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朴宰雨:韓中詩人在抗戰華文詩歌中所表現的紐帶與互動——兼談韓華文學

朴宰雨:韓中詩人在抗戰華文詩歌中所表現的紐帶與互動——兼談韓華文學

原標題:朴宰雨:韓中詩人在抗戰華文詩歌中所表現的紐帶與互動——兼談韓華文學


6月8日下午,應北外歷史學院之邀,現任韓國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朴宰雨(Park Jae Woo)教授在北外圖書館三層報告廳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講座題目是《韓中詩人在抗戰華文詩歌中所表現的紐帶與互動——兼談韓華文學》。這是「全球史與中國2018」系列講座的第9講(總第57講)。朴宰雨教授畢業於韓國首爾大學中文系,獲得台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任韓國文學翻譯院理事、國際魯迅研究會會長等職。朴宰雨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韓中兩國古代文學、現代文學以及兩國文學交流等。這場講座由朴宰雨教授使用漢語完成,由北外歷史學院院長李雪濤教授擔任主持。


在講座伊始,朴宰雨教授帶領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學習了幾句簡單的韓語,現場氣氛瞬間變得活躍起來。朴教授提出了這次講座的相關問題意識,並從最近幾年的韓中兩國詩歌交流談起。到目前為止,共有六屆韓中詩歌朗誦會得以舉辦,諸多國內詩人,如北島、舒婷、王家新、歐陽江河、西川、翟永明和余光中等人均獲邀參加。同時,朴宰雨教授主編並出版了《中國當代12詩人代表詩選(韓文版)》,身體力行地為韓中兩國詩歌交流做出自己的貢獻。朴教授認為韓中兩國詩人們所創作的華文抗戰詩歌能夠成為韓中兩國聯合抗戰的鐵證。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當時發行的幾種華文雜誌確認了韓中兩國詩人們所創作的眾多有關抗日主題的華文詩歌確實存在。被重新發掘出來的這些詩歌彌足珍貴,它們可以說是韓國與中國互相合作、互相勉勵進行聯合抗日鬥爭的鐵證。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挖掘與整理,朴教授詳細分析了韓國華文詩歌的四個來源:傳統華僑的華文文學,代表人物有韓晟昊、許庚寅和衣健美等;日本吞併韓國後流亡中國且從事抗日獨立鬥爭志士的華文文學,代表人物有金山和柳樹人等;留華韓國文人的華文文學,代表人物有許世旭、金惠俊等;韓中建交後定居韓國的華人或者朝鮮族新移民的華文文學,代表人物有金英明和奇英等。繼而,朴教授又分析了從1931年開始抗戰詩歌研究所經歷的四個時期,並指出抗戰詩歌研究中所遺漏的一個重要部分,即韓國抗日獨立戰爭陣營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中文期刊《朝鮮義勇隊通訊》、《韓國青年》及《光復(純漢文本)》等雜誌所載韓國人和中國人創作的華文抗戰詩歌。



接著,朴教授重點介紹了《朝鮮義勇隊通訊》、《韓國青年》及《光復》等雜誌所登載的抗戰華文詩歌。《朝鮮義勇隊通訊》登載15首詩歌(韓國7首,中國6首),《韓國青年》登載8首詩歌(韓國3首,中國5首),《光復》登載4首詩歌(韓國2首,中國2首),並展示眾多珍貴的文獻資料。朴教授指出:在三個雜誌所登載的27首詩歌中,有14首是韓國人寫的(其中2首是韓國人寫後中國人翻譯的),剩下的13首是中國人寫的。進而,他指出區別這些詩人們的四條標準。朴教授認為這些中韓獨立運動家們所創作的抗戰詩歌,內容都很感人。雖然他們不是專業詩人,並且在創作詩歌的藝術性方面有一定欠缺,但是這些詩歌的創作對抗戰卻起著巨大的鼓舞作用。朴教授進一步指出:上述三個雜誌所載的華文抗戰詩歌主要表現了韓國人消滅敵人、追求韓國獨立的意願,描寫了抗戰時期韓國詩人們在中國流浪的苦難,讚美了中國人的抗日精神,也表達了詩人們對日本敵人的憎惡、懷念祖國山河的情懷。因此,這些詩歌深刻展現了中韓兩國人民之間的互動與互助。比如,中國詩人們所寫的13首詩歌大都與鼓勵韓國人、聲援韓國人和中韓攜手聯合抗日鬥爭等內容有關。同時,韓國詩人們也在自己的詩歌作品中鼓勵中國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等。此外,朴教授還饒有興緻地現場示範如何教韓國學生利用韓國歌曲《飛了飛了,飛機》的曲調背誦中國王朝歷史,並教授現場的老師和同學們哼唱該曲調,又一次帶動此次講座的現場氣氛。


講座最後,台下師生就相關問題與朴宰雨教授展開熱烈討論,朴教授進行了耐心細緻的解答,整場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北外歷史學院 陸林 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外全球史 的精彩文章:

博士論文答辯│中西方知識遷移視閾下的郭實獵譯述研究
「全球史與中國2018」系列講座第4講(總第52講)│教學與研究——19世紀德國大學的學生、教授和科學

TAG:北外全球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