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沉浸式教學大法,真能讓孩子的外語變成母語嗎?小心毀了孩子的自信心

沉浸式教學大法,真能讓孩子的外語變成母語嗎?小心毀了孩子的自信心

看點外語學習一直是父母關心的焦點。無論是在啟蒙階段,還是在為孩子選擇外語培訓班時,許多父母都會聽到一個詞:沉浸式外語教學,即其教學環境是純外語式。它的好處似乎很明顯,但是否真如宣傳那樣有用呢?澳大利亞中文學校校長Jessica可不這麼看,「沒有奇效,不包治百病」是她給沉浸式外語教學的評語。究竟該如何看待這種教學方法?一起看看Jessica的觀點。

文丨Jessica編輯丨黃曄

身為中國人,大家肯定對「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典故十分地熟悉。一千多年過去,這句話的政治意味慢慢消散,留下來的是對人們要看到事物兩面性的提醒。如果延伸到學習上,我們又能找到「揠苗助長」和「過猶不及」這樣的告誡。

在澳洲教中文的這些年,有一種教學法讓筆者逐漸產生了同樣的警惕性,那就是噱頭十足、非常受到人們青睞的「沉浸式外語教學」。這種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讓孩子在純外語的環境中,不僅學習該語言,也通過該語言學習其他的科目,比如數學、音樂、體育等。現在這種教學法不僅被用於在國外教授中文,也廣泛流行於國內的中小學英語課程。

然而,與一般人的期待相悖,沉浸式教學法並不見得是外語教學界的「九陽真經」,能夠無差別地幫每一個孩子功力大增、木秀於林。如果使用不當,甚至有可能導致孩子外語學不好的同時,也對學習本身產生不可逆轉的負面情緒。

關於沉浸式學外語的三個故事

在深度分析沉浸式教學的功與過之前,筆者想要先講三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們分別在國內和國外有長期通過沉浸式教學學習外語的經歷。

故事一:金髮碧眼,從出生就學中文的A

A出生在一個典型的澳洲非華裔中產家庭,父母都接受過高等教育,身處大公司的管理層,深信學習中文的重要性。

打從A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家裡就為他和三歲的哥哥找好了說中文的兼職保姆(即還在上學的筆者)。直到兩歲前,A每周有三個全天跟兼職保姆單獨相處,只聽說中文。兩歲多上幼兒園以後,A開始明顯地傾向於說英文。

這時由筆者建議加入了中文親子班(純中文授課),每周一次跟其他中國的孩子一起聽故事、唱歌、做遊戲等。雖然現在A的中文能力比不上同齡的中國孩子,但也絕對是母語水平。

學習效果:非常理想

成功關鍵:從嬰兒時期開始;大量的時間投入;順應幼兒的心理情感發展;專業二語老師全程參與。

故事二:香港長大,去了美國才學會英文的W

今年28歲、在墨爾本從事中英文翻譯工作的的W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筆者的採訪中,他說中學五年的沉浸式英文教學讓他一度覺得自己很笨,不適合學習。

二十年前,W在香港當時很受追捧的教會學校上學。教會學校之所以受到追捧,除了中文課以外,所有的科目都由英文授課。然而事與願違,W從上中學的第一天起,就陷入了迷茫,大部分的課由於英文聽不懂,課程內容也無從得知,導致成績全面下滑,而小學成績還不錯的W開始迷戀打球和打遊戲。直到五年以後去美國念大學,W才慢慢把英文能力補足。

學習效果:全面失敗

失敗原因:難度跳躍過大;學生缺乏足夠的課外輔導和支持;忽略學生的心理變化。

故事三:在墨爾本上了四年中英雙語小學的M

生活在墨爾本的M家裡沒有人會說中文,但M所在的小學施行雙語教學,中文和英文都用於教授數學、藝術、體育等課程,時間分配大概各50%。M一直接受這樣的教育直到四年級搬家轉學。

當M加入筆者的中文課時,班裡有三個同齡的孩子,他們在家裡同樣不說中文,但從三歲半就每周一次上中文課,所以基礎相當不錯。M的聽說能力的確比班裡其他的孩子略強,但是語法和寫字有明顯的差距。

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存在的問題:細節把握薄弱;時間的投入產出比不高;孩子學習的耐性較差。

沒有奇效,不包治百病

通過上面三個筆者身邊真實發生的故事,我們不難看出,沉浸式外語教學就像微商的面膜和代購的保健品一樣,如果質量過關,理論上會有一定的成效,但具體效果因人而異,而且不排除產生過敏反應的可能。至於效果與花費是否成正比,就更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讀到這裡,你或許對沉浸式教學充滿了懷疑甚至恐懼。其實,沉浸式教學在過去的五十多年裡,的確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都反覆被證明有積極的作用,比如:

有效促進孩子的外語學習;

孩子母語也可以同步發展(這就意味著孩子在同樣的時間裡學習到了兩種語言);

孩子會下意識地將兩種語言的學習方法進行對比、借鑒,激發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

也正是有這些實打實的功效,沉浸式外語教學從誕生地加拿大法語區開始,經北美、歐洲傳至了全世界。

但是,由於早年中西學術界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以及很多商家刻意的炒作,沉浸式外語教學的效果被越來越誇大甚至神話。筆者在澳洲教授中文的過程中,也反覆被家長要求在課堂上只說中文,似乎即使孩子從沒學過中文,也能「神奇」地一聽就會。

其實,語言教育學家早就提出了沉浸式外語教學不能解決的問題,其中包括:

學生的語言輸出技能(說和讀)發展落後於其輸入技能(聽和讀)。

如下圖所示,這一不足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語法準確度差和單詞量不足上,而這也完全符合筆者對開篇第三個故事主人公M的觀察。

選自Jim Cummins所著

Bilingual and Immersion Programs

單憑沉浸式外語教學並不能幫助學生達到該外語的母語水平。

很多沉浸式外語課的口號是讓孩子從小以學習母語的方式「習得」某一外語,培養他們的雙母語思維。雙母語本身其實是很常見的現象,但主要出現於移民家庭和多元文化家庭(父母說不同的語言),幾乎不可能通過單純的沉浸式外語課實現,比如國內的沉浸式英語課。

正如下圖裡所說,沉浸式教學最大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打好外語學習的基礎。只有將來他們能夠真正地沉浸在該外語的生活環境中,才有可能上升到該語言的母語級別。

選自Jim Cummins所著Bilingual and Immersion Programs

使用得當,即為熊掌

很多時候,人們忘了,任何方法的使用都需要設定前提條件和適用對象,並且在操作的過程中嚴格監控出現的問題並制定解決方案。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希望沉浸式外語教學產生積極的作用,也要讀懂並遵守它的「用戶手冊」,比如:

確保孩子的母語和外語同步發展

母語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他最根本、最重要的與世界、他人和自己的溝通方式,並與他的智力、心理和情感發展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果孩子的外語學習是通過犧牲母語學習換來的,那不啻於買櫝還珠,殊不可取。

授課老師具有合格的語言教學能力,最好本身就精通兩門語言

大家都明白「教」不等同於「學」的道理,也就是說老師教了並不保證孩子一定就能學會。這就意味著,一個真正合格的沉浸式外語老師,不僅僅要精通該門外語,也最好懂得學生的母語和文化背景,才能夠與學生建立真正的默契,並且準確把握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和出錯原因,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理解,而不是「茶壺裡煮餃子-倒不出來「。

課堂文化為當地主流文化

這裡所謂的課堂文化是指學習內容的安排、老師授課的方式、師生互動的氛圍等。雖然學生學習外語的同時應該學習並欣賞它背後的文化,但是沉浸式教學的課堂文化需要與學生所處的當地主流文化相符,才不會在上課時產生「水土不服」的問題。

比如筆者在澳洲的中文學校就是以澳洲(西方)教育理念而非一般人想像的中國傳統教育理念為基調,而筆者也陸續接收過很多因為不能適應傳統中文學校而轉學的孩子。

比如國內常見的以批評為主的教學方法和大量重複的課後作業,都會使在澳洲長大的孩子(包括華裔孩子)望而卻步。相反地,如果在國內的外語課堂普及開放式討論和課後自由閱讀(以家長監督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和家長們也不見得能夠適應。

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課外語言輔導

通常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由於每個學生的成長背景、性格、接受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都不同,很容易出現同一個沉浸式課堂里,不同學生的語言進展大相徑庭的現象。而由於外語是沉浸式教學裡其他科目的授課語言,一旦外語學習落後,就會直接導致孩子所有科目的集體滑坡。

因此,提供沉浸式外語教學的學校,必須嚴密監控孩子的語言學習情況,並且提供充足的輔導,不然就會出現上文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W那樣的遭遇。

使用不當,或為砒霜

科學精神最能從藥物的注意事項上得到體現,這張薄薄的單子不僅要包括能治療的疾病和詳細準確的使用說明,還要跟患者告知所有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以防「解藥」變「毒藥」。

在這裡,筆者希望列舉幾個沉浸式外語教學有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這樣做的目的並非為了危言聳聽,而是為了幫助家長們有效地甄別真假沉浸式教學,以及給孩子的外語學習提供必需的輔助。

打擊孩子的外語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恰當的挑戰幫助孩子進步(成年人亦然)。而在兒童教育學和語言學領域,最好的挑戰就是比孩子現階段的能力略高一點點的挑戰。

這樣的挑戰,既需要孩子通過努力才能完成任務,又能確保難度在孩子能力範圍內。如果難度太低,孩子沒有成就感。如果難度太高,不僅起不到學習的效果,還會嚴重打擊孩子以後接受同類挑戰的積極性。

基於這一點,語言基礎是沉浸式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孩子有足夠的語言基礎,就能夠在一個完全外語的環境中搜集足夠的「語言提示」,理解至少部分內容,增長技能。然而,如果孩子的語言基礎太差,不管怎麼努力也不能理解接受到的語言,就會產生各種消極情緒,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剝奪孩子學習其他科目的積極性

雖然在現今的全球化浪潮中,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好至少一門外語,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孩子的興趣在於藝術、科學等其他方面。

如果這樣的孩子被強行安置在沉浸式教學的課堂,他有可能因為聽不懂外語,或者通過外語學習該科目太過吃力,而喪失了他對該科目的的學習積極性和潛力。

扭曲孩子對自己的認識

與一般的外語課堂不同,沉浸式的課堂會頻繁出現學生不理解的語言片段,需要他們通過獨立的探索、思考甚至猜測來破解。

比如老師想要教「大象」這個詞,他/她不會直接告訴學生「大象」的意思,而是給學生很多提示(如大小、顏色、習性等),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而這些提示當然也都是通過外語給出的。

這種學習方式就像玩拼圖一樣,喜歡玩拼圖的孩子覺得拼圖很有趣,不喜歡玩拼圖的孩子覺得它很無聊。我們可以設想,一個不喜歡玩拼圖的孩子每天被強行命令玩長時間的拼圖是產生什麼後果,想必不會是愛上拼圖吧。

同時幼兒教育的研究表明,孩子年紀越小就越以自我為中心,很難考慮到身處的大環境。也就是說,在沉浸式外語課堂里感到吃力的孩子們,很容易把落後的原因歸咎於自己,產生自己笨或者不喜歡/擅長學習的錯覺,如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W。

即使是第一個故事裡成功的案例A,他在兩歲多開始上幼兒園以後也越來越依賴說英文,在需要通過反覆猜測和嘗試才能說對中文的時候感到非常不耐煩,說出過「我不會說中文」這樣的話。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整體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或否定,他在遇到挑戰時就會退縮、放棄,自然無法進步。

除了以上可能出現的嚴重副作用,家長們還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一種粗製濫造的冒牌沉浸式外語課,這種課聘請的老師通常都有該語言使用者最典型的長相,比如國內流行的金髮碧眼的美國人或者身居海外、黑髮黑眼的華人,並打出「地道口語」、「標準發音」等宣傳語。

但是有的「老師」除了自己能夠說這門外語,既沒有語言教育或者兒童教育的專業背景,也不見得有優秀的語言功底(如只習慣說該外語的方言)。

本科階段,筆者在國內某外國語大學讀對外漢語專業,由於其對外的特性,在英文學習上,學校要求我們比照英文專業的學生,所以很幸運的,我們的口語課由外教執教。

然而老師濃重的英國鄉村口音,和「他講我們聽」的授課方式讓我非常失望。在他毫不諱言自己在英國學的是機械工程專業,來中國教英文只是因為想在旅遊的時候賺外快的時候,筆者的內心五味陳雜。

結語

說一千道一萬,給孩子選擇外語課的時候,最好從孩子的性格和家庭成長經歷出發,並且小心諸如「輕鬆」、「高效」、「神奇」等宣傳字眼

學習是一項長期工程,能夠幫助孩子建立信心,維持興趣並且穩步前進的方式才是最好的,不管它叫什麼名字。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3000+篇優質文章

外灘教育聯合

美國加州"教師成就獎"得主Ms.Sun

結合美式最經典分級讀物

打造首款面向少兒啟蒙的英語分級閱讀課程

《少兒英語分級閱讀課-Level 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外灘教育 的精彩文章:

物理真的"高冷」嗎?其實,物理也可以很有趣
減負減負,什麼時候給作文減負?

TAG:外灘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