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樓夢》「大旨談情」體系中的妙玉

《紅樓夢》「大旨談情」體系中的妙玉

作者:朱萍

《紅樓夢》「大旨談情」。「情不情」的賈寶玉和「情情」的林黛玉名字中都有「玉」字。另外一個名字中有「玉」字的林紅玉(因避寶玉黛玉之諱改名小紅),在書中也有與賈芸的愛情描寫,同屬於第一回甄士隱夢中一僧一道所說「這一干風流冤孽」中的一員。名字中有「玉」字的妙玉,與寶玉黛玉素有「紅樓三玉」之稱,又與小紅同被稱為「紅樓四玉」。那麼,身為出家人又「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的妙玉,是否也是「這一干風流冤孽」中的一員?她與《紅樓夢》「大旨談情」的「情」有無關係?有何關係?

《紅樓夢》中妙玉與寶玉的關係,一直費人思量,令人不知該如何定位。既不同於秦可卿等的「欲而情」(由欲生情),又不同於薛寶釵等的「理而情」(有情而循理),也不同於林黛玉等的「情而情」(為情而情)。但又有點「欲而情」(讓人津津樂道她的走火入魔),又有點「理而情」(理智得連林黛玉都不嫉妒不防範),也有一點接近「情而情」,卻與寶玉的「情不情」和黛玉的「情情」均不同。

第十八回林之孝家的敘述妙玉身世,說妙玉籍貫蘇州,祖上是「讀書仕宦之家」,「自小多病」,「父母俱已亡故」,「文墨也極通」,「模樣兒又極好」,「親自入了空門」來保身避禍。

第五回中妙玉的判詞是:「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十二支《紅樓夢曲》中的《世難容》曲詠妙玉:「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愿。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後四十回寫妙玉結局為強人劫擄玷污,雖感生硬突兀,使大多數讀者不願接受,卻也使第五回中「無瑕白玉遭泥陷」的伏筆有了著落。

書中但凡妙玉出場,多與寶玉有關。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妙玉秘密請寶釵黛玉來品用「收的梅花上的雪」烹的茶,給她倆用的茶具是罕見珍品(分瓜)瓟斝、點犀喬,給尾隨而來的寶玉用的茶具卻是「自己常用的綠玉斗」。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寶玉聯詩不力被罰去櫳翠庵求取紅梅,眾人都知道只有寶玉去求才能得到。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寶玉收到妙玉遙叩芳辰的箋帖。第七十六回「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中,妙玉認為黛玉湘雲「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的中秋聯詩太過頹喪,替她們翻調聯完。第八十七回寫妙玉惜春下棋遇到寶玉,打了一句禪語:「你從哪裡來?」妙玉僅有的6次出場中,4次都與寶玉有密切交集。這使得閱讀《紅樓夢》的人,都不能對妙玉與寶玉之間的情愫視而不見。

確實,妙玉雖「親自入了空門」,卻「帶髮修行」,從未脫離俗世。又來到榮國府這個「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遇到賈寶玉這個「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的多情公子,真是「雲空未必空」。

青春少女與少年的相互吸引,有一點「欲而情」的成分。寶玉外貌描寫中,有被讀者有意無意忽視了的男性魅力;怡紅快綠,陰陽雙賦,兼具智性魅力;溫柔多情,細膩體貼,又有豪門公子的高貴洒脫,被眾多女子愛上也屬正常。

妙玉與寶玉的情愫,不同於一般女尼書生私合私奔故事,而是「發乎情止乎禮儀」,有「理而情」的成分。這正是《紅樓夢》超越明末清初一般才子佳人小說和才子佳人劇之處。賈寶玉與妙玉的故事,不落實處,不求結局,與《玉簪記》戲曲中潘必正陳妙常的故事不同。潘陳故事是尋常的兩性吸引、突破身份限制、最終得成正果。妙玉寶玉的故事卻僅限於靈魂交流,始終不開始,也就始終不結束。

寶玉妙玉都被人認為「孤僻」「奇怪」。馬斯洛論述人生需求五個層次中的最高層為自我實現需求。人在滿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之後,在自我實現需求層面上,靈魂之間的相互吸引就成為最難抗拒的誘惑。兩個自由的靈魂相互吸引、相互慰藉、相互回應、惺惺相惜。這是妙玉寶玉關係中「情而情」的成分。

與寶玉的「情不情」不同,妙玉不「情不情」,她嫌棄劉姥姥喝過的成窯杯子。與黛玉的「情情」不同,妙玉也不「情情」,她不執著,不奢望,從不求結果,甚至都不求印證。在書中最顯露的行跡,也無非是遇見時「慢慢紅了臉」,慢慢問一句:「你從哪裡來?」

一句佛家熟語,不至引人誤會,卻也暗藏少女多少隱秘心思:你從哪裡來?你走過怎樣的人生路?你成長為當下這樣的人,和我有如此多的性情契合、心靈相許,可是,你又與我何干?你既與我無干,為何你我又要相遇?你我相遇又能如何?仍舊各走各的人生路途。還有一句尚未問出的「你到哪裡去」。不管你往哪裡去,你此後的路途中一定沒有我。既然你的去路上沒有我,為何你我又要相遇?你我該如何對待這份相遇?

惜春指點寶玉:「你說『從來處來,到去處去』,她就高興了。」是高興啊:隨緣而來,來了就一見如故,相見歡喜;隨緣而去,去了就雪泥鴻爪,雪融無跡。你我相遇過嗎?在歷劫?在當下?

不見時不求見,相見時生歡喜。這歡喜不必避人,不怕人知。因為這歡喜如此純潔、無待、不自知。落在惜春眼中的「慢慢紅了臉」,她當時自己不知道。落在寶釵黛玉眼中的「拿自己家常喝水的綠玉斗給寶玉斟了一杯」,她當時那一瞬間也不自知。在她生命中僅有的幾次遇見里,寶玉總是猝然而來,猝然而去,每一次她都來不及斟酌行止。

第五十回中妙玉對寶玉的相見歡喜,已能被人預料,她仍然不自知,還滿足大家的期待,親自挑選一大枝上好的梅枝。大家都是聰明人。大約她隨後覺察到自己待寶玉太過熱情,就每人又送一枝紅梅。

她總是隨後、馬上覺察自己待寶玉太過熱情,所以品茶時正色對寶玉說:「你托她倆的福。當是你自己來,我是不給的。」 對她心思了如指掌的寶玉答道:「知道。我只領他們的情。」他早就知道,一直都知道,自己在這個「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的女子心中的地位。這個身份、性格都頗顯特異的女子,一到他面前就變成普通女子,沒有孤傲與乖張,只有滿心的歡喜和柔情。

可是,他要如何對待這份歡喜和柔情?他不知道。他忘了「你從哪裡來」是一句他本應極熟的佛家常語,因為他知道這句話里蘊含的所有少女心思。他在自己生辰次日看到妙玉署名「檻外人」的拜帖就急得不知該如何回復。其實回復時落款「檻內人」並不需要旁人提醒,寶玉平時最用心在這些地方。但他知道並且著急的可能是:妙玉的「恭賀芳辰」其實是她的又一次失態,她在短暫失態後又會清醒,又會追悔掩飾。他因昨日大醉沒及時看到,妙玉此刻已經清醒。他們之間一直是剎那間的相見歡喜、相問歡喜,一直任隨這歡喜剎那間消失,從來都不落入口中、落到實處。昨日的剎那歡喜已經消失,不回應,不好;因回應而提醒了妙玉的失態,更不好。邢岫煙的指點給了他借口,日後他可以向妙玉、向任何人轉述邢岫煙的話,給妙玉、給自己解圍。邢岫煙隨後說妙玉「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也是看透了妙玉的處世矛盾和危機所在。

那個綠玉斗,也不知她如何處理了。大概供在青燈古佛旁了吧。她不大可能繼續用這個綠玉斗日常品茶。她失態地拿給寶玉用過,這失態還落在寶釵黛玉眼中。繼續自用,她會對自己無法交代。以後多少個寂寞的日子裡,看到、想起這個綠玉斗,不知她心中會有怎樣的翻江倒海。

妙玉對寶玉似有若無的情,其實是人世間頗為常見的一種情感狀況——有緣無份。明知無份,乾脆不求。可這份「情」又真真實實地存在,與塵世中其它樣態的痴男怨女之愛沒有本質差別,想剋制「欲」、強化「理」,卻又未能抑制住天性流露的「情」。

套用邢岫煙評論妙玉的話,妙玉對寶玉的情就是「實不實、虛不虛、上不上、下不下」。妙玉的身份、性格、情感狀態,充滿矛盾和尷尬。心理長期處於矛盾衝突狀態,本身就極其危險,所以有日後的「走火入魔」。

這「走火入魔」與寶玉的回應有關。以寶玉的赤子之心和萬物平等之愛、「情不情」的處事態度,一向對有關無關的人和物都有回應。她一向知道他的回應。不求印證,而有印證。因這回應、這印證而歡喜,而內心充實,而更深地入魔。這正是妙玉的悲劇所在。她的身份,他的身份,註定不該有交集,雖只限於兩個自由靈魂之間的交集。

如果榮國府沒被抄家,如果妙玉沒有「走火入魔」,如果她就這樣不遠不近、若離若合地陪伴著他,看著他成婚、生子、弄孫,這又是怎樣的人生、怎樣的關係、是該如何歸類的「情」?但這樣的推測不符合妙玉的性格邏輯。妙玉永遠無法像寶釵那樣妥善處理好自己的情感狀態,心中長期的矛盾衝突必將導致她的悲劇性結局。

妙玉此生空度的生命中,被寶玉這個「濁物」攪動了心的漣漪。沒有這個「濁物」,生命的熱情何以安放?面對這個「濁物」,究竟又能如何?無非是自己家常喝茶的綠玉斗沾一沾他的唇;無非是乞紅梅時落入眾人眼中的那個分別心;無非是他生日時派人送去的一紙問候;無非是下棋時瞥見他後眼波那一動。她的無望無待的愛,都引不起黛玉們的嫉妒。

他這方面呢?無非是回答「檻外人」、「來處來」時的一點躊躇。別說是妙玉,就是他身邊的所謂釵、黛、花、麝,他都只是路過。他始終走在他個人的路上,從未為誰停留。然而,在精神的層面,他與她畢竟有過靈魂的相遇、相融。「莫言相遇易,此歡信可珍。」世間的美與愛終會湮滅,唯有文字中的情愛長存。

《紅樓夢》濃筆描摹各類各色的「情」,妙玉對寶玉的不上不下、不實不虛的「情」就是其中一種,比林黛玉的「終身誤」更凄慘,比李紈的「虛花誤」更空幻。身為出家人又「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的妙玉,同樣屬於「這一干風流冤孽」中的一員,她的身世命運展示了《紅樓夢》「大旨談情」體系中描摹的另一類人間情感。《紅樓夢》寫出這樣一種似有若無卻導致悲劇結局的塵世情感,更顯深邃厚重。

《紅樓夢》「大旨談情」,珍視一切自然而然產生的真情。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為「這一干風流冤孽」描摹出的各類情愛標本,豐富了世界文學史的內涵,啟迪了一代一代讀者的心智,為冰冷的塵世間增添了無限的溫暖。

中國藝術研究院微信訂閱號群落推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微信公眾號,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旨在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資訊傳播、政策宣傳、知識普及、資源展示、學術交流等服務,為業界、學界和公眾搭建交流、互動、分享平台。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樓夢學刊 的精彩文章:

餐桌上的興衰——舌尖上的《紅樓夢》

TAG:紅樓夢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