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羅斯反潛「三劍客」大洋亮劍

俄羅斯反潛「三劍客」大洋亮劍

作者:剛桂虎、史利強、賈長江

目睹美英法聯軍發射100多枚巡航導彈空襲敘利亞的硝煙,大家在關注「導彈大戰」、評論「最拼防空導彈」、感慨「弱國無外交」時,卻沒有留意到俄羅斯新型智能深水炸彈、反潛無人艇和反潛導彈這「三劍客」悄然亮相。

曾經,英國皇家海軍還在為潛艇被人半路「擋道」而尷尬不已;然而,他們得知俄軍艦上可能搭載了90R1型反潛導彈的消息後,竟頗有「劫後餘生」的慶幸。態度反轉如此之快,讓人不禁好奇,俄海軍反潛「三劍客」究竟是什麼利器?

大洋深處聽「驚雷」

進入大航海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從完全依靠陸地逐步向海洋拓展,給浩瀚寬廣的海洋帶來了繁榮的海上貿易,同時也帶來了「無敵艦隊」。

從1624年荷蘭物理學家科·范·德貝爾來到英國展示了他設計的世界上第一型潛艇樣艇,揭開水下世界神秘面紗的一角,到1776年「海龜」號潛艇首次執行水下作戰任務,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的「海上狼群」戰術,以往平靜的藍色深海被攪得不再安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段時間,海洋基本歸於寧靜。而後,美蘇冷戰40餘年,大洋深處,再次暗流涌動,於無聲處聽驚雷。隨著蘇聯解體,遠洋水下攻防熱度才逐漸消退。

進入新世紀以來,水下和水面作戰環境日益複雜。潛艇靜音性能的不斷提升和大量長航時深潛無人潛航器的出現,令偵察水下目標更加費時費力,反潛作戰的任務量和技術難度空前加大。如何探測和追蹤潛艇成為各國海軍面臨的巨大挑戰。近年來,隨著美俄博弈加劇,俄羅斯海軍的反潛「三劍客」應運而生。

新技術升級老「深彈」

深水炸彈(即深彈)是反潛的元老級武器,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深水炸彈結構簡單,卻存在發射後不可控、命中概率低等缺點。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大多數國家主要反潛武器不再青睞深水炸彈,而是瞄準了升級空間大、便於操控的魚雷。

俄羅斯並沒有盲目「跟風」。當大多數國家的岸基反潛機和反潛直升機主要使用反潛魚雷作戰時,俄羅斯依然保留了深水炸彈。當然,他們的深水炸彈在不斷改進和發展。去年,在聖彼得堡舉辦的國際海事防務展上,俄羅斯推出了一款性能很「別緻」的智能深水炸彈——Zagon-2(其出口版本命名為Zagon-2E)。

Zagon系列是由俄羅斯機械製造技術公司設計的制導智能深水炸彈。上世紀90年代就推出的第一代Zagon-1深水炸彈,性價比非常高,很多國家都採購過。與Zagon-1相比,Zagon-2進行了重要升級,長1.5米,重120千克,「身材」高壯不少,戰鬥部裝葯增加近2倍。

Zagon系列智能深水炸彈通過固定翼反潛平台或直升機平台投放,投放後依靠降落傘下落。落入水中後,武器上搭載的聲吶系統開始工作,搜索潛艇位置,一旦發現目標,計算機就會控制運動系統引導武器駛向目標。

Zagon-2聲吶系統性能是升級前的3倍,可以攻擊海面上以及處於潛望深度或水下600米巡航深度的潛艇。同時,Zagon-2智能控制系統配有自毀機制,如果在一定時間內沒有發現目標,系統就會啟動自毀機制,避免了未爆彈藥的安全隱患。

「空海獵潛」獨樹一幟

事實上,很多國家都在謀求發展無人艇。今年1月,美國海軍接收了一艘名為「海上獵人」的「反潛戰持續追蹤無人艇」。在這之後,俄羅斯也宣布將推出多功能無人艇,打造自己的「空海獵潛」組合。一旦多功能無人艇進入俄海軍服役,將大幅度提升俄羅斯海軍的反潛作戰實力,成為未來「空海獵潛」的「偵察尖兵」。

相比於傳統作戰艦艇,無人艇具有獨特優勢。無人艇可在無人駕駛和遠程操作方式下運行,不必擔心艇上人員在執行戰鬥行動時的生命安危。

以美國「海上獵人」為例,在5級海況(浪高3-4米)下,無人艇可在海上自動連續執行反潛任務70天以上,按正常速度巡航,至少可在海上航行1萬海里。此外,「海上獵人」在測試中航速超過30節,超過常規潛艇的最高機動速度,可確保其對潛艇的密切追蹤。

而俄羅斯多功能無人艇最大的特點在於其「空海獵潛」的設計理念——「飛機(直升機)+無人艇」模式。多功能無人艇具備多項功能,既可以搜索和檢查艦艇,又可以用於反潛作戰。無人艇通過聲吶浮標,「聽」到藏在水下的潛艇,然後將數據發送給在距水面數千米高空飛行的飛機或直升機,指揮員根據情況做出相應決策。

去年年底,俄羅斯在遠東地區對「飛機(直升機)+無人艇」組合進行了首批測試。通過一系列測試,證實了可以在飛機和直升機上操控水面無人艇。這項測試為打造「空海獵潛」組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取得初步成功的俄羅斯海軍並未止步於此。隨著無人機技術日漸成熟,俄羅斯希望能夠打造出「無人機+無人艇」的全無人化「空海獵潛」組合。

在「空海獵潛」組合下,1架飛機和2艘無人艇就能完成幾艘反潛戰艦的任務。這樣的組合將有效緩解俄羅斯水面反潛艦艇短缺的困境。

海上反潛「喀秋莎」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參加今年4月襲擊敘利亞行動的除了美國及其盟友的軍艦和戰機,還有英國潛艇。英國潛艇在預備攻擊時受到俄羅斯海軍的干預,俄方兩艘護衛艦擋在敘利亞海岸前。英國若要發射導彈,只有越過俄羅斯護衛艦上方才能完成,但此舉將很容易被誤判為對俄羅斯艦艇的攻擊行為,進而導致俄羅斯的反擊。

英國潛艇因此被媒體調侃而尷尬不已。但隨著俄羅斯曝光當時其護衛艦裝備了90R1型反潛導彈時,英國潛艇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因為,90R1型反潛導彈號稱「潛艇剋星」,可消滅水下1000米的潛艇。該導彈加入了RPK-8「西方」艦載反潛導彈系統,該系統只需接收到艦載聲吶或者反潛機等發來的潛艇坐標即可發起進攻,不僅能夠通過計算機計算飛行軌跡,而且可以預設射擊前置量以提高命中概率。只要探測到敵方潛艇聲響,系統就會自動發射。導彈發射後先在空中飛行,在距離目標不遠處潛入水中,彈頭脫離彈身後藉助慣性和重力前進。此時,彈頭仍具備改變運動方向的能力,自導作用距離為130米,能發現並預判潛艇的路徑,通過舵面偏轉調整導彈姿態,直到命中目標。

該導彈的最大亮點在於其出色的作戰性能——能夠摧毀水下1000米範圍內的目標。常規潛艇下潛深度一般為200至300米,核潛艇下潛深度一般為300至600米,除了已經退役的蘇聯M級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達到1200米之外,現役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均低於1000米。如果潛艇採取快速下潛躲避反潛導彈,即使僥倖逃過導彈攻擊,也需要面對潛艇被壓壞的生死挑戰。這意味著,潛艇一旦被90R1型反潛導彈鎖定,生機渺茫。

與價格不菲、只能單發使用的「戰斧」導彈不同,90R1反潛導彈更像是火箭彈。它採用的是12管聯發發射裝置,每艘艦艇上一般攜帶60枚彈藥,可以進行5次齊發。這種海上「喀秋莎」的火力配置應該說是很有俄羅斯特色。

「矛」和「盾」的權衡

反潛屬於防禦的範疇。達成防禦的方法有很多種,通過進攻手段達到防禦目的叫做積極防禦,而單純通過防禦措施達到防禦目的叫做消極防禦。雖然都是達成防禦的目的,但是兩者卻有著深刻的不同。俄羅斯對此深有體會。

鍛造「大洋尖矛」。俄羅斯被人們稱為「戰鬥民族」,因為從冷戰時期蘇聯就一直秉持「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這一理念,所以在發展武器裝備時,一貫注重發揚火力和數量優勢。正因潛艇是最好的反潛裝備,在冷戰時期,一個型號核潛艇建造數量少則10餘艘,多則超過30艘。冷戰後期,蘇聯核潛艇保有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水面艦艇作戰能力也和美國比肩,蘇聯「紅海軍」完全可以禦敵於國門之外甚至在深海遠洋擊敗對方,從而達到防禦的目的。

澆鑄「近岸堅盾」。自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出現嚴重倒退,無法負擔起大規模的海軍編隊,大量裝備陸續退役。俄羅斯大型水面艦艇頻頻「難產」,既有資金的缺口,又有技術的問題。雖然俄羅斯保留了完整的核潛艇建造體系,但在海軍經費全面縮水的情況下,潛艇的建造速度和裝備數量也大不如前。美國和北約不斷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俄羅斯面臨的軍事威脅與日俱增。在無法大量建造潛艇和大型反潛艦艇的情況下,研發成本低廉、性能先進的反潛武器就成了俄羅斯海軍的最好選擇。

知彼易,知己難,行更難。從「大洋尖矛」到「近岸堅盾」,反映出來的卻是俄羅斯面臨的困境。

近些年來,俄羅斯不斷傳出建造核動力航母、大型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和艦艇編隊的計劃,模型和計劃更換了一次又一次,建造時間更是一拖再拖。烏克蘭危機之後,遭到西方制裁的俄羅斯甚至連排水量5000噸的護衛艦都不能按時交工。在「後蘇聯時代」,俄羅斯軍隊在尋找自身定位的路上走得相當曲折。

放棄幻想,準備戰鬥。近兩年,俄羅斯不再執著於必須建造大船。既然無法建設一支勢均力敵的艦艇編隊與對手正面對抗,那麼發展性價比高的反潛「撒手鐧」,便成了當下最好的辦法,這也是「三劍客」行走江湖的一個理由。

來源:中國軍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海長青智庫 的精彩文章:

美國軍用液態金屬技術研究進展分析

TAG:藍海長青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