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長壽秘訣!「長壽」皇帝乾隆為何獨寵此物?
目前100000+藏友已關注加入我們
乾隆皇帝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對祖父康熙皇帝長壽的經驗加以改進,從而總結出符合自己的:「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十六個字的養生真言。「吐納肺腑,活動筋骨」是指:經常做一些深呼吸,做一些有益的大強度身體鍛煉。80歲的乾隆還去行圍打獵,騎馬射箭。一生中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山。「十常」為:齒常叩、津常咽、耳常撣、鼻常揉、睛常轉、面常搓、足常摩、腹常運、肢常伸、肛常提。這與現代不少的人所做的皮膚護理、按摩保健具有同等或超出的道理。「四勿」為:食勿言、卧勿語、飲勿醉、色勿迷。「適時進補」即是根據時令、身體的細微變化添減補品。以葯膳為主,其中常用的有:山藥鴨羹、烘鹿肉、鹿尾燒鹿肉、鹿肉丸子燉豆腐、鹿筋拆肉、八寶鴨子、八珍糕等。
乾隆好讀書,善詩文。他一生通曉滿、漢、蒙、藏、維吉安多(四川西部的藏語方言)五種文字。並著有大量的文賦,編成《御制文集》3集,共達1350餘篇;《御制詩餘集》434卷,及《樂善堂全集》等,收錄約4萬餘首詩。他的生活飲食很有規律。每天大約6時起床,洗漱後用早膳,上午處理朝政,與大臣議事,午後遊覽休息。晚飯後看書習字,作文賦詩,然後就寢。他的膳食以新鮮蔬菜為主,少吃肉類,並且從不過飽,不吸煙,但喜飲茶。
另外,經史學專家對於乾隆身世的考證,乾隆除了後天保健得法外,先天稟賦也好,他的先天稟賦得自於他的母親,其母活到86歲才崩逝。
總之,由於乾隆養生有法,因此他身體健壯,年近90歲還神志清醒,活動自如。乾隆五十三年(1793年)英國特使參加了乾隆皇帝83歲生日時,英國人眼中的乾隆皇帝是這樣的:動作敏捷,風度翩翩,臉上沒有一點老年的痕迹,總是笑眯眯的,看上去不超過60歲。
乾隆朝是製作仿古銅器的鼎盛期,宮中先後設立了銅作和爐作,大量製造各種銅器。當時製作的仿古銅器造型與原器相似,如鼎、觚、爵、壺、鍾等。紋飾則有繼承也有創新,器物上常見的紋飾有龍紋、捲雲紋、浪花紋、花卉紋、變形獸面紋、變形夔紋、回紋,這些紋飾有的在商周青銅器上尚未出現,有的圖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器物上常鑄有「大清乾隆年制」銘文
銅器的鑄造方法仍然沿襲古代的失蠟法,此時的鑄造技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各種複雜的造型無所不能。裝飾方法亦多種多樣,有鏨刻、鏤空、燒古、鎏金銀、嵌金銀絲、灑金等。 器物的皮色更是變化多端,在清宮造辦處檔案中可見石青斑、石綠斑、硃砂斑、豬肝色、銅綠色、茶葉末色、翡翠綠、蟹殼青及鱔魚黃的記載。仿古銅器主要供皇家內廷陳設、佛堂供奉、太廟郊壇等使用。
清代仿古銅器一般採用分鑄法,即將器物各部分分別鑄出,然後焊接,焊接前會將各部分的鑄痕摩平,故清仿器上沒有鑄痕卻有焊接之痕,不見墊片卻有補痕。三代青銅器的墊片是合范時放上去的,擺放有一定的規律,而仿器的補痕是鑄造時銅液未流到或因氣孔而造成凹缺,一般用焊錫來彌補,故補痕的分布是沒有規律的。若把作舊的黑地子或浮銹去掉,便可看出焊錫所補的痕迹。清代仿古銅所用銅料為黃銅。質色泛黃,與黃金色相近,分量較重,常做成黑地子再後打蠟,冒充「熟坑」器。
清代宮廷鑄造仿古銅器的風格與明代近似,即外形有商周銅器部分特徵,但往往對局部加以多方面的改造,如上述清仿古方鼎,饕餮紋作蝴蝶狀,口頸下夔紋口、身皆臆作,底紋呆扳無變化,扁足形制與其上紋飾亦均不合古制,較典型地體現了這一時期仿古器的風格與水平。
2017、2018最火爆的鑒定估價及推廣平台
※無論男女,45歲後,晨起若堅持這3個「懶」,你會健康易長壽!
※活了800歲的彭祖,除了長壽之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
TAG: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