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春秋,其實我看到的是人心的貪婪與道義的糾纏鬥爭
楚莊王熊佀幫助陳靈公討還公道後,順帶獎勵了一下自己的正義感把陳國設為楚國的縣。春秋時期,楚國滅亡的小國最多,被佔領的小國設為楚國的郡縣,由君主掌管,楚國的高度中央集權,一度使楚國成為最強大的諸侯國。
陳國被設為楚國的縣時,陳靈公的兒子陳成公正在晉國。楚國大夫申叔時從齊國出使回來,聽說陳國歸了楚國,向楚莊王侶復了命就一聲不吭地退下。楚莊王熊侶是個愛面子的人,伸張正義卻沒得到歌頌,令他十分憤慨,就派人去責備申叔時道:「夏征舒殺君無道,寡人率領諸侯討伐夏征舒,得勝歸來,諸侯、縣公皆來向寡人道賀,為什麼唯獨你沒有道賀?」
申叔時道:「夏征舒殺死國君陳靈公,君王替天行道,殺掉夏征舒這是君王之義。但是,如果有人牽著牛踐踏別人的田地,君王王就把他的牛搶走。這樣懲罰人家的過錯,未免過分。
君王率領諸侯,聲稱討伐有罪之人,卻藉機霸佔陳國,設置為楚國之縣,這不是貪圖他國的財富嗎?以正義之名,行貪婪之事,我怎麼能向您道賀呢?9」楚莊王熊侶聞言,便放棄了對陳國的佔有,重新幫助陳國復國。
孔子在《論語·季氏》中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在儒家的觀念中,只有天子制定禮樂、征伐不義才能稱之為正義,而禮樂、征伐出自諸侯則不是正道。其實春秋很多戰役是為了救助弱國或助亡國復國,即使是不義的戰爭,也要高舉正義的旗號,楚莊王熊侶就是其中典型的道德愛好者,比之後世,那時的人還是很看重信義的。
大眾以讀經典為榮,而經典,常是小眾的象牙塔。道義便是人性中的經典部分,人人崇尚,卻少有人能夠貫徹始終。於是,有人附庸風雅,有人道貌岸然。讀春秋,看到的是人心的貪婪與道義的糾纏爭鬥。
※古代石刻畫中的傳統故事(三)
※虎符既然能號令百萬兵馬,可為何亂世中也無一人敢仿製呢?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