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三親嬰兒」再亮綠燈,新加坡有望「合法化」線粒體替代療法

「三親嬰兒」再亮綠燈,新加坡有望「合法化」線粒體替代療法

「三親嬰兒」再亮綠燈,新加坡有望「合法化」線粒體替代療法

DNA mutations in mitochondria (seen here in pink), can cause devastating diseases that are passed on from mother to child. P. M. MOTTA, G. MACCHIARELLI, S.A. NOTTOLA/SCIENCE SOURCE

「三親嬰兒」是一種為阻斷線粒體疾病遺傳的技術,因為安全、倫理問題而備受爭議。線粒體疾病是一類因線粒體功能異常而導致大腦、肌肉等器官嚴重受損的遺傳性疾病,平均每5000-10000個新生兒中就至少有一個患有線粒體疾病。

線粒體的遺傳物質存在於胞質中。受精卵形成過程中,子代的線粒體幾乎完全來源於卵子,因此如果卵子存在線粒體缺陷,那麼子代無法有效避免缺陷的傳遞。所以,科學家研發出「三親嬰兒」,它的核心在於線粒體替代療法(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 therapy,MRT)——將卵子或者受精卵的細胞核植入捐獻者的卵細胞(已去除細胞核)中。

這樣誕生的孩子將會繼承一位父親和兩位母親的遺傳基因。線粒體替代療法為攜帶線粒體基因突變(容易引發後代患先天性心臟病、肝衰竭等疾病)的女性帶來了希望,為她們提供了生育健康寶寶的機會。

新加坡:有望讓「三親嬰兒」合法

據Science報道,新加坡公共和宗教團體的成員必須在6月15日之前向生物倫理顧問委員會(BAC)提供關於MRT技術的研究材料。基於這些信息,擁有13名成員的BAC委員會將在今年下半年向政府提出正式建議,即是否合法允許「三親嬰兒」技術的臨床應用。

「我們將密切關注英國政府的經驗。」BAC審查小組負責人、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的人類遺傳學專家Oi Lian Kon表示道。

英國:第一張通行證

2015年,英國首開先河——通過了將「三親試管嬰兒」技術應用於線粒體疾病患者的法案,成為世界上首個允許該技術臨床應用的國家。2016年,全球首例三親嬰兒在墨西哥(對該技術沒有任何規定)誕生,這名嬰兒的母親患有Leigh綜合征(一種嚴重的神經紊亂疾病)。2017年,烏克蘭研究團隊對外宣稱,應用MRT技術成功生育出兩個健康的寶寶。

很多國家對於「改變人類生殖系細胞」的技術(包括MRT)是全面禁止的。泰國是唯一沒有明確禁止改變人類基因組的國家,而義大利、以色列允許在特定的條件下執行它。

在新加坡,BAC審查小組成員Tracey Evans Chan表示,MRT技術理論上是可行的。雖然在臨床上是禁止的,但是新加坡允許以研究為目的的基因修改項目。

過去一個月,BAC已經召開了兩次公開會議,同時他們也徵集書面意見。「最常見的關注點在於『自我認同』,基於MRT出生的嬰兒實際上有3名血緣親代,即兩母一父。」Oi Lian Kon解釋道。

「三親嬰兒」再亮綠燈,新加坡有望「合法化」線粒體替代療法

圖片來源:Pixabay

線粒體替代療法:3種具體操作

目前,英國批准了兩種線粒體替代療法:紡錘體移植技術(spindle transfer)——母親的卵細胞核被植入捐獻者的卵細胞(核物質已經被清除)中;原核移植技術(pronuclear transfer)——在受精當天將受精卵中的核轉移至含有健康線粒體的捐贈卵子(已摘除細胞核)中。

2016年,《Nature》期刊曾發文揭示,早期原核移植技術可以顯著降低胚胎中線粒體發生錯誤的概率。

不同於英國,新加坡政府考慮的是第三種技術:極體移植技術(polar body transfer,PBT),採用卵子減數分裂過程中產生的含有單倍母源遺傳物質的卵細胞,即極體(polar body)作為母源核供體,在受精之前或者之後完成核移植過程。極體只攜帶極少量的卵子胞漿成分,這意味它攜帶的母源線粒體遺傳物質非常少。這會增加PBT的安全性。

中國:尚處於研究階段

在中國,「三親試管嬰兒」臨床應用並沒有獲得明確法規支撐,當前尚處於基礎性研究階段。早前,探索君曾採訪過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陳子江教授團隊,他們在研究線粒體移植技術方面的成果頗多,2017年先後發表了關於前原核移植、第一極體移植和第二極體移植的創新成果。

採訪中,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IVF實驗室主任吳克良副研究員表示:「中國目前並沒有針對『三親試管嬰兒』臨床應用的明確法規出台。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研究突破,增加線粒體移植技術的安全性,從而儘快推動國家衛計委批准開展線粒體移植臨床試驗,及早為廣大線粒體患病家庭解決困難。」

責編:艾曼

參考資料: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增加10%!熬夜危害健康,上調死亡風險
Science:清除累積的蛋白質,讓衰老細胞「年輕化」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