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天才神童隕落:焦慮的父母,養不出成功的孩子

天才神童隕落:焦慮的父母,養不出成功的孩子

比贏在起跑線更重要的是......mp310:40來自有書共讀打開今日頭條,體驗完整音頻內容

現在的起跑線之爭帶來的壓力,正在突破許多孩子能夠承受的度。

天才神童隕落:焦慮的父母,養不出成功的孩子

在《歡樂中國人》的舞台上,周一圍曾講述過一個父親帶女兒騎行中國的故事。

這位父親叫齊海亮,和許多父母一樣,他也曾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不到兩歲就把女兒送到了幼兒園。

但女兒卻很抗拒幼兒園的生活,每天都哭,甚至滋生出攀比心理,對騎車接她的齊海亮說,「別人的家長都是開車,你以後也開車接我吧。」

這些都讓齊海亮反思,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嗎?

一番思考後,他決定帶剛滿4歲的女兒騎行中國,「讓大自然做孩子的小夥伴 ,讓艱難困苦做孩子的老師,讓一路上的風景伴孩子成長」。

他們這一騎就是761天,從茫茫大海到秀美麗江,從雪域高原,到炎炎戈壁,小六一漸漸知道了,原來大象那麼大、老鼠那麼小,原來雪是涼的、海是鹹的。

有人質疑齊海亮耽誤孩子,但齊海亮卻看到了女兒每天的歡笑與成長。

喜歡哭鬧、身體嬌弱的六一,現在變得強壯了,也懂事了,懂得給父親幫忙、端水擦汗。

攀比心理也沒有了,對物質的享受看的淡然,卻學會了愛與分享。

更讓人感動的是,小六一無論是在野外露營、還是風吹日晒,亦或是登山缺氧,都沒有選擇放棄。

天才神童隕落:焦慮的父母,養不出成功的孩子

女兒眼神里的堅定,反而成了齊海亮繼續前行的力量。

看了這對父女的故事,看到小六一前後的變化,我突然想起那句話,最美的教育,就是讓孩子無拘無束的成長。

在遊戲中鍛煉運動協調能力、表達能力和協作能力,在大自然中完善視覺、聽覺、觸覺,在歡聲笑語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成熟的性格人格。

這些都是課堂學習無法給予的,也是齊海亮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天才神童隕落:焦慮的父母,養不出成功的孩子

如果當初齊海亮沒有那個決定,嬌弱虛榮的小六一又會走向何方,沒有人知道答案。

但是贏在起跑線的偽命題,卻在坑害著許多孩子。

去年刷屏文章《牛蛙之殤》中,為了能讓孩子考入上海四大民辦小學,一個媽媽安排他每天進出各種培訓機構,超前學習英語和各類知識,甚至還進行從每天到每月的KPI考核。

重壓之下,孩子竟然患上了抽動症,而且內心極度自卑。

讀文時,我的心都揪住了,孩子才這麼小,內心就已經惶恐到如此的地步,怎麼面對以後的人生啊。

這個家庭也是後悔不迭,在痛定思痛後,決定移民海外給孩子一個慢一點的教育和一個快樂的童年。

《紫微雜說》中這麼講:「揠苗助長、苦心極力、卒無所得也。」

是啊,萬物成長皆有規律,也不能違背規律。

在孩子身體和認知都不成熟的年齡里,不易接受過重的腦力勞動。

如果每天都是去不完的培訓班、做不完的書山題海,勢必會影響身體的發育和心理的健康成長,甚至導致人格、性格和情商出現問題。

天才神童隕落:焦慮的父母,養不出成功的孩子

第一屆中科大少年班裡三大「天才神童」的墮落軌跡讓人唏噓不已,寧鉑出家為僧,謝彥波和普林斯頓導師鬧翻,干政患上精神疾病。

美國教育學者勞倫斯曾做過一項統計:從學術氛圍濃厚的幼兒園出來的孩子,成年以後一半會面臨情緒障礙,而那些以遊戲為主的幼兒園出來的孩子,只有6%面臨同樣的問題。

多少孩子贏在了起跑線,卻痛苦了一輩子。

天才神童隕落:焦慮的父母,養不出成功的孩子

在我國的哲學思想中有兩個很重要的成語:過猶不及、物極必反,強調凡事必須有個度。

但現在的起跑線之爭帶來的壓力,正在突破許多孩子能夠承受的度。

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就是這樣,從小到大,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學習十七八個小時加睡覺吃飯六七個小時。

這麼努力的效果也很明顯,孩子一直是班上的學霸。

但有幾次,我去她家做客時,孩子會突然在房間里發出一陣吼叫。

當時,我問朋友,是不是孩子壓力太大了。

親戚說,沒事,就是做作業做久了,發泄一下就好了。

但孩子最終還是出了問題,在高一時開始厭學、拒學,說什麼也不管用。

無奈之下,親戚帶他去看了心理醫生。

醫生告訴朋友,孩子在這種長期的超負荷的壓力下,又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娛樂,心情始終緊繃著,最終造成他有了逆反和逃避心理,也扼殺了學習的積極性。

為此,孩子休學整整一年。

天才神童隕落:焦慮的父母,養不出成功的孩子

後來,雖然有些好轉,但對學習始終提不起神,都是被動應付,最後勉勉強強考上了一個專科學校。

到現在親戚一提及這件事,就後悔當時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

其實,讓孩子通過超越身體和心理負荷換來的領先,並不能維持一生。

有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小學花500小時讀的書,大學的時候100個小時就能讀懂。

比起把孩子培養成考試機器,他們更需要的是在快樂的牽引下找到學習的興趣,進而擁有終生學習的能力。

天才神童隕落:焦慮的父母,養不出成功的孩子

前不久,由真人真事改編的泰國短片《豆芽兒》觸動了很多父母。

短片里,小女孩想種植豆芽兒,賣菜的媽媽就鼓勵她試試。

因為她們沒有種植的經驗,所以經歷了一次次失敗,但是失敗後媽媽仍然鼓勵女兒再試試。

她們像玩遊戲通關一樣,不停的嘗試著,終於豆芽兒在瘋長。

接著,媽媽問她:「我們要不要種點別的?」

女孩信心滿滿地說「我們試試。」

他們的家庭雖然不富裕,不能給孩子很好的教育,但是自由寬鬆的家庭氛圍保護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為她日後有強烈的慾望去探究世界埋下了種子。

最後,女孩從泰國最底層的菜市場走了出來,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現在已經在瑞典攻讀博士,獲得sarnrak項目的獎學金,實現了命運的逆襲。

人生是場漫長的馬拉松,重要的不是搶跑,而是在起點蓄滿能量。

讓孩子慢一點,在3歲時有3歲的快樂,5歲時有5歲的遊戲,8歲時有8歲的自由,10歲時有10歲的興趣,走好每一步人生路,踏踏實實的讓身體發育好、讓心理發展好、讓人格性格更健全、讓行為習慣更合理。

花無百日紅,人無再少年。學業落後了還可以彌補,可是錯過了那個成長的階段,就再也彌補不回來了。

只有在這短暫的時間裡擁有了奔跑一生的能力,孩子才能最後笑到終點。

這才是父母們最願意看到的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這裡不只是歷史,更多的是故事
當你覺得人生艱難,就去醫院轉轉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