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逃兵在中國流浪,後被當地村民收養,八十多歲回國後這樣報恩

日本逃兵在中國流浪,後被當地村民收養,八十多歲回國後這樣報恩

對於20世紀中期的抗日戰爭,對於日本人,我們都是咬牙切齒,痛恨至極。1945年日本戰敗,但是就是在戰爭結束之刻,一位受傷的日本兵在撤退時被遺留在了中國的土地上,他將如何在這恨他入骨的土地上生存?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日本逃兵在中國47年,回國報恩的故事。

他叫石田,1936年石田入伍被派往中國大陸,第二年作為諜報員進駐河南封丘一帶,日本投降以後他逃離軍隊,在河南流浪。在人們都恨之入骨,棄之以鼻的時刻,卻有這麼一位農民做出了驚人的舉動——帶他回家。他是孫邦俊,這樣的舉動極度引起了村民的不滿與議論,在當時多次有村民提出殺了這名日本兵,以解心頭之恨。

善良的孫家人總是說: 「他還是個孩子,也是一條人命啊」,一家人在大家的非議中堅持留下了這名日本兵石田。從此,這個中國普通農民一家承擔起收養照料敵國士兵的責任,因為石田是日本兵,受傷治病沒有其他村民願意出手相助,而且連帶著孫俊邦一家人都受冷落排擠,日子也是相當不好過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善良孫邦俊還是堅持將家裡面的主要勞動力兩頭牲口賣掉,還錢為石田兵看病。

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石田身體上精神上的疾病也逐漸轉好,日漸康復。期初孫邦俊剛帶他回家的時候石田已經是半死不活,又聾又啞的狀態了。但在孫邦俊一家的堅持與照顧下,都網著越來越好的狀態下發展。這也包括了村民們對孫邦俊的認同。遇到發放救濟以及分自留地時都有石田一份,國家也破例為石田上了戶口。就這樣石田——一個日本逃兵在中國河南南召縣孫家生活了長達47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根在,我們的根在中國,石田在中國47年的生活讓他有了尋根的想法。孫邦俊在生前一直在尋找各種途徑幫他回國,去世後仍不忘交代自己的子孫兒女繼續幫他尋找回國之路的任務。在1962年孫邦俊去世後,照顧和尋找日本兵回家之路的重任落在了兒子孫保傑的身上,孫邦俊一家對石田的恩情真的是非常偉大。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日本訪問團來華訪問將石田的照片拍下,帶回國尋找,直到1992年有人認出了石田東四郎,他原本出生於日本秋田縣,是日本東京農業學院的一名學生,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以後,他被迫上戰場。日軍的殘忍罪行讓他精神上受到的極大的衝擊,於是當了逃兵,成了乞討者,直到遇到孫邦俊。

就這樣,石田找到了自己的家鄉,回到了日本。但是47年被善待在中國的故事不僅使他感恩一生銘記一生,更是感動了千千萬萬的日本人民。回到日本的石田不忘恩情,他發起募捐活動為南召縣修建了植物園、小學校等。石田家的人心懷感恩之心多次資助孫家後人到日本留學。這份恩情,無以為報。

這份恩情,跨越了仇恨;這份恩情,跨越了國界民族;這份恩情,還人間一個美好的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們原是尼泊爾後裔,只有200餘人,卻沒國籍,期盼百年成中國人
日本戰敗後,這幾件東西,不值錢也不貴重,日本人卻拚死要帶回國

TAG:大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