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山綠水竹林聽泉,里南大山過嚮往的生活

青山綠水竹林聽泉,里南大山過嚮往的生活

推薦遊覽時間:三天兩夜

Day1:嵊州市區-施家嶴越劇小鎮-璞玉村-繼善橋-何家塢民宿(住宿)-何家塢村莊走走

Day2:何家塢體驗做豆腐、包粽子—鹿門書院—石磨山莊—殿前村游泳

Day3:山裡抓娃娃魚—何家塢村莊走走—返程

第 1 天

六月在忙碌中匆匆的到來,想想有一陣子沒有好好的休息過了, 於是就想在江浙周邊找個江浙周邊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的地方放鬆一下身心。網上無意間看到嵊州有一家隱藏在大山深處的民宿,里南何家塢民宿,由村子裡的老黃泥房改造而來,這種民宿深得我心,就是這裡了。

民宿的服務特別貼心,有專門的管家跟我對接,省去了很多麻煩,在網上事先跟民宿管家確認過行程,這次我的行程是三天兩夜。民宿距離嵊州大概1小時車程,抵達嵊州後,民宿管家根據行程來接送我們,因為到達的時間還早,就根據管家的推薦,順路去了幾個不錯的地方,我們的第一站來到了越劇小鎮施家嶴。

施家嶴我國著名女子越劇誕生地,山水青綠,田園清幽,流淌千年的剡溪水至今依然清澈。這裡是江南人文薈萃之地,越劇之鄉。百年前,中國女子越劇正是從這裡起步,乘著烏蓬船沿著剡溪走進了上海十里洋場,成為了全國第二大劇種。

我們來到這裡的時候,村裡到處在施工一片如火如荼,欣欣向榮的景象。這裡正在開發越劇小鎮,小鎮以「中國戲曲朝聖地,華東文旅新地標」的定位,按照5A級景區的建設目標,通過3~5年的建設和運營,把越劇小鎮打造成為全國戲曲戲劇藝術交流體驗的新樂園、文化產業創業創新的新平台、文化旅遊農業融合發展的新樣本,成為中國戲曲第一鎮。

參觀小鎮別墅樣板房,一望無垠的田園、農莊,粉牆黛瓦的創新中式宅院融為一體.......我能想像的田園生活,孩子們結伴在田園中撒歡,金色的稻浪被連綿起伏的青山和白雲包裹,帶著青草香味的風拂過臉頰,不知名的野花在剡溪邊綻放,鳥鳴聲、犬吠聲,交織成大自然的美麗樂章。

閑來無事,可以坐在自己的院子里,約上三五好友,品茗著香茶,或者擺弄花草,好不愜意。

這裡猶如陶淵明的桃花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理想中的大同之世,「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一個全球戲迷的理想聚落,一個人人樂而有為的藍綠小鎮,一個和而不同的世外桃源,正向我們緩緩展卷而來。

參觀完別墅後我們來到了古戲台,施家嶴古戲台外面是繩武堂,其實就是一個祠堂,祠堂原本供奉的是施姓的祖宗,後來清末民初的時候,這裡變成了越劇的戲台,繩武堂也就變成了越劇發源地的發源地。如今繩武堂已經成了文物保護單位,那裡還專門有一個當地的戲班常駐,每日絲竹不絕。

運氣不錯,有越劇表演。

進得祠堂內,就是那施家嶴女子戲班的古戲台和繩武堂。施家嶴的古戲台存在的歷史已有兩百多年,歷經滄桑的施家嶴古戲台雖經1964年古戲台大修,但因年久失修,34年後仍遭倒塌之災,僅存四根石柱立在繩武堂內。2000年嵊州市人民政府耗資10多萬元重新裝修。戲台坐北朝南,為單檐歇山頂翹角,歇山頂上飾有堆塑「龍吻」、「瓦將軍」、「雙單公主追狄青」,藻井飾八道斗拱,井頂鐫有《二龍搶珠》,藻井四周雕有八隻蝙蝠,寓意「發福」。

前台口置有兩隻石雕獅子護衛,台後屏風上飾有彩繪壁畫《雙鳳》,歇山頂四隻翹角下飾有木雕龍頭,前台石柱上四隻木雕雀替雕有《三國演義》人物諸葛亮、劉備、關羽和張飛,整座古戲台顯得古樸典雅。古戲台寬4.8米,離地高1.7米。古戲台四根石柱,兩副楹聯詩意盎然,值得一讀:一彈流水再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紅袖翻風鴝鵒舞,紫簫弄月鳳凰鳴。

祠堂正中央上方匾額上寫著「繩武堂」三個筆力遒勁的大字。右側為「碩德其英」,左側為「世澤靈長」。

漫步施家嶴,村子裡古樸的建築散發著濃濃的江南風情。

村子裡還有個早期女子越劇博物館,施家嶴的「早期女子越劇博物館」是全國首個村級戲曲博物館。博物館設在早期女子科班生活學習過的舊址——八卦台門。這是一幢兩層樓房,一樓根據原貌布置成辦公室、卧室和教室,二樓為遺物和文字照片資料存放地。

1923年農曆五月廿六,村民王金水忍痛賣掉祖上留下的10畝良田和準備建房的材料作為資金,創辦了越劇史上第一個女子小哥班科班,並培養了以施銀花、屠杏花、趙瑞花為代表的一代名伶。之後,越劇日益發展,最終成為全國第二大劇種。

博物館收集了照片48張、「三花」(施銀花、屠杏花、趙瑞花)珍貴遺物11件、科班生活原件36件、同時期物件42件,還採集整理了1.2萬字的早期女子越劇文字資料。

看的出來,當年的學習生活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

村子裡的石獅子,威武霸氣。

路過村子的時候很幸運,另一處戲台也在唱戲,熱鬧的很。

在去何家塢的路上,經過美麗的璞玉村,這裡有建於清道光年間的純潔牌坊和張氏宗祠。這個景點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荷塘映坊」。

這個季節荷花開的正旺盛,得益於現在正紅火的全域旅遊,現在的鄉村都變得很乾凈很美麗。

璞玉村正在建一個文化特色公園,兩個文保點以及6棵百年古香樟樹是最大亮點,而已建成的20畝荷花池也著實吸引了眾多遊客。

每年七、八月份,璞玉村都會有很多遊客的到來,賞荷采荷,採摘蓮子,參觀純節牌坊。

車子繼續前行,路上遇到一座古橋「繼善橋」,由於橋建在官砩頭,橋下是個半圓形的大橋洞,這裡群眾慣稱它為「官砩頭洞橋」。

據當地老一輩人傳說,如今繼善橋所在地,千百年來這裡一直架有一座木橋,因為這條路是全鄉人民出入的要道,群眾上城入市,探親訪友,肩挑背負各種物資,兒童上學讀書都得經過這裡。每當汛期到來,溪水暴漲,木橋經常出現險情,一旦被洪水沖走,交通就得中斷。所以官砩頭木橋在未建石拱橋前對全鄉人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故男女老少都盼望有朝一日能建起一座牢固安全的放心橋。

民國四年(1915年)民間熱心人士西景山村的蔣喜林、蔣耀全順應群眾的願望,發起籌建「繼善橋」,他倆頂風冒雨,不顧烈日寒冬,向群眾募捐集資,經過整整一年的奔波,建橋資金基本到位,遂於民國五年農曆正月動工,歷時兩年,於民國六年冬季竣工。

經過近一小時的車程,我們抵達了何家塢民宿。這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民宿可不簡單,古村院落賞月,在田頭聽鳥啼蛙鳴……隨著回歸故里、守望鄉愁熱潮的噴薄,一年多來,一間間由農舍改建而成的何家塢精品民宿人氣直升,儼然了一個「網紅」景點。

上山的路上,偶遇一隻小黑狗,好奇的觀望。

山上一條清澈的溪澗,從山上流下,一路歡歌,整個村落,因為溪流而有了靈氣。

這就是理想的田園生活,山裡炊煙裊裊。

沿著石頭鋪設的台階拾級而上,漫步山村,山中歲月,無事也精彩。

何家塢打造的「一院一品」,讓每套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獨特的個性。首先我們參觀了何家塢的「外婆家「—村落里,外婆家宛如初遇兒時外婆家的院門,久別重逢。」外婆家「這套主打的是兒時記憶、傳統風格,住在這裡就像住在外婆家一樣。

古色古香的銅鎖,令我想起了木心先生的那首詞「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老木柱,老石板,竹躺椅,一幅幾十年前中國鄉村的畫面感,夏天的夜晚,外婆就搖著蒲扇說著故事,孩子們就蹲在檐下數著星星。

一樓古色古香,可以撫琴、聊天、喝茶。

樓上是房間,這裡的擺設真的有外婆家的感覺,那個站桶相信是很多江浙地區小時候的集體記憶。

榻榻米區域,坐在這裡看向窗外發發獃,或者喝喝茶看看書,就這樣靜靜的消磨時光,再愜意不過了。

房間的風格也是比較的統一,古色古香的江南風情。

小時候在外婆家看過的黑白電視機。

「領居家」—露天長桌,月季滿院,最浪漫最適合開party的一幢民宿。

風格比較現代年輕,酒吧風,這裡有溫暖的壁爐、適合聚會喝酒的大沙發,可以在這裡玩遊戲、喝酒、打牌、聊天。

二樓的房間也是我比較喜歡的,窗外的視野很不錯。

「鄰居家」的二樓露台上種滿了玫瑰,這裡還是個露天餐廳,可以在這裡吃飯,慵懶的喝茶,也可以在這裡燭光晚餐。

「同學家」—約上許久未見的同學們走在石板路上,帶領他們感受何家塢的曼妙光陰。「同學家」在村子的制高點,視野開闊,裝修的相對來說現代一些,我們這次住的就是這裡。

作為一家大山裡的民宿,這裡齊全的有點誇張,竟然還有會議廳,可以在這裡聚會、開會、影音娛樂看電影唱歌。

看得出老闆很愛喝茶,到處都能找到喝茶的地方,一樓的門口也有茶桌。

一樓的布置很用心,錄音機、搪瓷缸,滿滿的年代感。

「同學家」除了設計別處心裁,容量也夠大,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的住宿需求,情侶有大床房、朋友入住可以竹雙床房、如果是帶著孩子來還有親子房,可以說是具備非常高的性價比了。

二樓的房間,適合家庭的親子房。

雙人床房間。

溫馨的大床房。

然而除了房間多、布置用心之外,我最喜歡的還是「同學家」的二樓的這個大露台,白天可以俯瞰整個村莊,視野開闊。

村子裡還保留有廣播,播放的是新聞還有越劇。

漫步村莊,像是來到了被時間遺忘的角落,山谷、老樹、瓦房、青苔,老人們坐在牆垛邊閑閑地曬著太陽。

住民宿的體驗不同於傳統酒店,沒有高級奢華的設施,但是能夠感受到這裡的質樸,體驗到的是其他酒店感受不到的農家風味和古村魅力。

乖乖的大黃,人來了會搖搖尾巴,慵懶滿足,人要是經過了,它還會主動讓道。

夜幕降臨,何家塢又是另外一番景色,靜謐、蟲鳴鳥叫。除了大自然原本的聲音之外,山裡的夜晚很靜。

住在「同學家」的好處就是,從二樓的房間走出就是這個露天的大陽台,非常喜歡這種感覺,聽著音樂、喝喝茶、聊聊天,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

一抬頭,雖沒有漫天繁星那樣震撼的景象,北斗七星還是可以輕易找到。

第 2 天

第二天一早,如果趕巧的話還能遇到民宿在做豆腐,可以親身體驗一把古法手工做豆腐的魅力。

做豆腐用的是山上清澈甘甜的山泉水。

用山泉水淘洗豆子,黃豆挑出雜質、壞豆,洗凈,用清水泡一夜,充分泡發之後再洗一下就可使用了。

然後用石磨手工磨豆,把黃豆打成生豆漿。

將打好的生豆漿倒在紗布中,用手把豆漿擠出,然後將過濾後的豆漿煮開,將表面的泡沫撈除,豆漿煮開後繼續小火煮。

準備一個小蒸籠,鋪好乾凈紗布,將豆腐花舀到紗布內,把豆腐花鋪平,用紗布裹好,然後上面用重物壓住以利於把水擠出,壓1小時左右豆腐就成型啦,如果有機會一定要體驗一番,特別有意思。

除了做豆腐,何家塢還有手工包粽子,也是一番不錯的體驗。看包粽子,是一場藝術的享受。一個舊式的老木凳,把線纏在靠背柄端。隨手抽出一片粽葉,一疊一卷旋轉出漏斗的形狀,握於掌心。另一隻手將米從水中舀出,瀝干水分後倒入漏斗,用手壓實。然後再用粗麻線紮緊頭,綁在凳上。整個過程,連貫流暢,行雲流水。咀嚼著香噴噴的糯米,索繞在心頭的不是粽子的味道,而是回憶里的情愫。

包粽子品粽子的習俗似乎與現代都市顯得格格不入而漸行漸遠了。我們往往不再親手包粽子,而是信手在路邊買來幾隻,藉以憑弔那兒時的情懷。但何家塢仍願將那一抹屬於端午的古習喚醒,手工包粽子,感受的就是那一抹化不開的情懷。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做完粽子,時間尚早,我們便去了鹿門書院逛逛。鹿門書院位於嵊州城西南35公里處的貴門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代書院,是南宋淳熙1174年初由呂規叔創辦的,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呂規叔出身於「文獻世家,中原望族」,秉性「中通外直,不枝不蔓」。南宋初年,金國的鐵騎打進來了,朝廷內部意見不一,秦檜和宋高宗主和,呂規叔因主戰而得罪秦檜,被彈劾貶職到義烏,雖然後來平反昭雪,也曾再有機會當官,但他已無意仕途,絕意官念。因為妻子是嵊州人,又考慮到當時此地還沒有書院,加上此地環境清幽,風景迷人,又是行往金華的通道,所以,他把家遷到鹿門,帶來一批東陽的能工巧匠,嘔心瀝血建造書院,教讀童子,以弘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夙願。這一辦,整整三十年,直到他80歲去逝。

書院建立後,著名理學大家、時任浙江道常茶鹽史的朱熹講學來了。朱熹當時負責浙東的賑災工作,聽說呂規叔辦書院的事,不惜費時費力,水陸兼程,來到貴門山,與呂規叔談經論道。他敬佩呂規叔的人品,曾作詩讚道「人道公心似明月,我道明月不如公。明月照夜不照晝,公心晝夜一般同。」朱熹停留鹿門期間,在鹿門書院講學、論道辯難,並建議將「鹿門」改稱「貴門」,還手書「貴門」兩字相贈。後鹿門遂改稱「貴門」。

書院建築東邊的演武廳,是呂規叔的兒子呂祖璟棄官奉旨修建的,之所以設立了演武更樓,是為了告誡大家讀書之餘也別忘了強身健體。

抬步踏入鹿門書院,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古樸而淡雅的小院兒,沉澱了那一份傳承千年的人文情懷。

理學名宗,是以前的學堂,十幾張木質桌椅整齊擺放著,尋一張課桌坐,恍惚間以為自己成了搖頭晃腦讀書的小學童。

鹿門書院的下面別有洞天,刻著「古鹿門」、「雲歸」、「貴門」等字樣的拱洞門,一道道把書院和外面的世俗給隔絕開來,彷彿書院是獨立於凡塵之外。

鹿門書院的一脈文風得以從宋、元、明一直延續到清末。到了明代,書院教育被傳播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甚至文藝復興後期的義大利。清咸豐年初,山陰(現紹興)詩人周師濂慕名尋訪鹿門書院時,書院仍然書聲朗朗,作為讀書人的他懷著激動的心情,在詩中寫道:「規叔東萊(呂規叔號東萊先生)曾講學,至今弦誦繼家聲。」

參觀完鹿門書院,可以到鹿門書院後面的步道走走,能夠看到水庫,山上的風光無限好。

下午吃完飯我們沿著石磨鋪就的山間小道,拾級而上,抬頭望眼過去,就來到了竹磨人家。

」竹磨人家「的這座小小的茅草屋,有一種令人靜下心來的魔力,彷佛自己是電影中的古代俠客,然歸隱於世外竹林,將外界的浮躁於喧雜隔絕開來,自己的心就沉靜了下來。

山間泉水叮咚,涓涓細流,入口清冽。

如果下午嫌熱不肯出門,可以在竹磨人家慢慢地品茶,聽著古琴弦音,讓自己的節奏慢下來,吹著山風感受著暑意褪去。

山裡的空氣清新,我站在竹林之間,忍不住呼吸了一大口新鮮空氣。忽然一陣清風拂過竹梢頭,划出了沙沙的響聲。

夏日炎炎,大山裡的避暑方式很簡單,山裡的溪水匯聚而成的河流,是最佳的消暑聖地,殿前村的河流,河水特別清澈,而且比較涼爽,在這種暑熱的天氣里很受歡迎,天氣好的時候很多人來這裡嬉戲玩水。

河提上停滿了前來戲水的車子,有玩水的、洗車的、游泳的。

河邊曬了很多榨面,榨面是嵊州著名的美食之一,來了嵊州一定不要錯過。

果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啊,這樣好的山水,希望能一直保護下去。

看到一個小朋友在河邊朝河裡扔石子玩,彷佛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影子。

回到何家塢,在村子裡走走,感受原生態的村莊生活。

第 3 天

在何家塢的第三天,上午起了個大早,管家說帶我們去抓娃娃魚玩。

走到在村子的最深處,看到一棟老房子,屋後有座山,門前是條溪,印象中鄉野的房子,似乎就該是這般模樣。

老奶奶90多歲了,把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的還在菜地勞作,看到我們經過笑嘻嘻的打著招呼。

跟著管家沿著這條鄉間小路進山,沿途蟲鳴鳥叫、空氣清新,旁邊一條小溪順流而下,遠處幾重大山過濾掉了城市的嘈雜和浮躁,遠眺那些人間煙火,好似,紅塵在另一個世界,你看得見它,它看不見你。

發現了一種像蝴蝶的蜜蜂。

山間旁的小溪就是我們的目的地了,遠遠望去清澈的小溪底有著一條條黑色的東西,這個就是小娃娃魚了。

小娃娃魚遊動不快,甚至有點獃獃的,很好抓,抓上來看了看,虎頭虎腦的,很可愛。

管家又抓到一條,很開心,山裡的小溪水很清涼很舒服,比較適合一家人帶著小孩來感受一下大自然。

好多磨盤鋪在地上而成的鄉間小路,古色古香,別出心裁。


美食篇

到了嵊州必不可少的就是美食了,精緻的嵊州小吃,還有美味的山間小菜,單獨羅列了一下這幾天的好吃的。

嵊州的炒年糕,跟其他地方的炒年糕有些不一樣,通常我們吃到的年糕基本就是湯年糕或炒年糕,嵊州的年糕卻有湯年糕、炒年糕和烤年糕三種做法,而且通常我們知道的年糕都是糯米做的,這裡的年糕則是稻米做的,口感更有嚼勁,來嵊州必吃。

我們在」同學家「二樓露台體驗了露天晚餐,簡單的農家菜,卻很好吃。特別是這裡的紅燒肉,肥而不膩,貌不驚人味道卻十分驚艷,贏過普通的餐館簡直是毫不費力。管家最近在學習二胡,小露一手,權作伴奏。

好吃的粽子,可以當早飯!

榨面是嵊州特色小吃,有「江南第一面」之稱,嵊州榨面歷史悠久、風味獨特,來到嵊州不可錯過,湯或炒都很不錯。

嵊州代表性的名小吃,雞蛋烤餃,好吃。

農家烤小土豆,一口氣能夠全部吃完,好想再來一份。

當地自種的茄子,口感意外的清爽。

當地河流里生存的石斑魚,每條都只有手指大小,味道鮮美。

在何家塢喝到了農家自釀米酒,口味也比買來的好很多。住在山裡的好處之一,就是不必開車可以盡情暢飲。此外何家塢還有黃酒、用獼猴桃釀的燒酒,愛酒之人不能錯過了。

住了三天兩夜,臨走時,還是依依不捨,山裡的悠閑時光我還沒過夠呢!臨行前和民宿管家的合影,管家非常的nice全程陪同,在何家塢三天的時光,上山下河,感受到了久違的鄉村慢生活,感謝管家三天的耐心陪伴,希望下次有機會再相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度 的精彩文章:

TAG:半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