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外起內應模式」與長江模式的爭論,革命起義策略歸於何處?

「外起內應模式」與長江模式的爭論,革命起義策略歸於何處?

孫中山倡導革命於香港,早期同志以廣東人為主,故其武裝起義,仍以兩廣、雲南邊省為目標,此即其所說之「人地合宜」也。及至以香港及河內為武裝起義之模式相繼失利後,同盟會內部逐漸產生不同的主張。就華南邊省的起義策略而言,在1910年廣州新軍失敗後,黃興、趙聲一度建議「棄粵而圖滇」,主張雲南起義,依違於香港及河內模式之間。然孫中山孫中山提出「雲南遼遠……不利於進取」,認為「廣東可戰可守」,且廣東起義,具有經驗,「而可駕輕就熟」。故有辛亥3月29日廣州之役,最終失敗。至此黨人遂謀新的武裝起義地點,其中長江各省市即為最主要之選項,此即中部革命之所由起。

廣州起義

至於中部革命,乃指於長江諸省,包括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蘇、浙江等省所策動之革命。事實上,1900年原屬維新派之畢永年、唐才常與孫中山建交時,已有此著,計劃使長江各省與閩粵合作,至有庚子唐才常組織自立軍謀起義於漢口之失敗,實為中部革命之濫觴。而中部革命始受關注,乃因居長江省份之兩湖華興會及江浙皖光復會有以致之。

1903年黃興創設華興會,被推為會長,提出「雄據一省,與各省紛起」之起義策略,而其方法則是策動湖南之會黨及新軍作為革命武力。黃興遂結交哥老會會首馬福益,獲其支持,進而聯繫兩湖、江西、四川之會黨、防營、新軍,計划起事。至於經費則由黃興、劉揆一及該會會員捐獻,遂設機關於長沙、上海,部署起義,並獲光復會同意於江浙響應。然最終於長沙事泄而告失敗,揆一之弟道一及馬福益均被捕殺,是為1904年長沙之役。黃興、劉揆一、宋教仁等相繼逃亡日本,得以結識孫中山,遂合組同盟會,稍後光復會亦告加入,共同推動全國革命。新成立之同盟會成員,中部各省會員比例大增,會員遂有「南部派」(以粵閩兩省為主)及「中部派」(兩湖、江浙、四川等省)的地緣分劃,而此後武裝起義,遂見所屬鄉土的特色。中部派成員力主於長江各省起義,有異於南部派的華南邊省起義。同盟會內部,漸見兩種相異的起義策略,孫中山倡導之華南邊省起義,被稱為「外起內應模式」;而中部革命則被視為「內地即時發動起義模式」,此即長江模式之誕生。

同盟會合影

黃興與華興會合影

(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1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興中會元氣大傷,暗殺或成為對抗清廷唯一激烈方式?
一等再等,東北易幟何日是歸期?和平統一的努力仍在繼續!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