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日裡的故宮

夏日裡的故宮

這篇小隨筆寫於2003年夏天,距離現在已經15年。整理資料時找出來,略加修改。文字真是偉大的發明,假設沒有它,若干年前的事,腦子裡空有模糊的回憶,隨著時間流逝,細節恐怕都已記不清楚,15年的文字,帶著15年前的風格,有些現在已經消逝,從這些文字,也能看到當年的我,感謝文字。

突如其來的一場非典,把我的故宮測繪生涯截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四月二十幾號以前吧,考學的事剛剛落定,只是斷斷續續的去了幾次而已,但是親面見到了很多之前只能在書本上慕名的學者,對於剛剛從小天地里走出來的我,還是非常興奮。

開始是在貞度門幫忙,打打下手,遞遞工具,記些數據之類的。其時我是第一次爬上那麼高的腳手架,心裡頗有些害怕,看著在梁架上動作敏捷的跑來跑去的小女生,著實佩服,雖然後來我在梁架上也穿梭如履平地了。

由於貞度門是露明的,測起來也稍微輕鬆一些,比起後來的體仁閣,弘義閣難度是小一些。在貞度門的工作也比較簡單,簡單的量一下構件,記記數據。

印象最深的是,有時候,中午休息時候爬到屋頂上的小憩。

這也是我第一次爬上皇家屋頂,原以為屋頂會不是很結實,孰料踩上去,卻堅硬如水泥,看來我擔心踩塌真是杞人憂天了。四月天氣,暖洋洋的日光照在身上,居高臨下,俯瞰故宮裡的遊人,心裡著實得意了一番。

其實測繪工作還是很辛苦的,一天下來,渾身都是土,也難怪了,梁架上灰塵是厚厚的了。整天爬上爬下的也不免腿疼。想想當年梁先生大概就是這樣,騎著毛驢奔赴山西,在佛光寺梁架上尋找著歷史的印跡。

等過幾時去去弘義閣時,天氣就不大好了,陰沉沉的,又加之非典開始流行,工作組裡也有人戴著大口罩,其實測繪工作每人是都應該戴一個的,不過目的是為了防塵。大家笑稱,這裡的空氣質量最好,多少年沒開過門了吧。

這一次具體工作就多起來了,對測繪的認識也有所提高。不過我深感測繪工具之落後,因為幾十年來似乎沒有什麼進展,只是多了一些激光測距儀之類的。然而師兄對我說,測繪工作最重要的是古建築知識,工具其次,所以並非人人都能做的了這工作的。細細想來,頗有道理。想想剛剛開始測繪的我,面對一大堆構件,卻不知道如何下手,想來也是缺乏知識與經驗。

當天下午四時多,工程浩大的弘義閣測繪工作結束,在臨出來之前,大家在裡面合影留念,看著大門慢慢的關上,就像關閉一所歷史的閘門,我們從遙遠的歷史裡走出來,像穿越了時空隧道,心裡頗有一些感概。

豈料這一天測繪工作結束後,非典就漸漸更加嚴重了,測繪工作無奈就被暫時擱淺了。在非典肆虐,整日提心弔膽,空虛的日子裡,我還會常常想起故宮,想像著在空無一人的皇城裡遊盪是一種什麼感覺,會不會體會到些許歷史的痕迹。

再一次去故宮就是夏天了,七月多了,剛剛遠離了非典的恐嚇,故宮又恢復了它往日的生氣。這一次就該測繪體仁閣了這個旁然大物了。工作條件是挺比較一般的,好多該提供的基礎條件故宮方面都沒提供好,加之天氣炎熱,讓我著實體會到測繪的艱難。但是也收穫頗豐,不只是有知識上的,還有情感上的。

體仁閣是皇帝的庫房,裡面有好多宮中之物,可惜的是保護不善,毀了不少,甚是可惜。有些東西就那麼散落隨意放著,落滿了塵土,大約數十年也沒有動過。這也著實讓我嘆息了一番。

午休時候,有時也去御花園玩,也就是乾隆花園,很平淡的小園,比之我見過的園林,遜色不少。御花園西側,很奇怪的看見一座大殿,供奉著道家像,心中不解。後經老師講解,才明白其中緣由。因為雍正皇帝信奉道教,特地在宮中修建,是皇宮裡很罕見的現象。

夏日裡的故宮是美麗而壯觀的,由於陽光太強,放眼望去,滿地方磚更加刺眼,更顯得空曠,更映襯出天空的湛藍。其實故宮之美,不只在於它的單體與群體組合,更美的是它的空間。太和殿廣場前的那篇藍天,有著無盡的意境。當年梁先生和林先生曾經熱情的讚頌過這片天空,稱之為建築意,類比於詩意,畫意。可惜並沒有很多人真正明白他們,先行者總是孤獨的。

七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時,體仁閣測繪正式結束了,打掃戰場,整理自己的東西。可是後來才發現有一個最喜歡的東西落在裡面了,無奈和,大門已經上鎖,無法再尋了。也許它會靜靜的躺在那裡幾十年,沒有人看到它。

與故宮最親密的接觸就這樣結束了,或許以後我會偶爾記起這段日子。只是不知道是以何種心情來記起。

後記:文字最大的貢獻在於記錄,修改文章的過程中,感覺有兩個詞語恐怕已經快被人遺忘,非典與藍天。這兩者之間也不難找到共同之處—口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在旅途 的精彩文章:

TAG:正在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