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居易最通俗也最真實的一首詩: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白居易最通俗也最真實的一首詩: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自號「樂天居士」與「醉吟先生」的「詩王」白居易是唐詩發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他創作的通俗易懂的詩歌是唐代詩歌的一座豐碑。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可以說是已經成為他那個時代的文學代表。他的詩歌通俗易懂得的程度可以用「老嫗可解」來形容,同時他的這種作品風格也是符合他的文學主張的。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倡導詩歌文學應該起到"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作用。

早年出身「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的他在出生不久,就遇到了戰火紛飛的戰爭——當時的藩鎮軍閥李正己割據河南十幾個州,搞得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因此早年的他對人們生活的水深火熱理解非常深刻。因此,在他於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中進士之後,他充滿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與憐憫。比如《觀刈麥》中就有「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飽含對辛苦勞作的勞動人民的關懷以及對自己不勞而獲的慚愧。

同時,為了使廣大人民能夠讀得懂詩歌,也為了改變當時的詩歌發展狀況,他與元稹、張籍、李紳等一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新樂府運動。他們主張恢復古代的采詩制度,發揚《詩經》和漢魏樂府諷喻時事的傳統,使詩歌起到"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作用,強調以自創的新的樂府題目詠寫時事。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喊得非常響亮,同時白居易和他志同道合的友人親身實踐,通過一系列的文學創作與詩歌實踐來大力推行這一主張。比如白居易寫過「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李紳寫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們可以說,這一文學運動主張的詩歌更加關注現實,側重事實。如果想要真切地感受社會現實,就必須和人們有著同樣的生活感受。下面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就是表達了白居易真實情感的通俗易懂的詩歌作品: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唐 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這首詩歌是白居易在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年)的冬至時節創作的,當時三十三歲的他因為在外做官,不能夠回到家鄉,孤獨地面對著熱熱鬧鬧的景象——人民百姓穿著一新,互贈飲食,互致祝賀,充滿了過節的歡喜氣氛。

前兩句「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作者運用自己獨有的通俗易懂的筆觸來寫自己的境遇。第一句「邯鄲驛里逢冬至」是寫自客居他鄉的狀態,面對人們歡喜過節的景象,已經種下了「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這個日子,人們本應在家中和親人一起歡度。但是如今作者孤獨地客居在邯鄲客店裡碰上這個節日,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句「抱膝燈前影伴身」寫作者在邯鄲客棧里過節的情景。「抱膝」二字非常準確地描寫了作者此時枯坐的神態。「燈前」二字,既烘染環境,又點出「夜」,托從而襯托出了「影」。一個「伴」字,把「身」與「影」聯繫起來,並賦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著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充斥於字裡行間。

後兩句「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運用想像的手法以及通俗的語言,從正面寫自己的「思家」之情。這裡作者運用了曲筆,也可以說是「」對寫法」,推己及人地進行聯想——他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家,而是從家裡人的角度出發。他想像家人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使這種思鄉之情擴大化,更為真實感人。

這首詩歌沒有多少華麗的表達,但充滿了感動人心的內容。同時這裡也非常好地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的「語言淺近、平實質樸」的特點,沒有過度煽情,但是卻充滿了令人動容的力量。

文|青舟(三度平台簽約作者)詩歌白居易冬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白居易在日本有多受歡迎?知道為什麼嗎?
農民每年夏日5月6月割麥豐收季,割麥總是勾起我的鄉愁於回憶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