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給李商隱取個綽號

如果給李商隱取個綽號

(想問李商隱:你到底要表達什麼?他說:你猜~)

1

唐詩粉絲當中,有這麼一條若隱若現的鄙視鏈:談論杜甫的看不上談論李白的,談論李賀的看不上談論杜甫的,談論李商隱的看不上談論其他所有詩人的。

有位老師剛出了一本講解古詩詞的書,賣得很好,從先秦《詩經》一直講到南宋辛棄疾,就是沒選李商隱的詩。讀者問他為什麼,他答:因為我太喜歡李商隱,不想把他跟別人放在一起,得單獨為他寫一本才像樣。

李商隱到底有何魅力,讓人這樣頂禮膜拜?

他的詩當然寫得極好,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實在太難懂了。

舉個例子,這是他知名度最高的詩之一: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這首詩初中以上學歷的中國人幾乎都讀過。美嗎?很美。什麼意思呢?不懂。

一千多年來,潛心研究過《錦瑟》的學者多不勝數,包括北宋蘇軾、元代元好問、清代王士禎、近代梁啟超、現當代陳寅恪、錢鍾書、葉嘉瑩、王蒙等。每個人談到它時都十分慎重,沒有人敢說自己完全讀懂了,有的乾脆說:這首詩無解。

真的無解嗎?我們逐句讀一遍試試。

「錦瑟無端五十弦」,瑟這種樂器只有十九到二十六弦,現實中根本沒有五十弦的瑟,所以李商隱自己也說,這事真是莫名其妙(無端)。

為什麼莫名其妙?不知道。

「一弦一柱思華年」,這句比較好懂,每一根瑟弦和每一支瑟柱(就是瑟弦下面調節聲音的短木頭),都讓我回憶起美好時光。

什麼美好時光?不解釋。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字面意思倒不難懂。前一句出自《莊子》,莊子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醒來後感覺特別真實,搞不清楚是自己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現在的自己;後一句來自民間傳說,望帝搶了手下一個功臣的老婆,自己覺得沒臉見人,就躲進深山變成了杜鵑鳥。

但李商隱想用這兩個典故表達什麼呢?沒人知道。尤其後一句,讓人浮想連翩。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這兩句最令人費解。傳說南海中有鮫人,流下的眼淚會化為珍珠,似乎可以理解為一種憂鬱的心情;而藍田是著名的美玉產地,玉又不是易燃物,怎麼會生煙?

感覺要被李商隱給繞進去了。

好容易到了最後兩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終於沒有文縐縐的典故了,可我們卻杯具地發現,還是看不懂。

是什麼感情?為什麼成追憶?當時為何惘然?一點都沒透露。

再翻翻歷代學者的解讀,越看越暈:有的說這是艷情詩,懷念一個名叫「錦瑟」的姑娘;有的說是悼念亡故的妻子;有的說是感慨身世;有的說是為日漸衰落的大唐唱輓歌;還有的腦洞大開,說它是一篇音樂科普文,介紹了瑟的四種聲調「適、怨、清、和」(這是蘇軾的觀點)。

不明覺厲。

好在這首詩每一句都寫得相當典雅精緻,文字很美,畫面很美,音調很美,情感也美。即使沒看懂,也不妨礙讀者細細品味,反覆吟誦。

這就是李商隱的過人之處:他有深情,但並不說破,讓你不知不覺陷入虛虛實實的意境中。

2

除了不把話說明白,李商隱還有一個更任性的毛病,就是經常不寫標題。

標題是讀者了解作品的一把鑰匙,杜甫寫《夢李白》,我們就知道詩中懷念的人是李白,岑參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告訴我們這是一首送別朋友的詩。

不寫標題的話,就像謎語了。

比如這幾首大家喜聞樂見的詩,都是「無題詩」: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重幃深下莫愁堂,卧後清宵細細長。

楚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這些詩既沒有標題,也沒有時間、地名、人名、事件,說有多隱晦就有多隱晦。還有一些詩雖然有標題,但起得極其隨意,就拿開頭兩個字糊弄一下,其實跟無題詩差不多,比如《錦瑟》。

如果非要給這些詩找出一個主題,那就是:可望而不可及。

你說他寫的是愛情,是友情,是理想,是青春,是君王,都說得通,總之是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讀者們可以自己體會,反正沒有標準答案。

也許你會說,李商隱不就是朦朧詩鼻祖嘛,現代好多人都會寫朦朧詩,故意讓別人看不懂,沒啥了不起的。

那好,我們再讀一首特別簡明的,一點都不朦朧,一點都不晦澀的詩——《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詩寫得很明白,而且一個典故都沒有,閱讀障礙幾乎為零。說的是李商隱去四川工作,遠在長安的妻子(也有人認為是朋友)寫信來問他啥時候回家,他就回復了這首詩。

但仔細一讀,沒那麼簡單。

唐代詩人中,王維的詩寫得最美,默默甩出一幅幅精緻風景畫,什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這些詩是二維的。

李白比王維活潑多了,動不動就上天入地,什麼「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這些詩是三維的。

杜甫把自己當成攝像機,一邊走一邊記錄所見所聞,什麼「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這些詩是四維的。

而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多維的。

第一句「君問歸期未有期」,時間是從過去(君寫信)穿越到現在(我回信),地點是從長安穿越到四川。

第二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把此刻眺望窗外時見到的景象寫入回信。

第三句「何當共減西窗燭」,時間是從現在(回信時)穿越到未來(回家後),地點是從四川穿越到長安。

第四句「卻話巴山夜雨時」是全詩精華,我想像自己穿越到未來的長安,與君倚窗秉燭夜談,君問起過去(收到信時)在我信中讀到的巴山夜雨,我便指著窗外,向君詳細描述過去的過去(也就是我此刻回信時)在四川住處眺望巴山夜雨時的情景。

短短四句二十八字,多重時間交錯,多重空間鑲嵌。所以這首詩不能細讀,讀深了猶如遭到降維打擊。

唐代大詩人都有綽號,如「詩仙」「詩聖」「詩佛」「詩魔」「詩鬼」之類。李商隱作為壓軸者,卻只有一個與杜牧並列的稱號「小李杜」,搞得好像故意蹭李白杜甫的熱點似的。

如果給李商隱取個單獨的綽號,我會取這兩個字:詩謎。

3

李商隱的人生軌跡很清晰,並不是一個謎。

他自稱皇族宗室,但其實只是唐王朝遠房親戚,家裡沒一個當大官的,最多不過是縣處級幹部。他的父親名叫李嗣,就當過河南獲嘉縣令。

這樣的家庭出身,手裡雖然拿不出王炸,但也算有幾張順子。如果運氣不錯的話,未嘗不能打出一局好牌。

可惜天意弄人,九歲時父親去世,家道衰落,李商隱跟隨母親回到老家滎陽,一邊讀書一邊替人抄寫,掙錢貼補家用。一手漂亮的書法和文章就是那樣練出來的。

此時的大唐,已經陷入宦官專權與藩鎮割據的泥潭無法自拔。李商隱憤而寫下兩篇雄文,議論時弊,呼籲重視人才。當時他才十六歲。

是的,那樣一個憂鬱王子,也曾有過血氣方剛、恃才傲物的少年時代。

李商隱的文章被大家瘋狂點贊轉發,甚至傳入了帝都上流圈子,連文壇大咖白居易都不惜屈尊紆貴,要與他結為忘年之交。據說白居易像個小迷弟一樣追文催更,還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死後投胎能做李商隱的兒子。

白老給李商隱增加的主要是名氣,真正為他帶來實際幫助的,是手握重兵的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

令狐楚也是大文學家,一手駢文寫得出神入化,與韓愈的古文、杜甫的詩歌並稱為「三絕」。他十分欣賞李商隱的文采,將這個天才少年收歸門下,不但手把手地教他寫駢文,還供給他的衣食生活。兩人名為師徒,情同父子。

為表感激之情,李商隱特意寫了一首《謝書》獻給恩師: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

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也跟在父親身邊,李商隱和他白天同窗讀書,晚上同床嘮嗑,好得就像親兄弟。

令狐綯很快考中了進士,準備接老爹的班。可才名遠播的李商隱偏偏像中邪似的,連考三次都名落孫山,心灰意冷之下,跑到玉陽山學道去了。

後來還是令狐綯同學實在看不下去,幫忙找了關係,才終於把李商隱送上了進士名單。這一年他二十五歲。

同年冬天,令狐楚去世了,李商隱極盡孝子之道,親自將恩師的靈柩護送回長安。

乘涼的大樹倒了,李商隱尋摸著給自己找別的出路。這時涇原節度使王茂元伸出了橄欖枝,想聘他做幕僚。年輕的李商隱沒有多想,收拾行李就去王茂元那兒報到了。

從進士到官員,還要經過一次授官考試,李商隱的想法很簡單:一邊打工賺錢,一邊複習備考。

看似合情合理的決定,卻將他拉扯進一團漩渦之中,終其一生也沒能掙脫出來。

4

李商隱在授官考試中發揮得不錯,卻在複審時莫名其妙被刷了下來。

從來只會讀書寫作的李商隱,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官場的玄機。

原來這些年朝廷上下分成了兩個陣營:牛黨和李黨。這兩派交替執政,彼此之間水火不相容,一方掌權,就會把另一方官員毫不留情地排擠出去。

令狐楚屬於牛黨,王茂元則站在李黨一邊。李商隱去做王茂元的幕僚,給了令狐家一個大大的難堪。更嚴重的是,他剛到王茂元府上就跟人家女兒好上了,閃婚做了王家的女婿。

令狐綯公子大怒,向李商隱豎起手指:我爹才走了幾天,你就忘恩負義背叛師門?

此時台上掌權的乃是牛黨,令狐綯正混得風生水起。他一表態,其他官員也紛紛站隊,一邊倒地指責李商隱人品差。考官見到這架勢,不消說,直接把李商隱給pass掉了。

李商隱沒有爭辯,也無從爭辯,只寫了一首《安定城樓》回應眾怒: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他很反感這種冤冤相報的派別之爭,最後一句相當於表明心跡:你們爭來爭去的那玩意兒,我根本看不上。

等風波過去之後,第二年李商隱再次報名參加授官考試,總算通過了。但他無法留在京城,被發配到河南弘農縣擔任縣尉(公安局長)。

一年後,唐文宗駕崩,唐武宗即位,重新任用李黨。牛黨的人一個個被貶黜出京,李黨的人則紛紛翻身得解放,包括李商隱的岳父王茂元。

三十歲的李商隱彷彿迎來了事業的春天,他被調回京城,擔任秘書省校書郎(國家圖書館研究員)。校書郎雖然是芝麻小官,卻是很多讀書人踏入仕途的第一步,如果幹得好,當上公卿宰相也有可能。

然而李商隱沒有抓住這個好時機,一方面因為母親剛剛去世,守孝期間無心仕途,另一方面又想彌補同學之間的感情裂縫,給此時正失意的令狐公子寫信重敘同窗之情,兩人終於重歸於好。

可惜李黨的春天沒能持續太久,唐武宗英年早逝,新即位的唐宣宗喜歡牛黨,厭惡李黨,於是牛黨重振威風,再次掌控了政局,並開始大面積清洗李黨成員。

李商隱儘管職務低微,也被算作李黨的一份子,工作眼看就保不住了。

這時,遠在桂林的桂管觀察使鄭亞給他發來了聘書。李商隱覺得京城反正待不住了,不如去南方散散心。

令狐綯得知後大為惱火:你是真不懂還是裝傻,李黨都快不行了,你還跑到鄭亞那裡去,他自身難保了你不知道?

李商隱的確沒有令狐綯那樣的政治敏感性,他甚至還給失勢的李黨領袖李德裕寫信慰問,稱讚其人品和政績。

果如令狐綯所料,沒過幾個月,鄭亞就被貶了。一年多後,李德裕去世,李黨徹底垮台。令狐綯卻迎來了政治生涯的巔峰:他當上了宰相。

而李商隱,因為站隊曖昧,被大家視為反覆小人,再也沒有人願意提拔他,包括已經拉黑他的令狐公子。

年近四十的李商隱,仍然一事無成。此後他陸續做過陝西盩厔(今周至)縣尉、武寧節度使盧弘正的幕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的秘書、鹽鐵推官,天南地北打工賺錢養娃,與家人聚少離多,妻子病故時也沒能見最後一面。

他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一些筆力深厚的詠史詩,和難倒歷代讀者的無題詩,都寫於捲入黨爭的這十幾年間。

5

四十六歲時,貧病交加的李商隱辭去公職回到老家,不久去世。

總結他這一生事業失敗的原因,無非是兩條:太認對錯,太重感情。

他從來不講究黨派立場,只從具體問題的是非曲折出發。他對牛、李兩黨態度一樣,都是既有肯定也有批評。他清醒地認識到,朝堂上團團伙伙的內鬥,最終消耗的是整個國家的元氣。

這樣的人,放在歷史長河中我們會說他正直、善良、獨立,但在當時無疑會導致兩邊受氣,左右不是人。

今天我們常說:小孩才論對錯,成人只講利弊。這樣看來,李商隱似乎還沒長大。

他始終不肯站隊。師恩是恩,愛情是情,他不願選擇其中一方、拋棄另一方,更不願跟隨其中一方打壓另一方。

金庸筆下也寫過類似的困境:一邊是亦師亦父的陳近南,一邊是亦君亦友的康熙,韋小寶受夠了夾板氣,乾脆甩手一走了之。

同樣活在夾縫中的李商隱,偏生又是個悶葫蘆脾氣。

睡不著的時候,他不像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也不像高適「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他就那麼安安靜靜地躺著,心裡默數著流逝的時間,「卧後清宵細細長」。

他不想傾訴也不想宣洩,即使心裡再苦再煩,頂多去郊外散散心,看一看「夕陽無限好」,感嘆一句「只是近黃昏」。

大唐詩歌走到李商隱的時代,已經跟整個王朝一樣體弱力衰。李商隱是唐詩最後一個大腕,一身灑滿迴光返照的輝煌與凄涼。

他的詩構思精巧,深情宛轉,無論是初唐的王勃陳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劉禹錫,還是晚唐與他齊名的杜牧,都寫不出這種味道。

這是他所獨有的風格,源自他所獨有的經歷和性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end ?

(原創不易,請多支持。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我自翩躚的人物誌

(wozipianxian0923)

以人物為中心

講各種有趣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重大爆料:5000萬Facebook用戶數據被竊取,操控人心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自製酸梅湯,好喝又健康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