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觀著「心」啟程

世界觀著「心」啟程

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

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

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1

每個人都有個自定義的幸運數字或者一周內特別喜歡的一天。

有人喜歡七,一周的輪迴,一個新的開始;有人喜歡八,說起來順口,立意又發發發;有人喜歡九,九九歸一,有種大道在胸的感覺。

有人喜歡星期三,過了周三,周末就不遠了;有人喜歡周末,放鬆回血的日子。

我喜歡星期五,與故事、文字有關。

上學的時候,每周五下午幾節課是固定的寫作課,老師或講個故事,或留個題目,講篇範文,留給大家自由發揮,這是一周最自由最期待的一個下午。

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講了鷓鴣鳥的傳說。傳說山腳村裡的一戶人家,母親去世,農夫帶著八九歲的兒子生活,後來農夫續弦,娶了一個帶著六七歲兒子的寡婦,不曾想是個惡婆娘。

農夫在家時,後母倒是有所收斂,有一天農夫要外出一段時間,後母開始設計除掉大兒子。

後母的做法聽上去公平而且無法反駁,她給了大兒子和自己的小兒子每人一小袋小麥種子,讓他們一起去山上種,誰種下的的種子先發芽,誰就可以下山回家,否則就要一直在山上等。

兄弟兩個一起上山,找到了一塊空地,大兒子稍懂農事,說這好幾天沒下雨,就是種下去,麥子也難發芽,咱們等下了雨再種下去吧。小兒子天真善良,也依著哥哥。

好幾天過去,二人準備的乾糧都已吃完,還是沒有下雨。小孩子畢竟不抗餓,身邊沒吃的,不能吃草啊。

弟弟說,哥,咱們吃種子吧,娘說要讓麥子發芽才能回家,沒說把麥子都種下去啊。哥哥一聽有道理,就各自抓起袋子里的麥子吃起來。

弟弟吃了一口,又干又硬,嚼不動。哥哥倒嘎嘣嘎嘣吃的挺香,弟弟嘗了一口哥哥的麥子,還真是,又香又脆。哥哥也嘗了一口弟弟的麥仔,確實難吃。

哥哥心疼弟弟,說,那咱倆換換吧,我喜歡吃你那種的。弟弟歡喜地答應了。

沒過一會兒,就下起了雨,雨停之後,倆人趕緊種下種子,等待發芽。

幾天過後,哥哥的種下的麥子發出芽,但是弟弟的種下的麥子還是沒動靜。哥哥就先回家報個平安,弟弟接著在山上等。

後母見到回家來的是大兒子,很詫異,就問怎麼回事。哥哥大致說了經過,後母趕緊奔山上去找自己的小兒子。

大兒子的麥子之所以會好吃,因為那是炒熟的麥子,無論種下多久也不會發芽。陰差陽錯,炒熟的種子落到了小兒子手裡。

後母上山並沒有找到小兒子,只看到頭頂一隻鷓鴣鳥飛過,口中喊著:鷓鴣、鷓鴣、娘炒麥仔誰知道!鷓鴣、鷓鴣、娘炒麥仔誰知道!

這個故事,現在看來,也許頗有漏洞,但有著中國傳統故事的善惡有報和機緣巧合,起著文字、傳說、寓言在社會上的教化作用。

但在聽故事的時候,講台下一個個小腦袋仰望老師,渴望聽下去的神情,第一次讓我們認識到漢字除了拼寫造句之外,可以創造出這麼吸引人的一個世界,也讓我們在故事裡知道善良,看到因果。

2

初看《紅樓夢》,是在十二三歲,捧著厚厚的一本書坐在門口的石墩上,村裡一位教書的大伯路過,問:看的什麼書啊?

「《紅樓夢》。」

「哦,看得懂嗎?」

年少的我覺得被傷自尊了,笑笑說,「看得懂啊!」

「都看出什麼來了?」

「嗯,人間百態!」新學到的成語。

「哪百態啊?」

「王熙鳳是個壞人!可她不是很疼寶玉嗎,什麼好吃的都給他,老太太也喜歡她,你說她是壞人嗎?」

「你說呢?」

「我,我不知道,還有林黛玉,都說她愛哭小心眼,可是我就喜歡看她說話啊,她哪裡小心眼了?」

「以後你會懂的,這是人心。」

大人對孩子最愛說的一句就是,以後你就懂了。所以小孩子都想長大。

3

等真的長大一些,由寶黛的吵鬧看二人的欲言又止,由王熙鳳的巧言令色看背後的刁鑽經營,甚至丫鬟的每句話,每個眼神一瞥都那麼活色生香。

隨便一個人物,一個場景,都能拉出一個長卷。所以人人看,都有所得,人人看,都能被撓到心尖上。

之後看到類似《紅樓夢》解析的內容,跟王熙鳳學經商、跟林妹妹學談戀愛等等,真的有人拿著這套理論去實踐嗎?不見得。

無論看《紅樓夢》,還是看文學、藝術作品,為的不是如何引導自己如何生活,而是看到更多的生命狀態,感受另一番生命情態。或哭,或笑,哭過笑過,身心經過洗滌,看到更清亮的世界。

文學、藝術的魅力,具體到每個人身上的體現就是一種釋放、創造、積極的特質,這種特質或多或少在每個人心底潛藏,因而每個正常人都有機會成為各種藝術深淺不同的接受者和共鳴者,所以一千個人看《紅樓夢》,能看出一千個或同或異的心情。

但正是這種異同,看盡字裡行間的人生況味,人生智慧。

故事,帶我們走向更廣的世界,而人,帶我們進入更深的境界。

人是一個整體,一個多方面內在聯繫著的能力的統一體。藝術必須向人的整體說話,必須適應人的豐富的統一,單一的雜多。

人物創造方面,歌德曾說,應該像莎士比亞那樣「塑造我們的兄弟。」

4

我們有不敢輕易決斷的瞬間,看到哈姆雷特的懦弱;我們有慾望,看到麥克白被慾望奴役後的痛苦;我們有嫉妒,看到奧賽羅的一點就著;我們有對純潔愛情的嚮往,看到羅密歐朱麗葉的無助和執著。

莎翁的戲劇流傳至今,穿越時代的限制,每個人都能看到共鳴,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看台上人物短暫、跌宕的一生,想到自己的過往和未來,看清了,也看重了,看穿了,也認真了。

今天我們接觸的文化很少教我們思考真正的大問題,房子、車子、升學、考證,包括這兩年青年人開始抗拒,而周圍的人催婚等等,好像大多數人走的方向就理應成為自己的選擇。

卻很少有人抬頭看一看,停下來想一想,我們是在生活,還是只是在活著,生命是否都是如此?別人精彩的生活有什麼不一樣?

當代社會對文化起著最主要推動力的力量,是傳媒。

網路讓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的奇聞異事,一邊驚嘆他們怎麼這麼有趣,一邊受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接收到的信息和價值觀是否與自己相契合?

5

就像同時修鍊不同門派的武功,很有可能走火入魔,在多種文化的衝擊下,會不會很容易失去自我?

受眾對信息的選擇,以及傳媒渠道對內容的定位,也應該建立在一套符合社會審美正確的價值觀的體系上。

我們忘不掉《肖申克的救贖》主人公爬出下水道張臂站在暴雨下迎接自由的激動;忘不掉《辛德勒的名單》黑白屏幕上行走的紅衣小姑娘;忘不掉《情書》里少年少女在圖書館眼神不經意的碰撞。

人世間的故事,說盡了就四個字:生離死別。

但這簡單的四個字,落到哪個人身上,都是說不盡的情和態。

由簡單的聽書看故事,到一步步知道人,了解人性,是個人生命的更替,也是文化導向的變遷。

6

文學即人學,當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人與物質,與生活之間的矛盾逐漸轉移到人內心自身的矛盾。

即無論是文學作品、網路作品、影視劇,都要回歸到「人」身上,對這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對象有更深的挖掘和認識。

人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觀受當代社會背景和生活環境、文化環境的影響,當今的我們需要認識、了解自己的生活環境,才能更了解自己生命的處境。

7

有人說,一流的作家被記住的是作家的名字,二流的作家被記住的是作家的作品。我們記得曹雪芹,也記得林黛玉;記得莎士比亞,也記得哈姆雷特。

今天,我們期望被人記住的,是「世界觀著」

世界觀著,立足現代,貼近傳統,不斷追求文學內容的層次性和厚重感,探索多元化的人性,實現文學影視化更大範圍的傳播,

通過文學作品開發出的多品類影視題材的作品最終回歸人們現實生活的視角里,觸發人們對自身、群體以及現實社會的認知與思考,最終讓所有人獲得希望與幸福!

正如法國作家法郎士所說,「讓我們盡情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們感受到的越多,我們便生活的越長久。」

願你和世界觀著一起,體驗更多的人生況味。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觀著 的精彩文章:

TAG:世界觀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