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九旬台胞四十八次回嶧探親 「只要能走得動就常回家看看」

九旬台胞四十八次回嶧探親 「只要能走得動就常回家看看」

棗莊新聞網訊 據棗莊晚報報道(記者 孔浩)近日,90歲高齡的鄧建寀老人再次乘坐飛機,從台灣來到嶧城老家探親,這已經是老人第48次回老家。

1929年,鄧建寀出生於嶧城南關鄧家園。1948年冬,節節敗退的國民黨部隊挾持著數千名山東學生步行南下。鄧建寀就在這群學生之中,於1949年夏天他到達廣州,與同學們坐上輪船,幾經波折登上了澎湖島。

當時島上非常荒涼,鄧建寀和同學們被安置到營房中住下沒多久,澎湖防衛司令部司令李振清便要求凡是比步槍高的學生一律從軍。雖然師生們一致強烈反對,但還是被強制入伍。

入伍後的鄧建寀成為一名機槍兵,駐守在澎湖島上。每天的任務就是訓練。而每月的薪水非常少,吃不飽、穿不好,生活非常清苦。在島上當了七年二等兵的鄧建寀,後來經過努力,考入台灣國防管理學院。

之後,鄧建寀擔任台灣國防管理學院圖書館館長,一直到退休。

在台灣,鄧建寀和嶧城的同鄉、同學經常聚會,他們無時不在思念著家鄉的親人,但是苦於當時的形勢,只好將這份鄉愁和思念深埋在心底。1985年,鄧建寀和家裡取得了聯繫,與父親相約在香港見了一面。父子倆抱頭痛哭,近40年的日夜思念化成了彼此的老淚縱橫。

1987年冬天,鄧建寀帶著夫人兒孫幾經周折,回到了老家鄧家園。他是嶧城區第一個返鄉探親的台胞,但此時母親早已去世多年。跪在母親的墳前,聽三個弟弟講述母親對他赴台後的擔心和思念,鄧建寀的心底充滿了愧疚、遺憾,和說不出來的悲痛。在老家住了一個月後,鄧建寀戀戀不捨的回到了台灣。

從此後,鄧建寀每年都會在清明節之前回老家嶧城,特別是自兩岸「三通」後,有時一年來兩三次。每一次返鄉,他都會先到父母的墳前祭奠,磕上三個頭,除了念叨對兩位老人的思念之外,就是懺悔自己的不孝。

鄧建寀的兒子供職於台灣海基會,從事海峽兩岸的交流工作。他經常給兒子說,要多關注像他這樣的老兵,多創造機會,讓老兵回鄉探親,以了卻鄉愁和思念。因為他們這些人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悲哀和不幸。

這三十多年來,鄧建寀每次回家,總能感受到家鄉在各方面的巨大變化。今年返鄉,正好趕上四月初十嶧城逢會,鄧建寀老人執意要到會上看看,並買了幾件特色小玩具,準備帶回台灣留作紀念。老人說,上一次趕會還是1946年,那時他還是十多歲的少年,如今歸來,雖鄉音未改,卻早已是耄耋之年。鄧建寀老人表示,只要自己還能走得動,就一定會常回家看看,因為這裡是他生命中永遠的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網 的精彩文章:

注意了!6月1日起濱州住房公積金提取、貸款有關政策調整了
U23賽場對戰敘利亞 魯能4名國腳挺搶眼

TAG:齊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