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集團快速發展的科技引擎——蘇寧雲
6月8日,蘇寧易購IT總部執行副總裁喬新亮在2018全球技術領導力峰會(GTLC)上就洞察與決策的話題進行了分享,其中著重對蘇寧雲進軍雲計算市場的洞察與決策進行了分析。
嘉賓簡介
演講內容
雲計算領域的賽道里已有不少巨頭,而作為底層賽道,意味著競爭更加殘酷與激烈。那蘇寧為何要進入這個賽道?
首先站在我的角度,一定需要說服集團全力去做蘇寧雲——要搭建一個1200人的雲團隊,要每年投入5個億的研發資金。
蘇寧在十年前提出「智慧服務,科技蘇寧」,科技是蘇寧發展的動力。近十年里,蘇寧培養了一支8000人的研發隊伍,大部分核心業務由自主研發。
而蘇寧雲的定位就是整個蘇寧集團快速發展的科技引擎,負責底層基礎設置這一層的自主團隊大概有600人,他們在做雲的部分。
三代架構演進
賦能蘇寧雲
整個支持業務發展過程中,從技術架構的角度去看,蘇寧具有三代架構的演進。
第一代架構
2005-2008年稱之為第一代架構,由前端POS加後端ERP,支持了蘇寧的連鎖時代的發展。這代架構既擁有簡單之美,又支撐了業務的發展。從業務角度而言,to C就要看用戶,to B就要看客戶。在連鎖時代,國美通過收購發展,而蘇寧是通過開店,架構支撐蘇寧能夠快速開店,與別家收購的速度相差無幾。衡量一個技術是否有價值、是否是美的,決定於它是否支持業務發展。
第二代架構
第二代的架構我認為也很好,但缺乏了美感。引入了IBM的WCS電子商務套件,但套裝軟體的局限性在於擴展性不強,適用於WCS套件的IBM 780小型機即使是頂配仍無法支撐巨大的交易量。蘇寧後端的SAP是全亞洲最大的一個實例,前面的commerce是全亞洲最大的commerce實例。但是一做大促系統就不穩定,響應時間變長,極端的情況甚至引發宕機。與此同時蘇寧線上業務發展飛快,第二代的架構已經支持不了其海量並發,於是蘇寧啟動了整個架構的重塑和重建。
第三代架構
2012年我從IBM作為顧問進入蘇寧,自此開始著手三代架構,所做的就是把蘇寧里包括IBM的套裝軟體和SAP遷移,轉成開放式架構,形成了第三代架構。它實現了前中後台的分離、O2O融合,前台關注用戶體驗,包括客戶與合作夥伴;中台提供公共類業務支撐,如會員管理、商品管理等;後台指以提高效率為目標的運營管理,如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等。
大中台架構尤為關鍵,連接了線上線下各個埠,可以說現今中國大型企業里只有蘇寧做到了這個,沒有第二家,許多零售企業的線上線下依舊是割裂的現狀。隨著業務的發展,強有的中台還會愈發凸顯出它的優勢。舉個例子,2014年跟貓寧合作的時候,接入到貓寧只用了7天,再加一句,叫7天7夜,團隊非常辛苦,但效率之高也是驚人的,就是靠大中台的架構的快速支持。
架構中的蘇寧雲
而整個架構中底層的支撐就是蘇寧雲。蘇寧擁有零售、置業、金控、體育、文創、投資、物流和科技八大產業,體系之龐大並不多見,但各個集團並不是割裂的,在蘇寧里都跑在一朵雲上。它支持著所有業務和研發中心,上文提到的8000多人的研發團隊,就是基於這朵雲去做開發、做管理、做發布,包括後期持續的迭代。後台也全是打通的,產品團隊與業務團隊也能夠基於此做可持續創新。
蘇寧雲的遷移
與治理能力
蘇寧雲具有穩定的雲基礎服務能力,但今天我想說,這不是重點。在IaaS這一層基本都是同質化趨勢,關鍵在於對於像蘇寧這樣的大企業而言,如何對成千上萬的系統或服務進行管理,並且快速支持業務的發展,這是第一。第二,背著包袱的傳統企業,如何把包袱搬到雲上,這裡的包袱是指企業原有的各種商業套裝軟體,一定是需要通過改造才能遷移的。
企業對於雲計算的需求,一個是搭建,我們認為這已經成熟了。單是轉移到哪朵雲上,管伺服器、管緩存、管資料庫,這是最低層次的,因而一片紅海。如何解決上述的兩個關鍵問題,才能體現出不同企業之間的差距所在,也是雲領域的機遇與創新。
蘇寧如此複雜的架構演變背後,不斷提升並擁有了完整的雲遷移與雲治理能力,這是蘇寧從實踐中總結出的寶貴轉型經驗。
雲遷移能力
在基礎設施層面做到硬體虛擬化。具體的過程是由VMWare 轉向至 AutoCS (Cloudstack)最後到Openstack KVM,用以支撐Openstack KVM、Swarm (Docker) 和公有雲API。蘇寧雲現有的分散式數據存儲量已達到64PB ,自2013年開始大規模P2V搬遷以來,形成了從小型機至現有2萬+台物理機,12萬+虛擬伺服器的規模。
在網路互聯和安全保障上做到網路雲化。從三層路由交換架構轉化成大二層VxLAN 架構。經此遷移,主體架構能夠支持4萬台物理伺服器,且運維成本降低30%,全年無故障時間達到99.9%,數據中心網路利用率達90%。
在信息化系統部署上達到軟體雲化。SNDS資料庫從商用資料庫 DB2、Oracle (1千個線上實例) 遷移至開源資料庫 MySQL、PostgreSQL,核心業務保證時延毫秒級別。分散式緩存SNRS可一鍵式自動升級,離線數據遷移,Sentinel管理,複製管理等。在面臨3千+應用遷移時,IBM-ESB中心節點和MB因其穩定性低,成為服務調用性能的瓶頸。但蘇寧自研RSF、MQ能夠提供服務契約,負載均衡以保證應用遷移穩定進行。
雲治理能力
①開發治理:一鍵發布,快速上線。蛙測系統為蘇寧研發人員提供測試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多維度的數據統計,對2017年4千+個項目和2018年預計6千+個項目進行支撐。
②服務治理:統一管理,統一調度。蘇寧雲目前支撐3千+系統,2萬5千+個服務,每天250億+次服務調用。蘇寧WindQ擁有億級消息堆積能力、毫秒級投遞延遲。秒級擴縮容,性能線性增長。
③安全治理:提供安全,風控服務。蘇寧WAF業務日請求峰值達100億+次,請求處理平均耗時僅需4.5ms,日均攔截攻擊達20億+次。
④運維治理:業務監控,異常處理。穆加作為監控平台,可接入核心系統3百+個,日均鏈路調用量100億+條。
蘇寧雲的洞察與決策
蘇寧雲立志成為企業雲全套解決方案的新一代雲計算廠商,這是蘇寧雲的決策。結合最開頭所說的,以必然的視角看待偶然、以將來的視角看待現在、以否定的視角看待今天,這樣的決策基於以下三點洞察:
第一,to B市場已經來臨了,無論是從市場上媒體文章的分析,還是Garnter專業報告的解讀,都能見證這個事實。
第二,蘇寧雲的能力是在蘇寧整個集團中經歷過驗證、且在未來還會不斷被驗證的,不僅是底層IaaS的部分、整個研發過程都能夠被雲來支持,使得CIO管理更輕鬆,所以蘇寧有能力、也有機遇進軍雲領域。
第三,今天我們發現有很多的中大型企業很像蘇寧,隨著to B市場的到來,我們去交流的時候發現,這些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也需要一套解決方案去支持它們,蘇寧走在了前列,因此我們能夠提供這樣的解決方案。
決策必須結合新技術,洞察則要著眼十年後的競爭格局,蘇寧雲是洞察與決策下的產物,必將朝著行業頂尖雲計算廠商的目標不斷攀登!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