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話都不會講,如何混職場?

話都不會講,如何混職場?

文|良大師

1

幾年前我從分部升到總部主管一個渠道,有時一些技術問題,需要請教產品部門的同事,雖然級別比人家高,但我還是非常客氣,郵件都這麼寫:

「某老師,您好,有一點技術上的問題,可否請教您一下?」

請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方式,有的讓我如鯁在喉,有的又讓我做大保健般的舒爽。

先說甲同志,他在第二天才回我郵件,而且只有三個字:「怎麼了?」

當我說明原因後,他給了我一個解決方案。

後來發現方案有問題,便發郵件問他,又是第二天才回復,這次有進步,回復了四個字:「又怎麼了?」

現在換成乙同志,同樣請求幫助的郵件,他的回復則是:

「大維總,您客氣啥?有什麼您就說!」於是我很舒心把問題告訴他。

他很快回復:「大維總,這事有一點複雜,我現在給領導趕一個很急的報告,如果您不急的話,明天把詳細的方案發您可以嗎?」

從溝通效率上講,小乙似乎多打了很字,和不是他直線的領導這樣溝通,貌似很不划算,但帳真的不是這麼算的。

在這幾年,小乙經常請教我一些職業規劃的問題,首先是鑒於他曾經對我的友好,我當然不遺餘力。

但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他擁有一種同齡人都不太具備的能力:「會說話!」所以我要推他一把,讓他走的更遠!

這種能力上學時老師沒教過,也不用考試,甚至不會有人告訴你:「兄弟!你真的很不會說話!」

但,它總是以各種方式,悄無聲息的體現在結果上。

在我離開500強時,小乙已經晉陞到某個機構做負責人,而小甲則還是坐在格子間里,疲於應付各種雜事。

2

有人會不以為然:「不就說好聽話嘛,和前途都掛上鉤了,至於嗎?」

至於,非常至於!

從小里說,會說話,意味著讓對方舒服,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評價一個人並不理性,只是根據感覺,你讓別人感覺好,別人就覺得你有能力。

從大里講,會說話,說明擁有一種推演別人心智的能力,這種能力在人生旅途中主導著成敗。

無論你是一個產品經理、還是一個作家,或只是普通職員,想優秀,你就需要推演你的客戶、讀者或者領導,按照別人想要的方式呈現你的價值。

那麼真正的問題來了,說話這事是天生的?還是可以後天學習提高的?

事實求是的講,這事還是真和天賦有關……

有些人天生前腦就比較發達,所以在溝通說話方面具有先發優勢。

但是,自認天賦欠缺的朋友先不要頹廢,好在行為神經學告訴我們,思維可以改變行動,反之亦然。

通過刻意的學習與實踐,能夠改變神經元的鏈接,重新構造心智通路,最終成為你想成為的那樣!

3

我就是那種前腦不發達的人,偏偏又做銷售又做管理,這些都是頻繁和人打交道的事。

我看過很多此類的書,也跌過很多實踐的坑,確實也成長了不少。

根據自己的體驗,提供五點原則建議,希望能給你帶來一點幫助。

一、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我們天天掛在嘴上,做起來卻異常艱難。難就難在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經常忘記。

當我們接受到一個信息要反饋時,多半是讓處於自動駕駛狀態的大腦,用自己最熟悉、最舒服的方式直接輸出。

所以有句話叫「說話不經過大腦」,這比喻真的很形像,更科學的說法應該是,話語沒經過前腦,就直接釋放出來。

因為前腦肩負推演他人心智的功能,也就是「換位思考」的中樞,你的語言沒通過中樞的處理,當然就很難融合於別人的心智。

關於怎麼提高「換位思考」能力,就像怎麼提高意志力一樣,並沒有什麼靈丹妙藥,需要心智、行動和時間的契合與堆積。

但有種「抽離」的方法可以經常練習一下。

意指經常讓自己在「自動駕駛」狀態下的片刻抽離,以一種全新視角來審視當前的局面,這樣會更容易讓你形成合理的判斷。

經典的神經認知類書籍,都會有所涉及。例如:《元認知》中,將這種抽離審視叫做「意識楔」,而《心靈駭客》中稱作「語義停頓」。

上述兩本書都是神經科學領域經典著作,都從根源解釋很多社會行為,多讀讀對你的思維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解釋原因

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實驗,一個人想插隊,如何說會提高他的成功率?

那就是告訴別人原因,無論這原因多麼扯淡,只要是個原因就行,你甚至可以說「因為我需要插隊,所以我想站在你前面......」

這個實驗蘊含人類追因的內心需求。

所以在求別人幫忙或要求別人做什麼時,最好是展示原因,這會讓對方建立同理心,同時也賦予了他做這件事的意義。

比如我在做管理時,要做什麼事,經常會把原因很清楚的告訴手下,而不像某篇熱文所寫,不讓手下問為什麼?

你說清楚為什麼,可以激發手下的同理心,工作開展更順當;同時手下會根據原因,自動尋找最優路徑,而不僅僅一味的機械實施。

三、矛盾外推

在你與別人意見不合時,一個比較實用的小技巧就是矛盾外推。

當一個人提出一個觀點,你想反對,又不想和她產生矛盾,你就可以搬出一個第三者來做擋箭牌,當然這個第三者也可以是虛擬的。

矛盾外推目的是:將你與你的觀點剝離開來,這樣可以避免別人反對你觀點的時候,同時連你一起反對了。

如:我在500強總部時,經常會涉及跨部門會議,其中有些方案是需要聽取各方意見的。

其實別人辛辛苦苦寫的方案,你來反駁時,總會給對方孩子被打的感覺。

但很多人卻不明就裡,直抒反對意見,這時就免不了與主筆方一番爭吵,甚至結下怨氣。

比較滑頭的我,不會直接反對,而會說某位領導好像在其它報告里提過類似的事,思路與這個不同。

這樣,這個矛盾就不在我與執筆方之間。

而且就算執筆方最後拿出充足的論據,證明他的方案可行,我也可以見風使舵:

「你這麼一說,我也覺得那位領導的觀點可能要換個方來考慮.....」。

如此這般,即使服軟,也不用啪啪打自己的臉。

四、儆其所惡

在說服別人做或不做某事時,往往正面的告誡沒有用處,這時你就要考慮對方的痛點。

所以在飯店,服務員想警告家長不讓小孩子跑來跑去,比較聰明的說法是:小心熱菜燙到小朋友。

再比如日本溝通專家,佐佐木圭一曾講過一個案例:

一個商店經常被盜,老闆張貼了許多警示語都沒有用,後來他貼上一張「多虧大家的協助,我們捉到了盜竊犯,謝謝!」至此再沒有發生盜竊。

「儆其所惡」還可以訓練站在對方立場考慮問題的能力,因為只有設身處地,才能體察別人的顧慮,漸漸也可以提高自己換位思考的能力。

五、專屬化

這個世界上沒個人喜歡被標籤化,而與此同時我們都喜歡標籤化別人。

戴眼鏡的青年屌絲,神鬼不懼的中國大媽……

這種主觀評價,是建立在歸納邏輯的一種實際應用,並沒啥不妥,但如果將這種評價表現出來,則是很不理智的行為。

因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不可自拔的優越感,都希望享受區別於他人的待遇。

所以很多商家會煞有介事告訴你:「只有您才想有如此權益……」

如果你能以一種「非你莫屬」的角度與他人溝通,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當你組織一個聚會,某位成員猶豫是否要參加時,你如果說:「你一定要來哦,不然不好玩!」那麼對方多半會欣然前往。

再比如,我之前做營業部經理時,有時需要幫助員工申請資源,我往往會說:「也就是你,其他人的事我可不會這麼上心!」對方已熱淚盈盈,感激不已。

4

談了一些技巧,但希望大家看清說話溝通的本質:

它是對別人情緒的關照與體察,而不是花言巧語的伎倆應用。

如果本末倒置,只講技法,難免走火入魔,陷入功利之牢。

正如天龍八部中掃地僧所言:

多高的技法,就需要多高的心法來調劑......

本文來自良大師,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早期拒絕順豐的入股,是因為他看到了醫藥冷鏈物流更大的未來
辭職後的夫婦年掙數百萬!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