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伯庸:劉邦斬白蛇是一個神神怪怪、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馬伯庸:劉邦斬白蛇是一個神神怪怪、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原標題:馬伯庸:劉邦斬白蛇是一個神神怪怪、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曾在《史記》里講了這麼一個神神怪怪、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那時候漢高祖劉邦還叫劉三兒,正當著泗水亭長,某次押送民夫去驪山做苦工,半道上民夫就逃了一大半兒。於是劉三兒乾脆瀆職到底,把人全給放了,然後帶著十來個新收的小弟收拾行裝,打算上山落草去。


那一晚,劉三兒喝得醉醺醺的,趁著月色,領著小弟就奔一片沼澤地里趟過去了。走著走著,有個探路的小弟回來稟報,說前面有好大一條蛇攔住了去路,咱們還是繞道走吧。劉三兒酒壯人膽,聞言是一梗脖子,一挺胸脯,口出狂言,說:「俺們是壯士,壯士走在道上,有啥可怕的?!」於是衝上前去,拔出劍來,就把那條蛇給剁成了兩截。然後大家高高興興走了過去。


離奇的事情隨後就發生了,據說在劉三兒他們走過去以後,不知道又有什麼不知死的傢伙半夜裡走黑道兒,來到了大蛇被斬的地界,突然瞧見一位老太太正跟那兒放聲痛哭,哭得這叫一個慘呀。那人就問了:「老人家,你為啥哭啊?」老太太回答說:「我兒子讓人給殺啦,所以我才哭啊。」那人挺八卦,就繼續問:「你兒子是為了什麼被殺呢?又是被什麼人給殺了呢?」老太太一張嘴,口氣凶得嚇人一跳:「我的兒子是白帝之子啊,化身為一條大蛇,攔在道上,如今被赤帝的兒子給殺了。」


八卦男聽了這麼荒誕的事情,差點兒一口老血噴出八丈遠——哦,你兒子是白帝的兒子,那麼你老太太就得是白帝的媳婦兒了,白帝是啥玩意兒?白帝是西方天帝啊,敢情我大半夜的走黑道,竟然撞上個天后娘娘,烏漆抹黑見神仙,這哪兒說理去!於是當場揪住老太太說:「你胡說八道,想要隱瞞殺人的真相,走著,咱見官去!」誰料想老太太「呼」的一聲,突然間就消失不見了。這下可把八卦男給嚇壞了,只好哆哆嗦嗦,連滾帶爬地繼續往前走。

轉過頭來說劉三兒,他喝多了酒再一砍蛇,活動了筋骨,醉意就直泛上來,走出沒多遠就趴地上睡著了,小弟們只好跟旁邊伺候著。就這麼著,八卦男走了沒多遠,就追上了劉三兒一行人。說來也巧,劉三兒早不醒,晚不醒,八卦男一來他就醒了,八卦男就問:「你們有沒有見著一老太太在路邊哭?我見著了,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可嚇人哪!」


劉三兒聽了這話一激靈——合著我殺的不是蛇啊,是什麼白帝之子,這麼說來,我也不是凡人哪,我是赤帝之子!嚯,他立刻尾巴就翹上天了,照照鏡子,怎麼看怎麼覺得自己非同凡響,真是太了不起啦。小弟們當然更吃驚,從此對劉邦是又害怕又恭敬,鐵下心來要跟著這位老大去打江山了。


拿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個故事實在是有點荒誕不經,只能當神話傳說看,不能當真。古代人迷信,古代史書里多多少少都會摻和些這類神神鬼鬼的故事。


可這個鬼神故事,卻有三個奇處。


其一,司馬遷寫《史記》,上起三皇五帝,年代久遠無法考證,那年月除了神話傳說也找不到什麼真實材料,神神鬼鬼的本就難免;可是作為漢朝的臣子,漢朝的真實歷史資料司馬遷應該都全,他卻偏要把這麼一個荒誕不經的故事堂皇記錄在案,這究竟是為的什麼呢?

第二,為什麼一聽到這麼個「又白又紅」的故事,劉邦心裡就美滋滋的,而周圍的小弟從此也更敬畏他了呢?神仙是很了不起啦,可是墮落凡間的神仙的兒子就不見得多了不起了。


第三,估摸著現在要是有個人能穿越回去跟劉邦講起這個故事來,劉邦自己都得一頭霧水。這跟「大楚興,陳勝王」不一樣,不是為了政治宣傳而在當時就編造出來的革命故事。估計在劉邦整個兒革了秦朝的命,進而革了西楚的命,再削平諸侯,帶一身傷踏踏實實回長安做最後一兩年太平天子的時候,他都還沒有聽說過這個故事。


好吧,我們就來嘗試回答這幾個奇處。首先,司馬遷作為漢朝的臣子,寫漢朝的歷史,那就身不由己,有些事情明知道是真他也不敢亂寫,有些事情明知道是假也必須記錄在案,這個漢高祖斬蛇起義的故事,就屬於後一類。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這件怪事兒原本《史記》里並沒有,是後人學術造假,硬給塞進去的。關於這種可能性,咱們暫且放在一邊,後面得著機會再作詳談。


其次,劉邦之所以一聽到這麼個「又紅又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就高興,是因為這類事情的象徵意義非凡,說明老天爺在他劉三兒落草八字還沒一撇的時候,就敲定了讓他得到整個天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這個故事劉邦本人從來沒有聽到過,因為那是後人編造的。倘若由劉邦來編這個故事,他說不定會把自己編成是黑帝之子,而不是什麼赤帝之子——為啥是黑帝之子,這事兒咱們後面再談。

摘自《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番茄讀書 的精彩文章:

你應該找個時時刻刻愛你的人……

TAG:番茄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