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皇帝老師 慈禧卻罵為此獠 還說不殺是便宜了他
我國的傳統文化,歷來講究尊師重道。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時候的師生之情,的確是不亞於父子之間感情的。而成為帝王之師,啟沃聖心,培養和輔佐一位明主,成就一番偉業,更是天下間所有讀書人的夢想。
歷史上有名的帝師,如輔佐商湯的伊尹、姬發的姜子牙、劉邦的張良、劉備的諸葛亮、朱元璋的劉伯溫等。一個帝師的稱號,比之任何官職和爵位都要顯得尊貴。
在清朝,當皇帝的老師,是有很多好處的。比如嘉慶朝的朱珪、咸豐朝的杜受田等,都是因為當過皇帝的授業老師,一時極盡榮寵。
在這之中,有一位比較特別的帝師,叫做翁同龢。之所以說翁同龢特別,第一是因為他們家是父子帝師,其父翁心存當過上書房總師傅,而他自己也是皇帝老師;第二是因為翁同龢是兩代帝師,既教育過同治皇帝,也訓導過光緒皇帝。
翁同龢和光緒帝之間的感情,比起一般的師生來又更深厚一些。光緒4歲被接進皇宮,遠離自己親生父母。陪伴光緒長大的除了嚴厲的慈禧太后之外,比較親近的就只有這位和善的翁師傅了。
這兩師生的關係好到什麼程度呢?清人筆記中記載,光緒小時候非常害怕打雷,「上幼畏雷聲,雖在書房,必投身翁師傅懷中。」《清史稿》翁同龢的本傳也記載,光緒長大之後,「每事必問同龢,眷倚尤重。」
如果光緒是正常的能掌握實權的皇帝,那麼翁同龢的地位將會無比尊崇。可惜的是,清末慈禧獨攬大權,光緒只能算是個傀儡皇帝。而慈禧最為忌諱的,就是光緒培養出自己的勢力來與之抗衡,所以翁同龢作為光緒最重要的班底成員,就難免遭到慈禧的打擊了。
翁同龢遭慈禧打擊而被革職,發生在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剛好是戊戌變法之前。開除翁同龢的決定,是以光緒諭旨的形式發出的:
「協辦大學士翁同龢近來辦事多不允協,以致眾論不服,屢經有人蔘奏。且每於召對時諮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勝樞機之任。本應查明究辦,予以重懲;姑念其在毓慶宮行走有年,不忍遽加嚴譴。翁同龢著即開缺回籍,以示保全。」
這道諭旨非常有意思。首先,翁同龢是軍機大臣、總署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官居宰輔之職,作為朝堂重臣,兩代帝師,卻直接就被開除回籍了。這樣的操作,整個清朝歷史上也難找。
另外,開除翁同龢的理由,居然是「每於召對時諮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是翁同龢當官既不貪污,也不怙權,朝廷實在找不到其他嚴重理由,才給翁同龢扣了這麼一頂帽子,「莫須有」地把他開除了。
如果戊戌變法之前,慈禧把翁同龢革職,是因為忌憚帝黨一派坐大,威脅到她的權位。那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對翁同龢的情感,則是變為徹頭徹尾的痛恨了。
慈禧在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重新「訓政」之後,已經被革職回家的翁同龢,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突然又接到一道秋後算賬的諭旨:
「翁同龢授讀以來,輔導無方,往往巧藉事端,刺探朕意。至甲午年中東之役,信口侈陳,任意慫恿。辦理諸務,種種乖謬,以致不可收拾。今春力陳變法,濫保非人,罪無可逭。事後追維,深堪痛恨!前令其開缺回籍,實不足以蔽辜,翁同龢著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
在前面,諭旨已經說了翁同龢只是「開缺回籍,以示保全。」現在慈禧卻明著出爾反爾,所謂「事後追維」,說白了就是秋後算賬。慈禧痛恨翁同龢管教不力,沒有把光緒教育成她想要的傀儡皇帝的樣子;也因為康有為逃脫了清廷追捕,竄逃海外,慈禧遷怒於舉薦康有為的翁同龢,所以有了這麼一道諭旨。
可憐已經快70歲的常熟相國,不但以前風光不再,還得「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意思是天天要去縣衙報道,過得實在凄慘。
而根據嚴復給張元濟的信函,在八國聯軍入侵,慈禧逃亡到西安後,翁同龢還差點又遇一劫。
「即如老西,既到長安,即欲以待張南海者待翁常熟,榮垂涕而言不可。既至今年正月初六,老西之念又動,榮又力求,西云:直便宜卻此獠。」
嚴複信中的老西,即西太后慈禧。慈禧遭遇庚子拳變,心情不好,又想清算以前得罪過她的人來出氣。如張南海,即康有為的同鄉張蔭桓,已經被下令賜死,慈禧還想用同樣的方法殺死翁同龢。後來是榮祿力諫,才保住了翁同龢性命。
慈禧當年剛當上太后時,翁同龢給兩宮進講過《治平寶鑒》,也算是慈禧的老師。而慈禧卻以「此獠」這等粗鄙之語稱呼翁同龢,可見翁在她眼中,不過一奴才而已。中國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在慈禧這裡,就更是一文不值了。
※《銀幣二》西藏、貴州、安徽造幣廠製造的銀幣
※史上最窩囊的皇帝,這三件事可以看出,不是溥儀是光緒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