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雲又又又降價了,這次CDN卻降不起了

阿里雲又又又降價了,這次CDN卻降不起了

阿里雲又又又降價了!

阿里雲在最近舉辦的2018雲棲大會上海峰會上,又對相關的雲產品和雲服務進行降價了。其中對象存儲OSS降價18.9%;表格存儲最高降價50%;EOS雲伺服器全地域降價24%;性能測試PTS鉑金版降價40%……

很顯然,這是對兩三周前,騰訊雲在「2018雲+未來峰會」上,宣布雲產品全線降價的強勢回應。在雲服務領域,AT的價格拼殺、激烈廝殺還在繼續。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財大氣粗如阿里雲,在雲服務中CDN這一重要的板塊里,這次也沒宣布有任何的降價。而騰訊雲此前是宣布CDN最高降價20%的。

其它不少領域強勢回應,而CDN領域卻冷眼看著騰訊雲自己降價玩。向來看重商業本質和商業邏輯的阿里雲來說,此舉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在其看來CDN價格已經觸底了。

而騰訊雲或許原本以為此前阿里雲一直在CDN領域降價,如今自己跟著繼續降價,阿里雲一定會繼續跟。想不到的是,這次阿里雲現在不跟了。就很像趙本山、范偉在小品《功夫》里競價輪椅一樣,范偉報價2000,趙本山不跟自己落錘了。不知道騰訊雲現在會不會和范偉一樣,有一種被忽悠的感覺?


除了CDN最高降價20%之外,騰訊雲其它的許多雲產品也都進行了降價。比如AMD標準型實例降價30%,搭載英偉達P40卡的GPU機型GN8在西南地區降價20%,而為批量計算量身打造的離線計算機型降價50%。此外,資料庫全線產品、COS存儲在成都、重慶等西南地區,也分別降價30%和24%。

實際上,無論是騰訊雲還是阿里雲,不斷的降價,背後主要受三個原因的推動:

創造營收

雲服務屬於2B行業,和2C行業不一樣的地方在於,2C行業至少還有兩個最重要的指標,那就是日均用戶活躍數也即大家常說的「日活」,另外一個就是營收;而對於2B行業來說,基本就剩下了營收這個最核心的指標。

因此,無論是出於內部考核,還是外部對資本市場講故事,創造營收都成為了雲服務公司的第一要務,而降價促銷,在各個廠商眼裡,也成為了增大營收最便捷的道路之一。

搶佔市場

降價除了增加營收之外,還能夠有效地在增量和存量市場里,和競爭對手進行比拼。根據《用雲量與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18)》的數據顯示,2017年下半年全國「用雲量」總量較上半年增長66.5%,年化增長率133.1%,2018一季度增速再上台階,較去年同期增長138.6%。

如此火爆的「上雲」趨勢,自然也推動了雲服務廠商不遺餘力地進行拼殺。由此,包括CDN等在雲服務領域領域,比重比較大的板塊,自然就成為了以往降價的首選。

摩爾定律的推動

摩爾定律大體講的是: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另一種表述,就是當性能不變時,價格是不斷降低的。

後來摩爾定律也在集成電路之外,TMT行業里的大多數細分領域得到了驗證。當然,最近幾年也有不少觀點認為,摩爾定律已經開始慢慢失效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阿里雲、騰訊雲隔三差五的在CDN等領域的頻繁降價,顯然已經違背了摩爾定律,甚至是違背商業本質和商業規律的。

說白了他們都是在用燒錢的方式,在做大營收、搶佔市場,給資本市場交出更漂亮的答卷,從而獲得資本市場更大的估值以及更多的資金支持,由此繼續投入到進一步的降價之中。

很明顯,這是一個理想的模式。當降價超過了資本可以接受的程度,當資本的資金不足跟不上降價帶來虧損的幅度的時候,這個時候雲服務廠商該怎麼辦?


在以往,大家都覺得價格戰是電商等2C端的行業才熱衷於做的事情。

但是雲服務領域的廠商告訴大家,2B端降起價來,絲毫不比2C端的手軟:阿里雲曾經在兩年前創造過一年時間降價17次的記錄;騰訊雲以1分錢競標廈門政務雲……騰訊雲在2018雲+未來峰會上

全線產品降價,阿里雲則在2018雲棲大會上海峰會上,以降價應對降價。雲服務領域的價格戰尤其是在AT中愈演愈烈。

跟騰訊雲相比,經驗豐富的阿里雲顯然顯得更老道一些。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表面上喊著,「雲計算就是應該越用越便宜」,這樣讓客戶感動異常的話。當然,在雲計算邊際成本遞減效應明顯的領域,阿里雲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但是在另一部分領域,比如CDN的成本的剛性就非常強,因此降價的空間已然不大。所以,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海峰會上,對眾多的產品都進行了降價,但是CDN卻絲毫沒降。

實際上,如果仔細分析阿里雲過去的每一次降價的話,可以發現阿里雲在降價方面,是有快有慢、有強有弱、有張有弛、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

而相比較而言,騰訊雲就略微表現得青澀一些。在此前5月底的那波降價中,CDN領域也降價了,還最高降價20%。騰訊雲在CDN等剛性成本強的領域的降價,短時間可能會因為降價帶來一些客戶和營收,但是不斷的降價也會帶來巨額虧損。

在和阿里雲的激烈競爭中,在體量還不算太大的時候,騰訊雲可能會更關心營收,而忽視成本和虧損。但是,這也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這種虧損一直處於騰訊雲可以忽視或者說可以不重視的程度,那麼騰訊雲在CDN等雲計算領域的進擊,就沒達到理想的程度。

但是如果騰訊雲在CDN領域高歌猛進,那麼極大的成本壓力,又會使其出現營收做得越多虧損越多的局面。

由此,就會面臨騎虎難下、進退兩難的局面。換句話說,降價策略在給騰訊雲帶來了一個個餡餅之後,也隱蔽的為其挖了一個個陷阱。

實際上,阿里雲在CDN領域的按兵不動,眾多CDN領域的中小廠商要麼偃旗息鼓、要麼合縱連橫、甚至是少糧缺米垂死掙扎,已經提前給騰訊雲提了個醒:CDN的價格真的已經到底了。

當然騰訊雲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降價——搶市場、做大營收——高估值、大融資——繼續降價……這樣的一個降價閉環策略。只不過,類似這樣的想法,此前眾多的中小廠商早已經試驗過了。

在資本熱錢湧入的時候,確實不失為一條快速做大做強的路徑。在2017年尤其是2017年上半年的時候,包括青雲、UCloud、華雲、EasyStack、駐雲科技、SpeedyCloud迅達雲、BoCloud博雲、數人云、Hyper、數夢工場、北森雲等等還都獲得了數額不菲的融資。但是轉眼至今,雲服務市場的融資案例已經越來越少。

資本火爆的時候,用資本槓桿的力量快速成長是可行的,但是當資本冷卻、價格到底時,還繼續保持不冷靜的價格戰,就值得商榷了。

要知道,去年還是處於互聯網風口最中心的共享單車領域,如今摩拜賣身美團,而ofo則在通過裁員等方式苦苦掙扎。互聯網的晴雨轉換遠比我們想像得要快得多。


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本質上是對數字王國分發權的爭奪。騰訊掌控社交流的分發權,阿里掌控商品的分發權,而雲計算領域,涉及到的是互聯網基礎設施流的分發權。

如果說互聯網是基礎設施的話,那麼雲計算如今已然成為了基礎中的基礎。用工業、製造業去類比的話,雲計算就是「母機床」。從這個意義上講,雲計算基礎設施分發權的爭奪,有著更底層、更重要、更具長遠影響的戰略意義。

騰訊雲用阿里雲的「降價大法」打阿里雲,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還是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在互聯網行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有著金剛不壞之身,即使是龐然大物如騰訊、阿里,也是如此。

比如騰訊,最近一季的財報顯示,網路遊戲業務營收同比增速放緩,同時還出現營收環比下降、毛利率持續下滑等現象,這些引發了騰訊控股股價最近很長一段時間在趨勢上的持續下滑。

而阿里也受到拼多多、雲集等新型電商的衝擊,也在千萬百計的想辦法怎麼阻止新型電商的崛起。

所以,在CDN領域,即使大如阿里雲,都已經降不起了,可以想像騰訊雲經過上次不理性的一次降價之後,後續也未必降得起。

退一萬步講,即使業務部門有用燒錢搶市場的慾望,但是資本市場未必會答應。而資本市場的投票又勢必會在更高層面影響騰訊在雲計算領域的戰略決心、定力和耐心。

畢竟,對於騰訊這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持續做大營收和利潤,並給股東帶去最好的投資回報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而掌握了中國互聯網最大和用戶和流量分發權的騰訊,有太多的領域可供布局和深耕,雲計算雖然重要,但是在騰訊的業務體系里還不是最核心的,甚至連「非賣品」都未必談得上。

要知道,拍拍、搜搜都被賣了,騰訊視頻也差一點點就被賣了,騰訊雲如果一味的燒錢的話,結果誰又敢保證呢?互聯網行業里,前方將士還在激烈拼殺,但是後方主將已經講和甚至是「投降」的情況不要太多,比如當年的去哪兒……

如今在雲計算行業,騰訊雲距離領跑者的差距非常之大,按照騰訊以往的風格,如果業務做不到前三,甚至是第一第二,被以「業務+資金+流量」的方式售賣就並非不可能。當然排名也是相對的,也要看和對手的體量差距,你說即使給你個第二第三,但是營收只有領跑者的幾分之一,意義也不是太大。

當然,這也不是說阿里雲就高枕無憂了。因為至少從目前來看,騰訊為雲服務這一塊的業務還是相當重視的

印象中,馬化騰已經為騰訊雲至少站過三次台了,這在騰訊的產品和業務體系里,是很少出現這種高頻站台的情況的。而且騰訊雲打阿里雲是「以小打大」,舉個例子,比如在某一個細分領域阿里雲的業務體量是騰訊雲的5倍,那麼騰訊雲如果在這個領域虧損1000萬,那麼阿里雲如果進行價格跟進的話,就要虧損5000萬。

沒錯,降價對騰訊雲來說是難受,但是對阿里雲來說,不跟進可能丟了市場,跟進又要面臨巨額虧損,其可能比騰訊雲還更難受。這個時候,就要比拼雙方的魄力和定力了。

對於雲計算,馬化騰說,「雲是產業革命的原動力」,「雲時代要求做好雲到端的智慧連接」;馬雲則表示,「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雲計算」,其甚至把雲計算和大數據,看成是21世紀的石油,是阿里巴巴未來十年最核心的戰略之一。

當戰爭發生在兩家共一萬億美金市值的公司身上時,所有的殘酷血腥和波瀾壯闊,都才剛剛開始。(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為了不打臉這次下了真功夫,堅果R1拍照專項評測
一切只談遊戲的遊戲手機都是耍流氓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