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孔子拜見老子,說是見到了龍,難道儒家就比道家差嗎?

孔子拜見老子,說是見到了龍,難道儒家就比道家差嗎?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狼煙不斷。然而,就是在這個以「大亂」聞名的年代,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兩位領袖人物:老子、孔子。

老子,道家領袖;孔子,儒家代表。

無知的人大多認為老子、孔子各執一說,孔子一生求仕,立志治國,而老子仙風道骨,世外高人,二人沒有過多交集,其實, 這種說法都是閉門造車、知之甚少的結果。老子和孔子不僅有交集,而且兩人交情深厚,來往頻繁。

孔子拜見老子,說是見到了龍,難道儒家就比道家差嗎?

老子是孔子的老大哥,比孔子大出了20多歲,也有說比孔子大40多歲的,總之,老子比孔子年齡大了不少。老子在周朝做過官,官職是「守藏室之官」。這可是是典型的文官,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是學術型加管理型人才。

因為老子當過國圖的館長,所以他對周朝的各種典章制度非常熟悉。這些典章制度包括的內容也非常全面廣泛,像如何進行社會治理、如何建設良好的社會環境、弘揚核心價值觀等等內容全部囊括在內。這些內容,在當時有一個專屬名字:「禮」。

「禮」這個詞,春秋時期,某種意義上就是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當時人們的生活、工作都和「禮」密不可分。老子對這套制度研究得非常透徹,由此,就引出了一段孔子和老子這兩大聖人之間的一場風雲際會。

孔子拜見老子,說是見到了龍,難道儒家就比道家差嗎?

孔子是堅定的「周禮」的擁護者和執行者。所以,孔子一定要把「禮」研究到無所不通、無所不精。當然了,這其中一定要請教高人。

高人是誰?孔子當然知道,曾經的國圖館長老子是最精通「禮」的學者。所以,孔子朝思暮想的就是想問禮於老子。

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魯昭公知道了孔子的想法,並且大力支持。於是,公元前518年,孔子乘坐著魯昭公贈送的馬車,帶著一行人,千里迢迢地從魯地(今天地山東)到東周都城(今洛陽)找老子學習禮樂。

孔子見到老子,心情可想而知。在春秋時期,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兩大高手相見,自然是學術界盛況空前的一幕。

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

孔子在老子處獲得真知,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對老子的敬佩之情無法言說,只有用「龍」這個偉大的象徵來表達。

孔子拜見老子,說是見到了龍,難道儒家就比道家差嗎?

不過,老子怎麼給孔子講課我們到現在也沒有更多更詳細的內容,只有這麼一個大概的輪廓,知道孔子問禮於老子。

後來有不少好事者,比如梁啟超就是一個典型,認為問禮於老子這個事純屬杜撰,是道家後學為了提高老子地位編出來的一個故事。實在是誤導了不少人。其實,孔子不止一次向老子求教,根據《論語》和其他書籍的內容顯示,應該有三次。

真正的聖人,不論孔子還是老子,都是虛懷若谷、見賢思齊。就像孔子,什麼時候都是拱手讓人,何曾見過倨傲的時候?

孔子拜見老子,說是見到了龍,難道儒家就比道家差嗎?

如果您也喜歡傳統文化,歡迎關注繁星國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