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謝家讀書會,從東山到烏衣巷

謝家讀書會,從東山到烏衣巷

01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描述了六朝時繁盛的烏衣巷在數百年後的衰敗景象,引發人們對物是人非的感慨。

而詩中提到的「王謝」,正是六朝時的兩個名門望族——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

琅琊王氏作為東晉的聯合創始人,在當時和皇室的力量勢均力敵,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盛況,無論是成名時間還是顯赫程度,都是謝家有所不及的。

但要說起到家學傳承,尤其是詩文傳統的延續,更勝一籌的卻是陳郡謝氏。

風流宰相謝安自不必說,謝家還先後湧現出有「林下之風」的東晉才女謝道韞、被譽為「江左風華第一」的謝混(讀音滾)、以及讓詩仙李白傾心不已的大小謝(謝靈運和謝脁)。人才之繁盛,令人嘆為觀止。

而謝家延續數代的「文義賞會」傳統,無疑是家族繁盛的重要精神給養。

今天,我們就穿越回一千七百年前,回顧一下那些從東山到烏衣巷的家庭讀書會的精彩瞬間。

02

謝家的祖先原來居住在陳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周口一帶。西晉八王之亂時,謝衡為了躲避中原的戰亂,舉家南遷,到了會稽郡的上虞東山定居下來,歷史上也將此後的謝氏稱為「東山謝氏」。

在謝家成為六朝名門望族的過程中,幾代人付出了卓絕的努力,南遷的謝衡、首位封侯的謝鯤以及在北伐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謝尚都功不可沒。

但真正讓謝家成為比肩琅琊王氏的兩大超級家族之一的最大功臣,卻非謝安莫屬。

謝安出生在公元320年,那時東晉剛剛建立不久。謝安年少時,謝家經過幾代的經營,已經初具影響力。

謝安的伯父謝鯤,和東晉的權臣王敦交往密切;父親謝裒是當時的名士,官至吏部尚書;堂兄謝尚軍功卓著,北伐時還把流落在外多年的晉朝傳國玉璽迎回了江南,終結了東晉皇帝數十年被稱為「白板天子」的尷尬。

但謝安本人在四十歲之前,卻基本處在隱逸的狀態,和前面提到的阮氏才子類似,屢屢拒絕朝廷的徵召。

大部分時間,謝安都隱居在會稽郡的東山,與好友王羲之、孫綽等人交遊頻繁。在魏晉時代最風雅、最具影響力的一次聚會中,也就是王羲之在曲水流觴中為寫下「蘭亭集序」的那一次,留下了謝安的身影和詩句。

當然,謝安的隱居並非純粹的出世。其中,頗有幾分為了家族的長遠利益韜光養晦、相機而動的意味。除了和王羲之等風雅之士交遊之外,隱居期間的謝安還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負責子侄輩的教育。

謝安自己的子女並不多,但子侄輩的人卻著實不少,加之他的幾個兄長早亡,於是謝安便承擔起了教育謝家子弟的任務。

不過,謝安的教育方法頗有創新之處,根據《世說新語》里的記載,他對傳統教育方法應用很少,甚至還因此引發了謝夫人的吐槽。

謝夫人問謝安,為什麼平時看不到你教育兒子?

謝安回答:我是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兒子。

而謝安自己的教育方式中很重要的一種,就是「文義賞會」,這個形式和今天很多人倡導的家庭讀書會頗有類似之處。

03

謝安主持家庭讀書會的地點,一般是在東山謝府的春暉堂。

主持人自然是謝安,參與者有謝安的子侄輩謝朗、謝玄、謝韶和謝道韞等人。

在家庭讀書會中,謝安除了為謝家子弟講解經義以外,還會隨時把時事和風景作為討論的素材。而會稽東山秀美的景色,也為家庭讀書會,平添了幾分詩意。

某年隆冬的讀書會,正趕上東山飄起了漫天大雪,對於已生活在江南地區幾代的謝家子弟,這種景色平時難得一見。

賞雪之餘,謝安不忘藉此啟迪子侄們的才情,於是就地發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才思敏捷的侄子謝朗,立刻答到:「撒鹽空中差可擬」,意思是說:大概就像有人把鹽撒到空中的樣子。這個比喻挺形象。在座的各位聽完紛紛鼓起掌來。

謝安的侄女謝道韞卻搖搖頭,不以為然。謝安見狀,就讓謝道韞說說看,謝道韞脫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風起」,與其說雪像撒到空中的鹽,還不如說它們更像被風吹起的柳絮,大家聽完讚嘆不已。

讀書會主持人謝安並沒有擅加評論,只是讚許的大笑。

從此,「詠絮之才」成為形容女子有才華的著名成語,謝道韞因此流芳後世。

謝安組織家庭讀書會的目的,當然不僅僅是熏陶子侄們的文藝氣質,幫助他們探尋人生的志向也是「文義賞會」的重要內容。

在另一次家庭讀書會中,謝安就問了大家一個很深刻的問題:《毛詩》何句最佳?

「毛詩」也就是如今流傳的《詩經》,這句話就是問《詩經》里哪句最好。

這回率先出場回答的,是侄子謝玄,他認為最好的一句應該是: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不得不說,這句源自《小雅.採薇》中的詩確實是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它反映了從軍將士思歸的情緒,直至今天還經常被用於各種文學作品之中。

而謝玄的姐姐謝道韞再次發表了不同的觀點,她認為最好的應該是:

吉甫作誦,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這幾句是出自於詩經的《大雅.烝民》,講的是幫助周宣王成就中興之治的卿士仲山甫,經常憂慮社稷憂慮百姓,這個思想境界顯然比謝玄那個沉溺於個人情感的詩句更高遠,謝安聽完,也稱讚這幾句確實有「雅人深致」。

一輪頭腦風暴後,主持人謝安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這個答案有點出人意料:

謝安認為詩經當中最好的詩句竟然是:

訏謨定命,遠猷辰告。

這句詩出自《大雅·抑》,如今聽起來已經有些晦澀了,大致的意思是用胸懷宏大的謀略來制定政令,及時把遠大的規劃謀略昭告天下,讓老百姓同心同德。

謝安用這樣的詩句,或許是要讓他的子侄們懂得:

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身為世家子弟的責任和擔當。

即便這樣的意境,當時年幼的子侄們還未必能夠全然理解,但至少在他們的人生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04

若干年後,時局的變故打破了東山的寧靜。謝安的弟弟謝萬在北伐中失利,被貶為庶人,謝家在朝堂的地位岌岌可危。

為了家族的榮譽,四十歲的謝安終於走出東山,回到了波詭雲譎的政治舞台中心。歷任權臣桓溫的帳下司馬、吳興太守、侍中以及中護軍等職,憑藉卓越的政治才能,成為主掌朝政的重臣。

公元383年,當前秦皇帝苻堅率領著百萬大軍南下討伐東晉時,擔任東晉征討大都督負責軍事與苻堅對壘的,正是年過花甲的謝安,而昔日謝家讀書會的少年們,早已成長為東晉的中流砥柱。

在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中,謝安坐鎮都城,謝石親臨指揮,謝玄和謝琰奔赴戰場,以不足十分之一的兵力,把不可一世的前秦皇帝苻堅殺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化解了東晉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軍事危機。此役結束後,謝家一門四人晉封為公爵,謝氏家族就此成為江左第一門第,聲望達到頂峰。

05

光陰荏苒,謝安和他的子侄們從隱逸的東山回到了世家大族聚居的烏衣巷,但謝家讀書會的傳統並沒有因此消失。

謝安去世後,擔負起「文義賞會」核心人物的,是謝安的孫子謝混。

謝混不但善寫文章,而且顏值頗高,號稱「風華江左第一」。但他的性格比較孤傲,不太喜歡交際。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和子侄們在烏衣巷裡清談玄理,宴引歌詠。歷史上稱作「烏衣之游」。

和謝安的東山讀書會類似,謝混主持的烏衣巷讀書會,也會在討論中把一些人生哲理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子侄。

不同之處在於,謝混還會通過原創詩歌,具體品評謝家子弟的優缺點:

謝混曾經寫了一首《誡族子詩》

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瑩乃瓊瑾。

宣明體遠識,穎達且沉雋。若能去方執,穆穆三才順。

阿多標獨解,弱冠纂華胤。質勝誡無文,其尚又能峻。

通遠懷清悟,采采標蘭訊。直轡鮮不躓,抑用解偏吝。

微子基微尚,無倦由慕藺。勿輕一簣少,進住必千仞。

數子勉之哉,風流由爾振。如不犯所知,此外無所慎。

前五章的每四句評價一位子侄,既肯定他們的優點,也點評了他們的不足。

比如謝靈運的問題是「放蕩不羈」,謝晦有時候顯得過於方正和固執,謝曜的不足是缺乏文采,為他們指出了應該改進的方向。

如果說在謝安的東山讀書會中,最出風頭的是才女謝道韞;那麼在謝混主持的烏衣巷讀書會中,最閃耀的那顆明星當屬謝靈運。

謝靈運是謝玄的單傳嫡孫,剛好出生在謝安去世的那一年。受當時的風俗影響,謝靈運幼年時在錢塘道士杜炅的道館中寄養,十五歲才回到建康。重返烏衣巷。

謝靈運才思敏捷,文采斐然,深受叔父謝混的喜愛,在謝混的爭取下,謝靈運在很小的年紀襲封康樂公的爵位,食邑三千戶,這個數字在當時來說相當可觀。而在謝滾的那首誡族子書中,第一個提到的也是謝靈運,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不過,出乎很多謝氏家族成員的意料,性格不羈的謝靈運後來卻並沒有繼承謝家擅長「玄言詩」的傳統,而是開創了山水詩的流派,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

不過,這也恰恰是謝氏以「文義賞會」為主要形式的家風具有包容性的體現吧。

06

今天,提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的聚會和交遊時,我們往往會有很複雜的情緒:一方面,對曲水流觴的優雅心馳神往;另一方面,又常常嘆息「清談誤國」帶來的巨大危害。

其實,在那個年代,也不乏像謝家的「文義賞會」這樣兼備風雅氣質和實用價值的聚會,只是凡事過猶不及,當清談之風過盛,甚至取代身體力行,成為人們的主要追求之時,種種令人扼腕嘆息的後果也就由此產生了。

- END -

下期預告

「天壤王郎」和他的兄弟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後暫不焚 的精彩文章:

柳永: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TAG:閱後暫不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