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YD2018央美專訪第一彈,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YD2018央美專訪第一彈,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設計癖 Young Designer 2018 大型畢業設計報道暨「NEXT 設計獎」已經開始一段時間了,這次拜訪的是中央美術學院。今年夏天的央美格外熱鬧,百年校慶加上畢業設計展,註定是讓人難忘的一個夏天!




沒機會去現場的朋友不要失落,設計癖採訪了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家居產品設計專業的 19 名同學,將在未來兩周時間為大家呈現!





1


 Infinity sofa 35#



這個沙發運用現有 AI 技術作為支撐,探索 AI 在家居產品設計中將創造出怎樣的新風格。以及AI 產生新風格的過程以及最終呈現形式。




為了生成出具有和之前迥然不同的風格,這件作品風格特徵的源數據採集了兩種風格差異明顯的的數據,分別是來自於 Fritz Hansen的「Egg chair」,以及「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的「Hill House chair」。通過提取其中最具風格化特徵的部分,在沙發的功能結構模型中進行重組。從而生成具有獨特風格形式的沙發。






由於人類對人工智慧的運算模式具有認知黑箱,目前人類和 AI 仍處於一種無法互相理解的狀態,人腦與機器的構造,語言,邏輯,認知等等太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那麼機器在學習理解創造必然與人類擁有截然不同的感知方法。此作品運用現有機器學習技術作為理論支撐,探索機器智能理解下的創造可能是一種怎樣的形式。機器能否突破人類經驗邏輯方法的限制,突破創創造出新的脫離人類法則桎梏的作品。








設計師:佟天澤

指導老師:張周捷、高揚


作品材質:不鏽鋼,丹麥羊絨布,皮革

















設計癖:

作品的名字為什麼叫「 Infinity sofa 35# 」,當時起名字花了很多時間嗎?




佟天澤:

因為我的作品概念是人工智慧生成沙發,在人工智慧時代,人類設計師負責從 0 到 1 的創造,計算機則負責從 1 到 10000000 的無窮衍生。所以計算機設計的結果是無窮盡的。作品名稱也是為了體現這一點。




設計癖:

出於什麼原因讓你決定設計這個作品,讓它成為你的畢業設計?




佟天澤:

目前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設計師仍然有大量重複性的勞動,這種不涉及到核心創造的工作大大降低了設計效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可以將設計這種邏輯模糊性的工作演算法化。風格遷移可以將設計師作品的風格體取並應用到許多其他類似的產品上。機器根據設計師的個人風格協助他生成具有設計師個人鮮明風格的作品。並且機器也會根據他的理解產生他獨特的設計風格。我非常認同J.C.R Licklider的「人機共生理論」,未來人與機器將達成高度的合作,進行人腦想像不到的思考。設計也是一樣,這項作品就是在探索人腦智能和機器智能協作創造時,將會超越人類經驗,邏輯,方法的桎梏,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設計癖:

所以你設計的不僅僅是這個沙發?而是一整套關於未來設計的系統?




佟天澤:

是的。對設計師來說,我希望未來設計師在進行設計工作中產生的數據可以直接被用於機器學習。對普通用戶來說,人工智慧設計工具降低了設計的技能壁壘,使得人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未來的設計工具不僅僅只是個獨立存在於電腦主機的軟體,而是通過普通用戶和設計師所產生的數據,用數據連接"市場—設計—生產—物流"一體化,在大規模個性化經濟的時代實現精確化,點對點的經濟。實現資源的利用最大化。




設計癖:

你自己為你的作品打分的話,你覺得多少分合適,為什麼打這個分數?




佟天澤:

我覺得 90 分吧。其實我對自己作品還是很自信的。開始研究這項課題的時候,可以找到的例子非常少,基本都要去到國外的論文。而且由於自己本身也不是學技術出身,所以在看很多技術性很強的A.I論文時也有遇到很多阻礙。在這裡特別要感謝我的導師張周捷老師,他也是計算機生成設計領域的專家,給了我很多方向性的指導。後來隨著研究的深入,也找到了專業研究A.I 的工程師,在這裡同樣要感謝對這個項目進行技術指導的兩位工程師。一位是東南大學碩士畢業,目前在一線工作的人工智慧專家楊華先生。另一位是清華大學博士在讀盛泉先生。有了他們專業知識的指導,這個項目才能順利的進行下去。




設計癖:

如果完成畢設的這一年,時間可以倒流,你想回到什麼時間,為什麼?




佟天澤:

其實我是沒有遺憾的,不管現在這個項目有什麼缺陷,我都希望有機會能把這個項目繼續研究下去。雖然現在仍然還在探索階段,但是我看到了他蘊含的巨大的潛力。在這裡也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加入我們的研究。我們正處於一個變革的時代,希望我們能一起迎接新時代的洪流。








2


竹三角




我國地域廣闊,地震頻繁。每每發生強烈地震都會給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但因我國在臨時避難所方面的研究較少,使得現有的救災安置方式單一且漏洞較多,容易造成災後受災群眾難以及時獲得救災物資。







本作品將就地取材,利用(四川)當地豐富的竹資源做結構材料為設計方向,構建出了讓受災群眾也能簡單快捷搭建起來的臨時避難所。「竹三角」由一個軟體帳篷、四個連接結構件和六根長度相同的圓竹組成。任意兩人合作,都可在十分鐘內輕鬆搭建起來。且無論帳篷的哪一部分受到了損壞,都能進行單獨替換。可以有效縮短災民獲得避難物資的時間,減少避難帳篷在使用與回收後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








設計師:貴純


指導老師:高揚


作品材質:原竹、防水布、光敏樹脂




 




 










設計癖:

為什麼選擇叫「竹三角」這樣直白簡單的名字?




貴純:

沒有,因為作品本身是一個非常直觀的竹構臨時避難帳篷,它的整體形態就是一個等邊三角體,所以當時起名也想的比較直接,希望讓人看到就能直接聯想到我的作品。




設計癖:

出於什麼原因讓你決定設計這個作品,讓它成為你的畢業設計?




貴純:

去年暑假,四川的阿壩地區發生了 7 級地震,剛好在一個星期後我因為要調研四川竹編也去到了成都的崇州市,雖然後來沒有再遇上較強的餘震,但是載我的司機因為參與過汶川的抗震救災工作,一路上跟我聊了許多關於地震搶險救災的事情。我是一個湖南人,本身並沒有經歷過地震這種自然災害,但每次發生地震看災區報導的時候,都能看到許多流離失所的人們,只裹條毛毯拿瓶水坐在空曠的廣場上等待救援,這種畫面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後來通過對地震災後救援安置方面的調研發現,其實在國外多發地震的國家,都非常重視災後臨時避難方面的研究。有些臨時避難所不僅經濟便利又實用,還很好的結合了當地的資源特色。不由的讓我思考,作為一個學產品設計的學生,也許我也能通對臨時避難所的研究和設計,來為災後的臨時避難方式提出一些新的可能性。所以,最後確定了以竹材運用於四川地震災後臨時避難為研究方向,設計了這件畢業作品。




設計癖:

你自己為你的作品打分的話,你覺得多少分合適,為什麼打這個分數?




貴純:

8 分。最後把當初的想法真正落實出來了,能及格。展覽後得到許多老師、和觀展人的肯定,也收到了一些人的質疑和建議,心裡很明白還有許多需要努力和改進的地方。所以在我心裡是 8 分吧。




設計癖:

在完成這個作品的時候,有沒有特別無助、煩躁、甚至是想要放棄的想法?




貴純:

中間摸索和推敲的過程感覺是煎熬的。因為我本身沒有親身經歷過地震,要在自己不熟悉的情景、不了解的人群的情況下,去做一些對受眾人群有幫助的東西,是很困難的。所以在設計的一開始,許多的嘗試和方案都行不通,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找不到合適的方向,幾度懷疑自己究竟有沒有能力完成自己選的命題,讓最後的成品達到想要的效果。一直到今年四月,冷靜的重新整理思路後,才終於把整體的設計方案確定下來,並逐步的開始投入製作。現在想想,過程是挺坎坷的,但這期間解決的每一個困難又何嘗不是在進一步的完善原本的方案呢,所以每一段過程也都是可貴的。




設計癖:

如果完成畢設的這一年,時間可以倒流,你想回到什麼時候,為什麼?




貴純:

就按著現在的情況順其自然的繼續走吧,過去沒做好的地方,以後會更加註意的。





3


Filter 9. Chair




我們所處的時代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設計方式隨著技術的發展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與此同時,設計師的設計思維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諸多設計師為未來的設計方式進行了多樣化的探索。我也希望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設計作品、思考問題,探究未來創作方式的可能性,因此我便以此為切入點,通過三維濾鏡的方式,在三維模型中進行探索,探究了多種濾鏡風格,並嘗試了單一濾鏡風格下不同模型變體的可能性。







在進行了計算機演算法 3D 模型濾鏡形態的探索,最後選擇了其中一種濾鏡方式進行深入探索。首先通過 3D 掃描獲取 chair one 數據模型,然後基於原始數據模型,提取其點、框架以及特徵,給予設定的方向,通過計算機自動生成新的椅子形態,在眾多形態中,選擇其中一種,進行細節優化與調整,最後完成。這是一種「物理-虛擬-物理」的研究,也是一種不同於以往的設計思維,我稱之為「3D 濾鏡」,其運作方式類似於平面濾鏡軟體,但又有其維度的不同。








設計師:蘭星琿


指導老師:張周捷、高揚


作品材質:光敏樹脂













設計癖:

這件作品的名字很有特色,那為什麼會取 Filtet.9Chair 這個名字呢?




蘭星琿:

取名沒有用很久時間,名字是我所用探索的第九個濾鏡,所以以此命名。




設計癖:

通過畢設你更想表達的思想是什麼?




蘭星琿:

此次畢業設計的研究希望的結果其實不是某個作品,而是對於某種設計方式的嘗試,並希望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計作品。設計思維、設計方式有多種多樣,技術進步對設計思維的影響亦是其一,我不知道未來設計師會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設計產品,但是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為此有所啟發,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夠成為時下技術進步的一種呼應,以此映射技術進步對我們的年輕一代設計師的影響。




設計癖:

為什麼想到畢設要做這個作品?




蘭星琿:

我們的時代在飛速改變,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設計方式隨著技術的發展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計算機在我們的設計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我們擁有了大量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是我們設計的重要資源。計算機演算法越來越豐富,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多樣性與便利性,這是一種未來趨勢,不只是停留於虛擬之中。我們所處在的計算機技術飛速進步的大環境,對於設計我們能做什麼,對於技術我們能如何運用,當我們的思維枯竭之時,我們透過計算機得到的是什麼結果,我通過濾鏡的方式,對現有素材的再利用,以此尋找我們能在未來的一種思維、設計方式。是對產品再設計的創作,然而不是人類思維的再設計,而是計算機演算法下的再設計。




設計癖:

在完成這個作品期間,有沒有比較枯燥的時候?




蘭星琿:

在作品創作中,感覺在計算機濾鏡探索的時候算是比較枯燥的了,像是一個工程師去工作,而不像是設計師,好在後來呈現的結果自己相對滿意。




設計癖:

如果完成畢設的這一年,時間可以倒流,你想回到什麼時候,為什麼?




蘭星琿:

如果可以時光倒流,我依然會選擇現在的時間,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一起為了作品一起討論,一起交流,我覺得現在的時間對於我們更難得。





4


竹茶几




設計師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對於圓竹材料的研究,在經過對整個竹產業的實地調研和分析之後,最後的關注點鎖定在了利用率很低的圓竹尾料。







想通過對圓竹尾料再利用的這個方式去表達我對與竹材料的理解。最終研究目的其一是在符合現代加工方式的基礎上去提高竹子的利用率且運用竹子的一些天然優勢,加工成標準型材。其二是在這個基礎上利用竹子纖維天然具有很強韌性的優點再去探索竹材料更多的可能性。








設計師:王欣


指導老師:高揚


作品材質:竹、玻璃、銅













設計癖:

取名字的過程是不是很簡單?




王欣:

取名字的過程並沒有過度的糾結,作品製作完成後有不少人第一眼會問這是什麼材料,確實最後作品的呈現會區別於人們對傳統竹材料的理解。相對於複雜的的外觀和形式我希望我作品的名字就以最簡單直白的表達就好。




設計癖:

設計這個作品的原因是什麼?




王欣:

畢設的命題的選擇其實和我從小的生活環境有關,竹子在我整個童年一直存在,所以在畢設的時候也選擇去再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竹這種材料,並且我也在思考竹這種材料能不能以一種區別於傳統竹材料的方式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




設計癖:

滿分 100 分,你想給你的作品打多少分?




王欣:

如果說 100 分是滿分的話,我會給我自己打 95 分。95 分是我對於自我的肯定,因為在時間和條件的各種限制因素下我盡到我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實現。剩下的 5 分是我覺得還可以再提升的空間。畢設研究到這個階段並呈現出來我覺得並不算結束,因為它還有更多的可能性,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並且我覺得我會把這個研究做下去。




設計癖:

製作過程中有沒有特別難忘的時刻?




王欣:

作品從構思到最後完成分了幾個階段,構思、草圖、實驗、模型、製作,每個階段都是一道坎,每道坎都會遇到各種問題,來自各方面的意外驚喜。特別是在製作的過程中經常會有崩潰到想放棄,之後也是老師和家人的鼓勵下讓我又重新振作起來。所以在這裡我也想感謝幫助過我的老師、朋友和家人。感恩!




設計癖:

通過畢設的整個過程你收穫到了什麼?




王欣:

其實在最初的研究和思考的過程中,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發現自己研究不下去了,覺得在學校接觸的東西不夠多,僅僅從自己的常識和網上查閱的資料總是不夠深入和清晰的了解。所以說走就走就到了福建政和縣的竹工業村進行調研和最後的製作。在這裡我接觸到了各種的竹材料和竹產業的整個加工過程,給我了很多啟發,從而我確定了我畢設的研究切入點。這是我畢設很關鍵的一個轉折點。





5


倚楓




這個作品是為公共空間設計的一把座椅。 例如:美術館內、展覽館內,商業空間內部。作品希望在 設計中尋找矛盾、對立、詼諧等內容。展示產品的戲劇感。 完成品更注重產品的品質和隱私性設計。在高樓林立中, 在灰色混凝土建築塗料中,猶如一朵奇葩,暖暖的色彩搭 配讓設計更富有魅力。








設計師:曹聿冰


指導老師:高揚、曲金


作品材質: ultrasuede 超細纖維仿 麂皮人造革、金屬不鏽鋼













設計癖:

作品的名字為什麼叫《倚楓》當時起名字花了很多時間嗎?




曹聿冰:

因為作品理想的方式是以成組的形式出現在展覽空間、大型商業購物空間,想營造一種「停車坐愛楓林晚」的詩意感。所以最後取了一個名字「倚楓」。實際也沒有花太長的時間,因為當效果圖做出來之後我就覺得這個名字最貼切了。




設計癖:

出於什麼原因讓你決定設計這個作品,讓它成為你的畢業設計?




曹聿冰:

原因有很多,這個作品經歷了5版方案的修改,第一版方案和現在看到的大相徑庭,真正原因可能來自於我一次大三所做課題,那一次是屏風和沙發的組合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落地,也是為了彌補當初的遺憾吧。




設計癖:

在你製作畢設過程中或者從結果表現上,那一點最令你滿意?




曹聿冰:

我覺得是找到了一個創新不鏽鋼金屬加工工藝結合普適審美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大幅降低加工成本,簡化工藝流程,並且有獨特的工藝美感,是可以延展下去的課題形式。




設計癖:

在完成這個作品的時候,有沒有特別無助、煩躁、甚至是想要放棄的想法?




曹聿冰:

有遇到很多困難,但每次遇到困難我首先跳出來的想法是找到解決辦法,情緒化不能解決問題,逃避也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更傾向於用各種渠道解決心頭大患,而且我會列出一個最壞的可能,即使不幸遇到最壞的問題也會想:「還好還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設計癖:

如果完成畢設的這一年,時間可以倒流,你想回到什麼時間,為什麼?




曹聿冰:

回到春節前的第十六天,在這四天後我親歷了我最心愛的人離去,也許這四天我能做點什麼,畢設和這比起來根本算不了什麼,我盡全力完成這個畢設,只為讓它成為一座紀念碑。




圖片來源:設計癖現場拍攝、央美


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禁止商用。









關於YD:




設計癖一直關注中國工業設計教育事業,並擁有眾多學生讀者,為使即將走出校園的年輕設計師有更好的展示機會,設計癖自 2015 年起開展 Young Designer 大型專題報道,該項目搜集國內在工業設計教育領域的頂尖院校的優秀畢業設計作品,以圖文形式在設計癖多個平台展示,並進行評選,為其中的佼佼者提供更多媒體及社會發展資源。




設計癖 2018 畢業設計專題大型報道往期回顧:




YD2018:北科大畢業生愛上未來式設計


YD2018:關於未來生活,北科大學生有話說


YD2018:「生活設計,設計生活」 廣美生活設計工作室畢業生作品


YD2018:廣州美術學院畢業生都喜歡這樣做傢具


YD2018:廣美照明設計工作室12款富有人文情懷的燈具設計「You Light Me」


YD2018:從廣州美術學院 15 款交通工具設計中看見未來







關注設計癖,發現好生活。關注設計癖微信公眾號(shejipi),下載「設計癖App」同樣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母親寫信感謝蘋果:Apple Watch救了我女兒的命
陌生男人半夜闖進我的房間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