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那個隔壁桌的少年
周末去星巴克寫文章,隔壁桌有一對母子吸引了我的注意。男孩大概有十幾歲,穿著白色的半袖襯衫,感覺很靦腆,媽媽保養的很好,問著孩子想吃什麼想喝什麼。桌子上攤開放著一本書,顯然是媽媽帶著兒子來咖啡廳學習來了,感覺很有愛。
點完喝的,媽媽就開始給孩子講化學題。我心想,這媽媽可以啊,大周末的陪孩子學習,還能給孩子開小灶。暗暗下決心,如果自己以後有孩子的話,也要跟著孩子一起學習,可以讓自己有能力在學習上給ta適當的幫助。但是很快,我就覺得這個孩子特別可憐。
最開始的時候,這個媽媽還能比較心平氣和的去給孩子講課,但是聽著聽著很快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他先給孩子講了一下化學公式的原理。但是孩子在做題的時候還是做不好,知道了例題是什麼意思,但是在做其他題的時候還是不知道該從哪開始,簡單的計算也會出現錯誤。
於是這個媽媽開始著急,忍不住罵了孩子幾句。之後平靜了一下,開始給孩子講她當年學習的故事。故事的內容不算豐富,也不算勵志,但是充滿了赤裸裸的炫耀,一句話總結,就是自己當年很NB。
講完了自己的故事之後,就又開始給孩子講題。孩子依舊做不好。這位媽媽先是說「我兒子挺聰明的,腦子也夠用,你再好好想想。」之後這個男孩還是做不出題,這位媽媽就越來越暴躁,頻繁的往外冒「金句」,「你的腦袋長身上是幹啥的?光用來吃飯了。」「你上學幹嘛來的,光談女朋友了?可你也沒找著女朋友了啊!」最後變成了咆哮,把筆扔到桌子上,沖兒子喊,「這都不會,不用上學了!」
我在旁邊,很同情這位母親,大周末的出來給孩子補課,但是自己這麼努力,孩子還是學不會很著急。也很心疼這個沉默的男孩。
相信這位媽媽也看過關於教育孩子的書,才會想給孩子鼓勵誇孩子聰明,但是明明心裡覺得自己的兒子笨。這種不真誠的誇獎,是很容易讓人感受到的。
在公共場合大吼大叫,直接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去批評孩子,還說這麼多傷人自尊的話。這個孩子如果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能保持對滑雪的興趣,那真的是見鬼了。
孩子在面對未知領域的時候,就像是我們剛換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因為太陌生,很多事情學了也很容易忘記。公司的流程對於老員工來說,看似很容易很簡單,但是對於新人來說卻是複雜的。
如果這個時候,被領導批評沒腦子,而且是當著一堆人的面,心裡會是什麼感受?最起碼是會生氣的吧,而且自信心也很有可能受挫,心理陰影面積估計也不會小,也許心裡還會暗暗的想,老娘再也不想上班了不伺候你了。
成人會有這樣的感受,那為什麼要讓孩子承受這些呢?而且是來自最親近的人的指責?
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好奇、希望理解和表達以及因為自卑感或者虛榮心來證明自己。很多時候,家長的「著急」會破壞他們學習的動力,所以作為家長也需要剋制。
孩子的能力和技巧不足,需要正確的鼓勵,把人和事分開評價。事情做不好沒關係,勇氣和努力必需得到肯定。而且家長常常忽略一點,自己在學習的時候,遇到某個學科知識,開始怎麼也學不會,但不確定是從哪個時刻開始,一下就「通了」,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某個知識或技能一下就會了。
所以,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時間,才是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實在是受不了這位媽媽的咆哮,我帶著東西離開了原來的位子,希望這個動作可以提醒她在公共場合的剋制和禮貌。
TAG:15分鐘復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