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花了10年17億建的佛寺-慈山寺
位於大埔洞梓的慈山寺,背靠八仙嶺,面對船灣淡水湖,佔地五萬平方米,僅十分之一是建築物,地勢開揚。
寺內建築的一大特點是仿照中國佛教文化最為興盛的唐宋兩朝風格,並融入日本奈良等地的寺廟特徵,建築多採用原木色調,風格古樸素雅。寺院採用雙軸設計,中軸線上依次是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東西兩側向外伸展,整體如一隻展翅飛鳥。中區主佛殿區、東區觀音聖像區及西區僧寮區,佛殿區起自山門,與彌勒殿和大雄寶殿均坐落於中軸線上。
慈山寺的建築特色力求延續中國佛寺傳統之莊嚴,但其實它還融合了現代建築科技。例如,環保理念貫穿寺內各處,「木柱」的內里其實都是鋼結構僅在外層包裹堅硬的非洲紫檀木,大幅減少木材使用量。
在慈山寺的東軸線上,戶外觀音聖像坐北向南,背靠八仙嶺,面向船灣淡水湖,造型慈祥莊嚴,立於三層蓮花座上。聖像全高76米,約有20多層樓高,是全球第二高的戶外觀音像,僅次於108米高的海南南山海上觀音聖像,造型追模宋代福建德化出產的白瓷觀音。而在材質上,聖像由青銅合金鑄成,外噴白色氟碳自凈漆。據了解,這些自凈塗料,可令水更易沖走灰塵,無需專人清潔,並減慢酸雨腐蝕,設計師稱「應該最少200年後才需要維修」。
由李嘉誠名下基金會捐資逾17億港元興建的慈山寺用料十分豪華,根據媒體報道,木材選用非洲進口紫檀木,大雄寶殿三尊大佛的蓮花狀寶蓋鍍上24K金,而屋頂採用日本燒造銀瓦,確保色澤均勻。而且,寺院的擺設價值難以估算,例如有2012年斯里蘭卡總統送贈佛陀悟道處的菩提聖樹折枝,從敦煌莫高窟以精密儀器拍攝、複製的「彌勒經變」、「文殊經變」和「普賢經變」壁畫,以及國學大師饒宗頤親書《心經》捲軸。另外,慈山寺山門懸有「入解脫門」及「不二法門」兩幅匾額,也是由饒宗頤所題。
李嘉誠在介紹慈山寺建築的書籍寫道,作為企業家置身人生風雨中,「面對全球的逆變與生機,在職守與公義之間,對佛法所言之苦與無常,漸有深刻體會。」對於香港坊間對他的各種黑,他說:「多年來,對於八方世界,我心存感恩,毀譽之頃,但求啟悟智慧,貫開慈懷,力求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業。」
他相信佛法能引導眾生走上慈善與智慧之路,「憑著求道的志向,在若悟真悟之間,遂發願捐建佛寺,開拓一方學習與修持的凈土,紓緩身心,醞釀思智。」
慈山寺今年正式開放,為免影響附近居民和區內交通,公眾須預約前往,每天限400至500人;佛誕丶觀音誕丶新年等特別則為開放日,將派發門票,預計每日可接待約6,000人。
這裡的一切主要為修行的法師服務,不像其它寺廟設有齋堂,也不招呼旅行團。公眾可在這裡參加法會丶茶禪丶抄經丶禪修等,各類佛教講座及課程可報名免費參加。
慈山寺還提倡環保,禁止燒香,改用供水的方式代替上香,水回收後用來灌溉花木,負責人說要推動寺廟環保文化。
來源:月印池文化
TAG:藝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