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要從脾胃開始

養生要從脾胃開始

脾胃好身體才好養生從脾胃著手國醫大師路志正出生於年,至今年逾九旬,卻仍堅持上臨床;隨診的大夫都知道,他看病思維清晰縝密,善於治療疑難雜症。父國醫大師路志正出生於年,至今年逾九旬,卻仍堅持上臨床;隨診的大夫都知道,他看病思維清晰縝密,善於治療疑難雜症。父親常說,他屢獲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治療時從脾胃入手。其實不光治病,他在養生時也不離脾胃。

干蒸大棗益氣血很多人早就聽中醫說,吃大棗補氣血;但又聽一些營養學家說,吃大棗補血只是個傳說;讓人無所適從。其實,中醫對此有自己的解釋。

醫對此有自己的解釋。中醫理論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只有脾胃功能健全時,攝入的食物才能正常轉化為人體所需的氣、血、津、精等精微物質。

當脾胃消化功能減弱時,就會表現出種種不適,如吃得少,容易疲勞,肌肉無力,身體懶動,面色萎黃等。

這種情況就是氣血不足的表現,而大棗可以補脾胃,益氣血,調營衛,安心神。《神農本草經》記載「(大棗)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葯。」大棗不是單純補充營養成分而是從不同角度促進氣血生化,解決「開源」的問題,自然不再氣血虧虛。

單以吃大棗補氣血來說,是生吃,煮著吃,還是煲湯呢?都不是,父親認為,吃大棗應干蒸著吃。

首先選擇肉厚、色澤鮮艷、質地較沉的大棗,洗去雜質,無需長時間浸泡,即可用中火隔水蒸,大約分鐘;而後置陰涼處小時~小時。再蒸分鐘,水沸騰後宜小火。當每次吃時,再蒸次,剝去硬皮和內核。如此加工後可以健脾養血、補血,促進胃腸吸收。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食用大棗,如是脾氣虛弱且濕氣較重,見形體偏胖、腹脹、大便黏滯不爽、舌苔膩等癥狀的人,則不宜食用;再者,患有糖尿病的人要少吃。

這類人該怎麼辦呢?父親常選用《溫病條辨》里的「三仁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葉)進行加減以祛濕化濁。如在長夏季節,則可喝綠豆湯或以克薏苡仁與克大米煮粥服用。同時,要少吃生冷之品,如冰糕、冰鎮西瓜等。等濕邪去掉了,脾胃功能會慢慢恢復,氣血不足的問題也會緩解。

食積如何去從中醫對脾胃的認識看,胃主受納,脾主運化。現代人生活條件改善了,常吃得過多、過於油膩,出現腹部脹滿疼痛、打嗝、泛酸、嘔吐等癥狀。父親推薦用陳皮泡水服用,如是廣東新會的陳皮會更好。且陳皮陳久者良,越久香氣越濃,其行氣祛濕的作用越強。一般用克陳皮泡水就夠了。

此外,他還給出了一個治療消化不良的小方:炒山楂克,炒神曲克,炒麥芽克,陳皮克,蘇葉克,水煎服。

中醫講山楂可以消肉食,《本草新編》曰「煮肉少加(山楂),須臾即爛,故尤化肉食。」神曲可以消酒食,麥芽可消麵食,加陳皮行氣,蘇葉暢中。全方具有消食理氣,寬中和胃的功效。

此外,還可以通過揉腹的辦法來解決。先將雙手搓熱,然後以右手壓住肚臍,左手置於右手上,以肚臍為中心呈順時針方向、螺旋式外擴,逐漸擴大按摩範圍至整個腹部,而後再逐漸縮小範圍,回歸至肚臍。接著以左手按肚臍,右手置於左手上,呈逆時針、螺旋式外擴,逐漸至整個腹部,最後再揉回至臍部。

按揉的次數沒有硬性規定,可根據每人具體情況而定。通常在飯後一個半小時進行,按摩前需排空二便。需要注意的是,有腹部疾患如經常腹瀉、子宮路志正認為姜、茶是調養脾胃、養生防病的必備之品。肌瘤的人群不適合運用此法。揉腹如能與上面的治療消化不良的小方配合應用,效果更佳。

「自家水」助生津在現在的上班族中,每天生活在中央空調控溫的大樓里,一天面對電腦十多個小時,再加上中午去快餐店吃些口味很重的飯菜,於是有些人就出現每天口乾想喝水,但飲水又不多,伴手足心熱,眼目乾澀,四肢無力,皮膚乾燥,大便乾結,舌紅少苔或裂紋等癥狀,這些都是津液不足,尤其是胃液虧虛導致的。

這樣的人除藥物治療外,還需要少吃辛辣(如辣椒、芥末、大蒜),少熬夜;並且可以練習下面這種生津的方法。

雞蛋一天不能吃太多?

很多人都認為一天只能吃一個雞蛋,吃多了也不能吸收。認為蛋黃中含有比較多的膽固醇,過多攝入膽固醇和飽和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然而實際上,雞蛋有益的方面還是主要的。它的優質蛋白、各種微量成分,並不存在「多了不能吸收」的問題。而且,已經有科學證據表明,心血管疾病其實和膽固醇並沒有多大關係!所以我們不用擔心雞蛋多吃一個對身體不好!

早吃薑賽人蔘,晚吃薑賽砒霜?

這是一句「老話」我們一般都會對老話深信不疑!

但其實,不論早中晚,生薑還是那個生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姜主要還是作為調料使用。不管是早中晚,只要烹飪需要,都可以放心地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脾胃 的精彩文章:

兒科醫生:一到夏季孩子就狂出汗,孩子需要好好補脾胃了
夏季不養脾胃,容易免疫差,四個表現暗示孩子免疫力需要注意了

TAG:脾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