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C羅射門時大腦在想什麼,這家創企能幫你找出答案

C羅射門時大腦在想什麼,這家創企能幫你找出答案

編譯 | AlphaMk

編輯 | 呂夢

微信 | ai_xingqiu

網址 | 51aistar.com

外媒專欄作家ZACH SCHONBRUN

2016年8月下旬,筆者陪同了一家創業公司在位於亞利桑那州希爾頓花園酒店的套房內與一家棒球俱樂部進行了秘密會面。那家公司名叫deCervo,來源於法國語「 de cerveau」,意為「大腦」。因此,此次會面主要關於「從一些專業運動員的腦袋裡收集數據」的計劃。

為18或19歲的棒球運動員玩模擬棒球比賽時,配備腦電圖(EEG)帽記錄神經活動,這對deCervo來說不是第一次。創始人Jason Sherwin和Jordan Muraskin都是前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收集這些數據。他們聲稱自己是第一家在運動項目中使用神經科學設備的公司。

還有一些重要的東西值得我們去研究。腦電圖就像大腦中的雷達槍一樣,可以準確向團隊展示在棒球飛來時,棒球手決定揮手敲擊(或不揮手)的速度有多快

它還讓球員了解到,自己在投球決定上的速度是否夠快,這樣就能夠讓他們認識到擊球率下降的具體原因。

大腦可能是體育運動界最後一個壁壘,它的作用從未受到質疑。但怎麼進行研究就一直是個問題——如何在沒有手術程序或是心理評估的情況下研究大腦?

最近,神經科學和技術已經開始尋找解決方案。攜帶型EEGs和越來越逼真的筆記本電腦模擬技術正在將大腦掃描這個過程帶出實驗室和醫院。另一種可穿戴技術——腦磁圖技術的進步,使得用戶在進行腦部掃描的同時還能不受阻礙地玩乒乓球。此外,另外一種叫做近紅外光譜的能提供大腦活動的MRI清晰圖像。

隨著技術的進步,想像一下:不久的將來,運動員在擊球練習或退役網球比賽中即可佩戴神經科學頭盔

該團隊想要使用從這個設備收集到的信息,而他們也確實已經這麼做了。目前,一半的大聯盟棒球隊(Major League Baseball),即6支隊伍已經同deCervo進行合作,幾乎所有合作隊伍都對此表示出了興趣。

誰不想知道Tom Brady或Stephen Curry兩人之間有哪些認知層面的不同?以後記分牌上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神經分析」模塊,向球迷們展示關於Mike Trout的決策統計,就像現在的記分板會顯示他的擊球平均數一樣。他的擊球率是330,而他的大腦在315毫秒內對投球做出反應。(Tom Brady是著名美式橄欖球運動員; Stephen Curry是著名籃球運動員;Mike Trout是美國著名棒球手。)

但關鍵問題依然存在:誰擁有這些數據?而這些數據應該如何使用?

最近,加利福尼亞的執法人員機智地將金州殺手與儲存在公共系譜資料庫中的親屬DNA聯繫起來破案了以後,基因信息的用途就超出了我們的控制範圍。(編者註:美國加州在1970到80年代曾出現一名持槍夜闖民宅性侵婦女和殺人的「金州殺手」Golden State Killer,美國警方最近通過脫氧核糖核酸(DNA)證據,證實當局追蹤了40年的金州殺手就是72歲的前警員迪安吉羅Joseph James DeAngelo。)

新澤西州的律師Alan Milstein在聽到這個案件破案過程後,他想起了一個事情——在2005年,芝加哥公牛隊要求前NBA前鋒Eddy Curry先提交DNA測試以後,才會跟他簽訂價值500萬美元的合同。

Curry拒絕了這個要求,Milstein是Curry的代表律師。Milstein通過引用聯邦僱傭法禁止基於遺傳信息的歧視這一條文將公牛隊告上了法庭(Curry最終與紐約尼克斯隊簽約)。

但是,Milstein卻表示法律是有限的,隨著大量可穿戴技術的介入,球員們已經放棄了很多權力。汗水和睡眠監測已經在職業體育界中變得非常常見了,甚至一些特殊情況下(如NFL的紐約巨人)甚至讓運動員們開始了血液測試,旨在提高賽場表現。

不管怎樣,這就是既定目標。但是隨著生物數據的收集變得越來越私人化,像Milstein 這樣的法律專家不禁想知道聯盟是否充分考慮到體育科學進入認知評估時可能會帶來的併發症。

在2015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對一個人敲擊鍵盤的的運動行為進行微粒分析可以對帕金森病做出早期診斷

2017年的另一項研究顯示:從一個人攜帶的Android手機里的加速度計收集到的數據可以檢測出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早期徵兆。

未來,當俱樂部在與球員簽署合同的時候,還會參考他們的腦電圖數據,比如他們在面對弧線球時,大腦會做出怎樣的擊球決定。

Milstein 說:「球員和工會都應該明白,這些信息並不總是有利於球員的。」

紐約Loeb & Loeb有限公司(Loeb & Loeb, LLP)的體育實踐小組主席Brian R. Socolow說:「所有這些敏感的神經數據有可能被儲存起來,並以一種我們現在暫時無法理解的方式被使用。這為未知的場景和危險提供了一種可能。」

去年年底的一項研究預計,目前營利性企業的神經技術支出已經每年超過了1億美元,而且還處在增長階段;其中,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一些公司是涉及了體育運動領域的。

往期趣文索引

如果你想了解最前沿的AI技術和場景應用

一網打盡AI界前瞻科技和深度報道

如果你想持續拉升逼格

歡迎關注AI星球,並轉發朋友圈為我們打Call~~

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創造優質內容的不竭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星球 的精彩文章:

Uber致命事故細節曝光:提前6秒發現行人,軟體判定為不明物體
楊元慶最新演講,聯想的過去和未來在哪裡?

TAG:AI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