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超清文物 賞傳世之寶(拾)
本系列為大家帶來的是:收錄了於寶島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所展出了中國古代超高的繪畫鑒賞。
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清代的畫壇由文人畫佔主導地位,山水畫科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更多畫家追求筆墨情趣,在藝術形式上翻新出奇,並湧現出諸多不同風格的流派。清初朱耷、石濤的山水花鳥畫,中期的「揚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吳昌碩的仕女花鳥畫及楊柳青、桃花塢和民間年畫均對後人有很大影響。
王原祁《仿王蒙夏日山居圖》
清 西元1644-1911
軸 紙本 設色畫 縱:96.5公分 橫:49公分
王原祁(1624-1715)字茂京,號麓台,江蘇太倉人, 清四王之首王時敏(1592-1680)孫。天資秉賦及努力,二十八歲鄉試中舉人,翌年中進士,八叔王炎的引薦而步入仕途。康熙三十九年(1700)補右春坊右中允,奉命鑑定內府書畫。後入直南書房,擔任御前染翰,專為皇帝作畫,又贈以「畫圖留與人看」句,原祁將此句刻成印章,經常在其畫上使用。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旨纂輯《佩文齋書畫譜》,而其畫論著作《麓台題畫稿》、《麓台題畫稿》、《雨窗漫筆》文中有關如何經營位置、筆墨、設色,是清代畫論的精髓所在。
<仿王蒙夏日山居圖>畫風近似元代王蒙(1308-1385)深秀細密,布局繁複緊湊。全圖以塊石累積作大山,筆墨交融而層層入深,先以淡墨著輪廓,再逐次渲染,又以乾筆皴擦,後以焦墨提醒。畫面僅有上方天空留白,其餘皆為深林重章所佈滿,表現出林木蒼鬱之景象。本院王蒙<丹台春曉>曾屬於王時敏所有,<丹台春曉>畫中強烈明暗虛實對比在此圖也可見到,「墨須用淡,要求淡里之濃」此乃麓台題畫語。原祁畫上經常充滿著堆積、交疊平面塊體,其前後排列次序不同於宋元畫中的垂直延伸方式。山石景物來回跳躍連接,畫面因空間互換而形成一股動勢。此圖成於畫家五十三歲之時,為其仿王蒙系列中極精之品。
《畫十二月月令圖》
清 西元1644-1911
畫十二月月令圖 十二月
〈十二月月令圖〉共十二軸,原無年款,據考證應為乾隆初年清宮畫院之作。本幅描寫農曆十二月,大雪封山,冰河結凍的嚴冬景象。建築物由近景向遠景推移,不同建築物所區隔出的活動空間內,有著多樣活動的細節安排。人們有的閒立,有的向火,有的滑冰。庭中的孩童們蹴鞠、踢毽、堆雪獅,玩得更是興高采烈。全幅筆墨設色精麗華美,建築物象安排講究,繪製精謹細膩,是考察乾隆初期畫院風格的關鍵作品,為清代宮廷繪畫之鉅作。
惲壽平《牡丹》
清 西元1644-1911
冊 紙本 設色畫 縱:28.5公分 橫:43公分
惲壽平(1633-1690),江蘇武進人。初名格,字壽平,號南田。後以字行。惲壽平小時候就跟隨伯父惲向(1586-1656)學畫,惲向以元朝畫家黃公望為學習的對象,畫風沉雄。見到王翬的山水畫後,即對王翬說:「此道讓兄獨步,格恥為天下第二手。」於是專心致力於花卉畫上的研究,以沒骨花卉聞名,不鉤花葉、枝幹的輪廓線,直接用顏色或墨畫出花朵葉形,創出獨特風格。
此幅畫紫、紅、白牡丹三枝,或正或側,俯仰掩映,曲盡其態。利用賦色的濃淡、明暗表現花瓣豐富的層次變化,而花葉之翻轉向背、枝節細微部份都仔細交待,毫無鬆散之處。全圖設色明麗鮮艷,於光輝燦爛中,別有一種清澄明朗、高雅脫俗之神韻。
陳枚 孫祜 金昆 戴洪 程志道《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清 西元1644-1911
卷 絹本 設色畫 縱:35.6公分 橫:1152.8公分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960-1126)相當流行的題材,其中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最為有名,他以清明時節作為引子,展開對汴京的精描細繪,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受到歷代喜愛,因而有許多仿本的出現,其中最有名的是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台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緻,界畫橋樑、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
王翬《桃花漁艇》
清 西元1644-1911
冊 紙本 設色畫 縱:28.5公分 橫:43公分
王翬(1632-1717),江蘇常熟人。字石谷,號耕煙散人、耕煙外史、烏目山中人、劍門樵客。 少即善畫,繼得王鑑(1598-1677)、王時敏(1592-1680)指授,並隨之閱覽各地珍藏,藉機臨摹名蹟,因能筆參古今,貌含南北。畫技之精熟為清代第一。
此幅畫溪岸夾桃,落英繽紛,一漁舟沿溪行來,山巒層疊,綠樹蒼翠,白雲湧起,水際空靈。作者自題臨元代趙孟<桃花漁艇圖>,全圖以青綠設色,佈墨施綠,古雅研麗。用筆精工,構景得疏密動靜之妙,畫面明淨雅逸,如繪陶潛《桃花源記》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之景。自然界色彩之妙,全出於筆下。
惲壽平《五清圖》
清 西元1644-1911
惲壽平(1633-1690),號南田,江蘇武進人。詩文書畫均擅,尤以畫名世,與四王、吳歷合稱清初六大家。原擅畫山水,後自覺無力與王翬爭勝,而專攻花卉,成為清代花卉畫宗師。
本幅畫梅、松、竹、水、月,合稱「五清」,象徵君子高潔不流俗的情操。構圖分為三段,上段畫老松橫斜,明月當空;中段繪梅、竹相映並茂;下段則寫流水潺潺。全作用筆溫文柔和,墨韻恬淡,呈現無比平和寧靜的氣氛,是惲壽平傳世水墨花卉的代表作。
王翬《夏山煙雨圖》
清 西元1644-1911
王翬(1632-1717),江蘇常熟人。為清初「四王」之一。少即善畫,繼得王鑑、王時敏指授,並閱覽各地珍藏,臨摹名蹟,因能筆參古今,貌合南北,畫藝純熟,為清代第一。
此幅繪淡墨遠山,磴道相通,連綿的山林由遠而近,其間點綴著水榭、屋舍、樓宇、橋樑、瀑布。構景虛實相生,變化繁複,用墨乾濕互濟,暈染合宜。全作筆墨精緻生動,意境淳雅高妙,誠如卷末惲壽平題識所讚:「沉渾蒼莽,靈氣森然。」作於王翬52歲,是其成熟期的精彩代表作。
來自台北故宮博物館的名畫鑒賞到今天就就結束啦,有喜歡字畫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們~
※宋代兩皇帝被俘後過著怎樣別人不知道的生活呢?
※開封,一個很是值得一去的古都!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