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TOP 創始人教你如何快速識別區塊鏈項目?
歡迎轉發分享,圖文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後台,轉載須附上來源二維碼,否則一律舉報投訴33!
註:因為小編是根據聽直播音頻翻譯過來的文字,中間可能會有一些錯誤的文字,希望大家理解!
我們為大家邀請到了ONE.TOP全球評級機構的創始人張翔老師,給韭菜們上了一節《如何快速識別區塊鏈項目》的課,本次課程由算力科技、33財經、鏈客研習社聯合舉辦。現在大蝦整理了當天的直播音頻、課件給大家收藏學習,直播音頻將放在公眾號【區塊鏈大蝦】菜單欄【6.6直播】中,大家可以隨時收聽複習。
張翔 Robin:
大家好,我是One Top創始人張翔,那麼標題是如何快速識別區塊鏈項目,那麼我們在關注項目之前,我們首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看過白皮書?其實我相信每一個人,每一個投資者也好,關注者也好,都會去看白皮書。
那我們公司以前是做互聯網創業的,所以也就是商業計劃書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那麼商業計劃書裡面包括了你要做什麼?你憑什麼做?然後你未來的預期是什麼樣?你需要多少錢去做到?現在的區塊鏈項目是跟大體的邏輯是一樣的,就是我有一個idea,然後我先發一個白皮書,我要告訴大家,我未來怎麼做。那麼現在大家就像廣泛的去募資,募幣。只是從原來的法幣變成了現在的數字貨幣。那麼從原來的機構投資,股權投資變成了現在的數字貨幣的投資,token的投資,基石投資跟私募的投資。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看白皮書?了解一個項目是做什麼的?去過濾掉空氣的項目,看技術團隊和顧問,看這個項目的線路圖,也就是他開發的進度,他是不是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計劃。那麼,看社區的活躍度,每一個投項目的人跟做項目的人,他必定需要達成共識,也就是越多的人參與共識,那麼它的社群就會相對會越活躍,參與的人越高。
同時看一個代碼的更新的速度。很多團隊說我現在在做一個公鏈,做一個大公鏈,但是遲遲公開的代碼裡面沒有更新,那麼我們可想而知這個團隊是不是在做事。第三個是我們去看,要用到區塊鏈,也就是它的落地,它的應用場景是不是真的需要區塊鏈來改造它?那麼同時在這個裡面token設計的邏輯是不是有利於區塊鏈生態的自建。那麼項目白皮書落地的應用的難度,你開發的是大公鏈,勢必你對於整個開發的框架,底層框架要非常熟練。
這是,我們在關注一個項目的時候,我們想是不是有看過他的白皮書,那麼作為幾個基礎維度的一個判斷。那麼我們在做的時候,我們發現,特別是在今年的3月份到現在的6月份,我們在參加各種會議的時候,我發現項目出來基本上是井噴式的爆發了,非常多的鏈,非常多的項目。那麼我們在這大量的項目當中,我們如何去識別一個幣,實際識別一個項目,以達到我們的投資標的。但是我們在這裡說的話,我們識別一個幣我們是從什麼角度去識別?我們是希望它成為千倍幣百倍幣,還是一個有價值的項目,一個有價值的數字貨幣。那這個初心其實很重要,為什麼呢?
大家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去參加過峰會,各種論壇,大型的,相對會比較大型的,比如說澳門的大會,還有上海的會,有國內最近比較出名的這幾個。那麼我就感覺到了千倍幣百倍幣,有沒有呢?有。在很多人的嘴裡,這是一個情緒操縱市場的一個資本遊戲。在操盤者的背後,站著你永遠想不到,他的手法跟套路。當我們在追逐一個千倍幣百倍幣的時候,實際上我們也是掉進了一個坑裡了,一個預先被人挖好的坑。所以one top評級在做的事情,我們從來不去做投資投機者。而我們做一個價值投資的判斷者,那麼我們在價值判斷的時候,所以我們是豐富的,花費一些精力的。
很多人都想,包括問我,說翔哥翔哥最近什麼幣能漲啊?這個幾十倍啊?我說我沒有辦法去判斷一個項目,一個token是不是可以漲幾十倍,但是我們去判斷這個項目是不是有價值。所以初心很重要,初心重要到你會左右你的判斷,所以我們在講正事的時候的前提,我們先做了一個鋪墊。2017年的時候,不管是什麼項目,比如說我們壓根就不看,到後來比如說某某到了某某老師某大叔推薦的項目,我們覺得是個好項目。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人背後藏著的可能是一些很難理解的一些動機,比如說站台費,一個大佬的出來,他是有價碼的。以前的時候在股權投資上面,很多人是比如說我覺得項目好,團隊好,大佬就幫他站台,比如說徐小平、熊曉鴿這些很多創業者上台。那這個跟現在的區塊鏈,包括現在的token,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這個站台是帶來強大的經濟效應的,這個是第二階段去判斷一個項目的好壞的時候。那麼2018年大量的空氣幣在熊市中露出了圈錢的真面目,梭哈的這個盲投,我們叫盲投,啥也不看,我們就投了,這種已經行不通了。
那麼同時看白皮書,我們要深度的了解這個項目它是做什麼,我們要去過濾掉空氣幣的項目,很多的人去找了人去寫白皮書,他可能自己本身不懂。比如說我今天下午在杭州的峰會上面,我就遇到一個以前做平行進口車的土豪,他就是屬於啥也不懂。但是希望能趕上一波風,找了一個技術團隊來幫他的想法落地。但是我們認為作為你一個帶頭人,你不了解你的項目的本質,不了解你區塊鏈對項目的幫助,實際上未來跟團隊之間一定有一個東西是達不成共識的,就是認知。
你可能希望賺錢快一點,但是技術團隊包括你的實際是需要時間去打磨的。那麼還有一部分人可能在聽的很多人裡面,有一部分人一看白皮書就頭疼,看了也看不懂,我幹嘛還在看嗎?當然這個時候很多人就看白皮書,可能拿word來寫的,覺得很粗糙,當然有些是排版排得很精美的,覺得這個項目還不錯,這都是很相對會表層的看法。那麼作為一個小白用戶,如何快速的能看出白皮書的端倪?
那麼我們在上面寫的話,是有四個方向,看技術團隊和顧問,看項目的路線圖,看社區的活躍度,看代碼庫的更新速度,這是四個維度。那麼我們說一下,第一個維度,看技術團隊,可能在座的很多是技術出身的人,我本人不是技術出身的,我們看技術的方式,我們是採用去中心化的方式,那麼我會給很多專家去看技術到底能不能實現,靠不靠譜。
這裡面有兩塊的好處,也有兩塊的壞處。兩塊的好處是什麼?去中心化的評級,看技術團隊會採用很多人的意見。採用很多的意見,相對得出來的結論會比較客觀,那麼我們同時也會去了解技術團隊。技術團隊,他是不是過往有操盤過這樣類似項目的經歷?會從這些維度去看。那麼這是好處的問題,那麼壞處呢就是技術專家也有失手的時候,他也看得懂,他了解的東西也不一定在這個行業裡面是非常深刻的,更多的時候它從通過翻閱資料了解的也相對會是更加表層的意思。
那麼我們在看了這麼多項目之後,我發現其實在白皮書的階段,技術的描述是一個基礎。那麼到後面去是不是可以達到生態的共建?這個是技術所不能達到的。技術,它是做的底層,把底層建好之後,那麼更多的人參與到技術的共建當中,這個例子有很多種了,比如說像我們這樣看到的像這些EOS的主板上線,其實參與的人有很多是共建,參與它的社群共建了。那麼也有很多人說這是空氣,當然我們說很多項目在早期它就是空氣,因為它需要不斷的資源匯入之後,他才能把生態建立完成。
第二個,其實我們覺得相對來說比較重要,看項目的路線圖,他是不是按照他的承諾去完成它的既定路線?有時候的項目在開發的初期一定是加班加點,那麼到後面發現進度慢了,這裡面有幾種情況,可能是團隊在早先的時候沒有想清楚。
第二種情況是那在發現有不斷的有bug出現,不斷的有安全漏洞,EOS最近也是被360挑出了安全漏洞,各種這種安全漏洞的出現,導致了項目的進度緩慢。同時我們也看這個項目有沒有在這個階段去公告出來公示給大家,給社群,我們是因為什麼事情造成了項目進度緩慢。
第三個看社區的活躍度,相信大家在各種社群裡面都活躍,各種項目的社群也都活躍。那麼活躍的時候,我們就發現跟自己有利益關係的時候,大家都很活躍,沒有利益關係,大家如一潭死水一般,這也很正常。但是一個好的社群是不斷的有人在關注這個項目,並且提出意見,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對這個項目的共識的看法。
那麼看代碼庫,代碼庫我們認為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就是看代碼庫有沒更新啊?這個更新的周期更新的數量,這意味著團隊是不是有真的在幹活。
所以這四個維度構成相對會比較客觀或者是比較中立的四個維度,那麼同時我們在做評級的時候,在評級報告裡面我們也沒有寫出來,其實機構也就是我們看到現在比如說GPS像什麼ID機、分散式、了得這些資本,他們投了這個項目之後,所給資源,不管是一級市場SO階段,還是到二級市場的幣值管理,都帶來了很多的資源。
那麼機構的進入有好有壞,那麼好處在哪裡?好處是很多專業的機構都看好他們,給他們帶來行業的資源帶來資金,讓這個項目的前期能夠走得更快更踏實。
那麼壞處是在哪裡?相信這裡面很多人也是知道的,資本考慮的是如何退出的問題,那麼它的退出意味著要有人來接盤,當然他肯定是要把幣、項目、token是要漲到一定的高度才會退出。再看機構的進入,的大機構越多的大機構進入,實際上這個項目在市場上面就會越穩健。但到後面還是在價值判斷的一個領域,價值判斷的一個領域。
實際上我覺得現在我們來看項目的話,顧問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顧問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因為顧問很多時候自己當顧問,也不知道是為什麼當的顧問,所以有很多的問題,顧問不是最重要的,而機構是真金白銀拿錢出來了。所以我們認為機構會相對會重要一些。
然後剛才說了,實際上我沒有看PPT,我是按照我們現在的一個大體思路在講的,我們回到PPT裡面去看看技術團隊和顧問。那麼項目的創新,是否有區塊鏈成功的創業經驗?項目的技術團隊實力如何?CTO是什麼背景?是不是有區塊鏈的成功開發經驗?顧問團隊來自於哪些領域?是否對該項目也推出推波助瀾的作用?就是我剛剛說了很多當顧問的也不知道自己怎麼當了顧問。有些人當顧問,是完全是為利益而去的,而不是參與了貢獻。
那麼投資人團隊有哪些?是否有成功的案例,投資人團隊很重要。那麼我們看PPT的第十頁的時候,我們看項目A的核心團隊跟項目B的核心團隊,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區別,就是第一個團隊,基本上好像照片都是有雷同的地方,到第二個團隊之間就會有一個對比,然後看這個項目的路線圖,項目的任務的時間是否合理,當前的產品開發處於什麼階段?那麼產品何時上線,應用何時落地?
我覺得這些其實現在咱們聽分享的人,包括我們身邊很多人,在投資上面都比較成熟了。那麼產品所處的階段跟融資是否匹配,其實我們在各個社群裡面我們都有看到。都有看到。這些維度其實很多人都有去關注,這個產品是什麼時候上線啊?應用何時落地,大家都在關注。然後看GitHub的代碼庫。白皮書上面寫著產品已經在測試階段是真是假,看代碼庫就知道了。白皮書說項目已經有產品,可代碼庫還是空的,是不是還沒有開源?那麼代碼庫有代碼其實已經開源了,代碼的質量如何?代碼有大未開源,如何驗證產品和白皮書所說。
我們去看一個項目的時候,怎麼去判斷一個空氣幣的非常重要的一個一點,就是這個項目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去用區塊鏈來用到區塊鏈技術,那麼看區塊鏈特點,它是去中心化的,是開放性的,自治的,信息不可篡改的,同時匿名數據公開透明的。我們說有很多項目,實際上特別是二三四線城市。
我前兩天聽朋友給了我看了一個項目,叫做CMN吧,一個幣,我記得好像是什麼,然後他們是礦機對外的價格是15000塊錢一台,項目方跟他們承諾大概是一天賺300塊錢,一天算300塊錢,你可以算15000塊錢一台,大概在兩個月不到,兩個月不到就能回本。
我們說現在的礦機,我們所知道的礦機,第一個,幣我們也不知道是個啥幣,但是這個礦機挖的這個幣居然這麼值錢,而且礦機的價格這麼高。在現在深圳華強北呢,這個礦機已經達到如火純清的階段,礦機價格還有這麼高,一般都4000多的樣子,那麼挖一個新幣,然後15000的礦機,那麼我們認為這個可能是個騙局,可能是一個傳銷幣,傳銷的一個項目。
他沒有考慮什麼去中心化或者怎麼樣。這個比特幣裡面特點,我去挖礦就好,挖礦那個東西,他就不斷的重複比特幣的故事,比特幣的故事,所以邏輯上面是行不通的!那麼區塊鏈應用的領域,現在很大部分和金融版權醫療能源數據政府農業慈善以及其他有部分,包括這裡面沒有提到像遊戲,遊戲是非常好的,可以通過區塊鏈來改造的一個傳統領域。那麼這個項目是否有市場需求,那麼需求有多大?
2017年到18年可以說是公鏈元年也好,市場上打著公鏈非常多,這些公鏈到底未來有多少公鏈會在發展下去?那麼我們要反思一下,為什麼要做公鏈?因為公鏈是一個底層,底層未來的應用鏈、側鏈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去開發的,大家認為這就是一個系統,就像安卓一樣,或者蘋果一樣。但是我們現在看我們用了這麼多系統,大部分也都是蘋果的安卓兩種系統。
從這個上面就比較好理解,為什麼大家在搶公鏈?為什麼像殺手級的應用並不太多?因為公鏈沒有建設好,那麼殺手級的應用它存在在哪裡?那麼後面就是項目設計的邏輯問題,解決方案和現實痛點是不是契合的?項目設計與區塊鏈的結合程度到底怎麼樣?設計框架是否滿足產品的需要?經濟系統設計的合理的程度,這些事需要時間去判斷的。
我們說一個token的生態的設計,它是拿多少額度出來私募,多少額度來做社群的激勵,多少團隊需要持有多少額度,那麼現在基本上是有一個邏輯可循的,大部分都是在30%左右的。放出來的額度70%由社群有團隊有早期投資人來共享,來共享,那麼我們第一個,你拿多了出來,對於團隊的為未來的發展來說,其實是不利的。那麼拿少了對於生態建設又是不利的。
所以每一個token的設計,其實變相地反映了,反映了團隊的產品初衷跟生態的初衷,項目的應用落地的難易程度,項目應用能否落地?什麼時候落地?目前的技術是否存在?應用落地,是不是有潛在應用落地的能力?應用落地有哪些障礙?是否能得到解決?如何解決?項目是否能夠實現國際化?全球化?項目能否落地,比如說太空鏈類似於像這樣的項目,就可能不加以制止,可能什麼宇宙鏈都會出現。
各種各樣的鏈都會出現,但是我們去看這個故事好像包上非常高大上,但是應用的這個領域區塊鏈,供電也好或者什麼也好,它還是要在落地在實際的生活場景裡面,我們可以把想像空間做大一點,這個是為了生態未來能更好的發展,但是脫離了實際的應用也是不現實的。
那麼現在的技術是不是可以承載這個落地應用?當然我們卻發現,其實很多可能是從一個小的互聯網公司出來,他以前是做的,比如說他做的是一個H5,做的是H5,它就是H5開發公司,它的技術能力是沒有辦法去承載它白皮書裡面所說的它的。那麼我們就要打個問號,你的技術是不是可以支撐乃至更大一點?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技術是不是可以支撐?但我們另外再客觀來說,技術它並不是一個最高的門檻。
區塊鏈並沒有多深奧的技術,無非是把之前的很多技術綜合起來,形成了現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更多是在意識上面的,但是離開了技術空它我們的意識也是沒有意義的。那麼應用落地有哪些障礙?能否解決?如何解決?這個是我們在觀察一個項目的價值投資的時候,包括遠期的觀察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個一個衡量指標,應用落地有哪些障礙,是不是?可以得到解決,如何解決?因為我本人雖然我是創始人,我們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實際上我們野餐就做完破平級的時候,我們也參考了很多大公司,比如說牧笛,比如說大功國際公司的這些做法,當我們看到他的調研報告的時候,很後,我們第一感覺就是厚非常厚,然後數據挖的特別深。
但是我們用區塊鏈的思維來思考,我們是要做成這樣嗎?我們是給機構作為他的調研報告,還是說從我們投資者的角度,我們最關心的是什麼?
從這個角度去。那麼包括one Top今天走到今天,實際上有很多的機構都非常認可One Top給出來的評級報告的原因,是在於我們是做到一個半中心化或者是弱中心化的一個評級。這個是傳統的評級,包括我們很多的友商。那麼不具備的一個想法。我們大膽的開放了我們的項目的選題給我們的用戶,同時我們在用戶的參與程度上面,我們也做了最大的釋放了最大的群眾,讓更多的用戶參與了我們的評級。所以我們認為我們自己去做評級,我們一家去做評級,我們提供的更多的是一個維度跟機制的指標。
我們說為什麼要回過頭我們再回顧一下,為什麼要去看白皮書?我們剛才說了,看白皮書減少你實際上是你判斷項目投資時候的風險,那麼如何看白皮書?如何看白皮書,我們也列舉了幾個維度。那這個看維度,四個維度是我們現在基本標準,看技術團隊和顧問,看項目的路線圖,看社區的活躍度,看代碼的更新速度,這個是我們大致四個維度,實際上去判斷一個SEO的項目,這四個維度,我們只能說是做了一個體檢,基本的體檢,但是這個人有沒有生病,不是靠體檢,簡簡單單的體檢可以判斷出來的。那麼提這四個維度給大家帶來的是基本判斷,那麼如果是深度去判斷的話,我們團隊也在做這些事情。
包括什麼機構投資,這些機構背後投資他的動機是什麼?但是很多人說投資不就為了賺錢嗎?是,為了賺錢。但是我們要看他為了讓誰來賺錢,為了讓誰來賺錢?他的初心是想怎麼樣?覺得團隊適合圈錢,還是說他是真的適合做一個項目?真的做一個項目,所以我們在做每一份評級報告的時候,包括我們自己去判斷一個項目的時候,我們會動用很多消費東西關係什麼樣的東西,就是我們更加去了解這個項目,它背後到底的出發點和動機是什麼?
那麼我再跟大家講一下,從區塊鏈的媒體或者是評級機構來說的話,大家都在做什麼?大家知道實際上可能知道像大炮評級,每日必讀,這樣的16年左右就開始。像16年之前,評級的公司問one top跟他們的區別在哪裡?我們評級跟他們的區別在哪裡?我可以這樣說,大炮跟每日必讀。他們更加傾向於對於C端對於用戶端去做一些項目的分析,包括找尋一些項目,找尋一些項目。
One Top更加偏重於一個嚴謹的機構的一個調研的方向。我們給出的東西是希望淺的,你就看評分。深的,你就去看裡面的內容,我們就是往這個方向去做的。謝謝大家,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
免責申明: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及時在後台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請讀者進行分析判斷。
TAG:區塊鏈大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