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如何看待「營養」

中醫如何看待「營養」


營養是食物當中客觀存在的物質成分,營養學專門研究機體代謝與食物營養素之間的關係。對於營養,中醫擁有怎樣的視角去理解和處理?本文給了我們一個較滿意的答案。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對健康的關注也越來越高,在疾病預防和治療的過程中,補充「營養」是人們常提的一個概念。





食物的「營養」要整體看



現代醫學認為,人體是由各種成分組成的,因此衍生出了現代營養學。營養學概念源於解剖和生理,認為成分決定著食物的營養,其理念是:直接補充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營養素。




但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所有食物都生於天地之間,自然稟受天地之氣,食物是有靈性的,功能是動態的。其

生長環境、形狀、顏色、味道、歸經、四氣決定了它的作用




存在於天地之間的食物本身就是一個陰陽共體,只不過存在的方式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偏性。而人是生於天地之間,得天地陰陽之氣而成人,人也是一個陰陽共體。所謂「營養」,只不過是用食物的偏性來讓機體更接近健康的狀態,也就是陰陽平衡的狀態。



從中醫來看,人離不開五穀,雜以水果、肉類及蔬菜,即可維持生命。五穀稟木氣而生,火氣而長,土氣而化,金氣而收,水氣而藏,得五行之全氣,是最養人的。至於五穀含什麼成分,中醫並不關注。




食物的「營養」和中藥的功效,其道理是一樣的。現代藥理學重視的是藥物的有形成分,而中醫則重視藥物無形的信息。若只把成分看成食物或中藥的唯一研究方向,未免得其形而棄其神。




最近,南京大學張辰宇教授發現: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可能是除水、蛋白質、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外的第七種營養成分。這個研究證明,

我們吃的不僅是食物,還可能有信息,而現代營養學估計很難加以解釋。



從中醫來分析,不管是食物還是中藥,除了成分之外,都具備寒、熱、溫、涼四氣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清代名醫徐大椿有云:「凡物之生於天地間,氣性何如,則入於人身,其湊效亦如之。」




由此說,現代醫學只關注成分,卻忽視了食物的四氣和五味信息,如此談食物的「營養」是片面的。














「營養」的提供需要氣化




中醫認為,食物中的「營養」只是物質成分,這個物質成分若不經過氣化,則並不屬於人體。

所謂的缺少營養,其根本原因不是物質層面的,而是氣化層面的。

忽視人體的氣化功能來談營養,是機械的、不完善的。




生命有陽氣,陽氣能氣化,生命是一個動態的氣化過程。陽氣的氣化作用,把飲食的水谷變成機體的精微,並且為機體的生命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人吃了食物,經過

胃的吸收、脾的散精、肺的宣肅

而後才能水精四布

,五精並行,

真正有益於機體,而這一過程離不開陽氣的氣化作用。




若氣化功能不足,即使是注射進入血管的營養物質,亦只是不被臟腑所接受的垃圾,必然要通過各種途徑排出體外。況且,這個排出的過程還可能傷損正氣。




例如,國內專家的最新研究表明:無論是補充鈣劑、維生素D,還是鈣劑/維生素D聯合補充,均不能降低50歲以上居住在社區的中老年人骨折的發生率,甚至大劑量補充維生素D還增加了骨折發生的風險。




這個結論與以往的觀點完全相反。從中醫來分析,若不加強人體的氣化功能,只是單純地補充營養成分,並無益於健康。




由此說,生命的關鍵在於陽氣,陽氣產生氣化作用,這才是生命最核心的功能。而所謂的「營養」只是機體陽氣氣化的產物,是第二位的。關注「營養」,遠不如關注陽氣更為重要。















「營養」怎麼保證

 




中醫說,脾為後天之本,所有的食物都必須經過脾胃的運化才能變成人體的精微物質,才能真正被人體利用。要保證人體的營養,首先要考慮的是脾胃的功能。




現在的人嗜食生冷、煎炸、油膩,兼熬夜,生活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大,這此都會傷損脾胃,以至於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十有八九。

若一邊耗損脾陽,一邊補充「營養」,這樣不但無益於健康,反而會增加脾胃的負擔。




所以說,要保證身體的「營養」,養好脾胃是第一步。一般來說,只要正常吃飯,不挑食,每個人都不會缺少營養的。之所以會營養不良,根本原因在於人體脾胃功能差,氣化不足。




在疾病期間,很多人擔心會不會缺乏「營養」而影響疾病的康復。事實上,

人在生病期間,脾胃功能是相對弱的,這個時候宜清淡飲食,

減少脾胃的負擔,尤其不宜補充平日里很少吃的高蛋白食物,這樣反而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生病期間不僅不建議大補,反而要重視忌口。忌口的目的有二,一則避免油膩粘滑之物礙滯脾胃,影響藥物的吸收;二則食物也有偏性,避免其偏性加重病情。




比如,陽虛證忌吃寒涼性的食物,以免傷陽;皮膚瘙癢忌吃煎炸、燒烤及辣椒等,以免動火而導致瘙癢加重。有人擔心,能吃的東西太少,如何保證營養?我卻認為,

健康比營養更重要。




因此說,要想保證人體「營養」的充足,顧護好脾胃的功能是首要的,也是根本的,單純依賴物質去補充只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現在是物質比較富足的時代,然而疾病譜卻越來越複雜。事實上,缺乏「營養」並不是造成疾病的原因,關於「營養」對健康的影響,我們思考的重心應該是「營養」能否被人體吸收,也就是脾胃的運化及陽氣的氣化,而不是只管吃進胃裡。




脂肪瘤/結節患者的福音



經方小建中湯 - 瘦孩子的營養湯


劉力紅:同吃一鍋飯,為啥有人缺營養有人不缺?


點滴液是營養針?還是催命針呢?


中醫養生的三大法寶你必須知道


六經辯證提綱(學習中醫必背)


梅核氣最全中醫療法


中醫治療疑難病的思路與方法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點擊【底部廣告】支持下小編吧,您的每次點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老牛關於中醫及傷寒論的獨特觀點
倪海廈:病人第一,管他是金頭髮藍眼睛或是黃皮膚的,都是我的同胞.也都是我該救的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