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對自己說:我好辛苦
Sandor Bortnyik | Motorrider
昨天有則有趣的留言:
對孩子來說,可能作文是最頭痛的功課,經常磨蹭一小時,擠出幾行字,以為天天寫作文是不可能的事。
很多人一輩子也沒過作文關,一寫文章,就像回到小時候,腦子一片空白。
甚至有些以寫作為業的人也是如此,他們也找到許多理由偷懶。最典型的說法就是,我沒找到靈感。聽起來又酷又充分。
在剛剛進入媒體業時,我也受這種論調影響,要有「靈感」才寫。
後來,我的文字偶像之一卡爾維諾替我理順了這點。
他認為,寫作的人,應該把自己當成工匠看待,像麵包師,像鞋匠。工匠每天得工作,一個麵包師,你不能對顧客說,我今天沒有靈感,所以沒有麵包。這樣的麵包師是要餓死的。寫作的人也一樣,每天得寫。
每天寫作是鮮花,靈感是蝴蝶。蝴蝶令鮮花更美,但沒有鮮花,並不會有蝴蝶。
從此我就想通了,不要有什麼借口,每天寫吧。既然喜歡這行,以這行養家糊口,那就不要抱怨。
當然,寫作這事很辛苦,即使在媒體業,很多人有機會不寫也就不寫了。我沒偷這個懶,也得感謝「工匠說」,如果這個苦是行業核心,那這個苦就一定得吃。
正如前不久回答一位朋友時所說:
這二十來年,媒體形態已經翻天覆地,但其核心沒變。到了移動互聯的自媒體時代,照樣是如此。只不過要求從業者更自律、更辛苦而已。你無法適應更高節奏,無法定時定量的輸出,那就不是「媒體」,不職業,你不是每天提供食品的職業麵包師,只是偶爾在家烘焙消遣的業餘愛好者。
我寫稿時,連太經過我身邊,會習慣性摸摸我的頭說,好辛苦。
後來我專門和她談了談,說,以後你要對我寫稿視若無物,它是我的日常,誰認真做事都很辛苦的,你也很辛苦。我不想聽到「好辛苦」,我也不會在內心對自己這麼說,它引發自憐,令人脆弱,並不是健康的心態。
其實,在某一行業,尤其是自己喜歡的行業,如果還有苦可吃,是要恭喜自己的,那說明你還沒有被淘汰。出局的人馬上可以躺倒休息,繼續比賽的人才要奔跑。
也對現在害怕寫作文的小朋友說一句,開始總是這樣的,覺得寫文章很苦,不要急,把你想到的、看到的,盡量詳細描述下來就是很好的起步,寫得多了,文章自然開始生動。
十年二十之後,你說不定會愛上寫作,能寫一手漂亮的文章,精確闡述自己的想法。當然了,那時寫作還是很苦的,不過,你已經不怕了,苦已是你能對付的日常動力,是證明你有價值的衡量標準。
這就是「下周很重要」這個每周活動的作用所在,把對自己的要求寫下來,並努力做到,像工匠一樣,不停訓練自己的手藝。
這是第39期下周很重要,告訴我,你下周的自我訓練。
有趣的是,留言區的下周計劃,最多
人用打卡懂你英語來完成。可能外語學習定時、定量的要求,每次訓練可以感受到的進步(軟體還把它量化了),是學習能力提升,自我性格塑造的好工具,其價值,早已超過單純的語言學習。
▼
點擊閱讀原文,用學英語塑造自己。
※連岳:那些用過就退不回去的好物
※黛安娜王妃:如果女人這輩子只能有一件珠寶,那必定是珍珠
TAG:連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