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周時期的楚國為何頻繁遷都?楚國遷都為何都叫做「郢」?

東周時期的楚國為何頻繁遷都?楚國遷都為何都叫做「郢」?

東周時期的前半段,也就是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各地的諸侯國逐漸興起,這其中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國家,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楚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也是英雄項羽的故國。奇怪之處就在於,楚國一直很頻繁地遷都,而且總會把都城稱為「郢」,這讓很多人在研究史料的時候都會很困惑,不知道書上記載的「郢」到底是哪個「郢」,不能直接判斷出來。那麼,為何楚國會這樣做?

平王東遷之後,屬於周天子的管轄範圍便大大縮減,加起來也只有一個小國的地盤,再加上周平王有殺死周幽王,也就是他的父親的嫌疑,周天子在諸侯中的威望也不如從前。這就是秦朝極力推行郡縣制而捨棄分封制的原因,諸侯分封了那麼多,《左傳》中記載的春秋時期就有一百四十多個諸侯國,每個國家佔一塊地,有大有小,那能屬於周天子的還能有什麼?諸侯國之間也有戰爭、兼并,邊境之地還有外族的趁機入侵,天子越來越擔不起天子的職責,還得要求助於強大的諸侯,長此以往,諸侯之間自然也就會誕生「霸主」,楚國便是其中之一。

早在文王、周武王時期,也就是西周誕生之初的前後時間,楚國就已經開始崛起,西周第二位君主周成王時期,楚人首領熊繹被封子爵,正式建立楚國,國君一般為羋姓、熊姓。進入東周,前704年,熊通僭越自稱為王,史稱楚武王。有關楚國國名的由來,在《楚居》中有一種說法,是說熊繹的曾祖父鬻熊的妻子妣厲在生長子熊麗的時候,因為難產而不得不剖腹,生下孩子之後妣厲過世,熊麗存活下來。巫師用荊條(《楚居》原文為「楚」)包裹住妣厲的腹部,將其埋葬,有人認為是因為她的丈夫和兒子都做過楚人的領袖,後人便以「楚」為國家的名稱,紀念妣厲。

從立國開始,到楚文王時期,前後歷時410年,楚國國都都在丹陽。而後一直頻繁遷都,地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尤其頻率也非常高。還是上文中的那本《楚居》,書中記載的遷都就有湫郢、樊郢、為郢、大郢、鄀郢、睽郢、藍郢、美郢等等非常之多,這裡這些也只是列舉出了一部分。但是單從這一部分就能看出來,楚國遷都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我們知道後世的一個王朝也不會輕易遷都,頂多也就搬個一次兩次,像是楚國這樣的,實在是不多見。而且這些國度後面都帶一個「郢」字,這對於楚國來說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楚國之所以頻繁遷都,應該是與楚地稀缺的某一種戰略物資有關係,儘管楚國地大物博,是魚米之鄉,銅鐵錫金、水、森林等資源極為豐富,交通也很便利,那麼它因稀缺資源而遷都,這種資源又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鹽。

我們知道,鹽這種東西,在古代一般都是從海水裡面提取出來的,也有井鹽,但是楚國的位置十分尷尬,不管是什麼樣的產鹽大區,都距離楚國有千里之遙,這樣一來,從那些地方將鹽運送過來,運輸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不僅如此,隨同遷都的主要人員是楚王室周邊的貴族,貴族擁有很多牲畜,不僅人需要鹽,這些牲畜同樣需要。楚國雖然也有小型的產鹽區,可是畢竟存儲量不夠,短期雖然沒什麼問題,長期來看卻並不能滿足需求量。

這也就是楚國一直遷都的原因,很簡單,但是卻很重要。一個地方的鹽用完之後就轉到下一個地點,有點類似於游牧民族的習慣。當然,鹽是一個重要因素,當局者自然也有出於政治因素方面的考慮,遷往一個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地方。

而至於楚國國度為什麼都叫「郢」,應該只是一種習慣問題,小編認為,就好像古代一家人,如果有點基礎建一個宅院,家主姓張,那麼不論搬到哪裡,這一家始終都會叫做「張府」是一樣的道理。

不管遷都是出於什麼原因,楚國最終還是能發展壯大起來,一度成為其他諸侯國忌憚的對象,這一點,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而且在最後的秦國統一的過程中,楚國也是一個極其強大的敵人,秦國的滅亡也是楚國後人做到的。不得不說,楚國的力量,真的是非常強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思拓睿 的精彩文章:

手槍彈匣里的子彈為什麼這麼少?難道不能多搞點嗎?

TAG:黑思拓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