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洋:超前教育換不來超常兒童

李洋:超前教育換不來超常兒童

8到18歲,我練了十年書法,雖然也拿過全國比賽的一等獎,但總覺得自己寫的字距離所臨的隋朝和尚智永禪師差了好多道不可逾越的坎兒。很多個夜晚,燈下看著他的墨跡,我苦苦想像他如何做到在浙東雲門寺小閣樓上一寫就是20年的。他教育弟子「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勤能補拙,但有限度,補了十年,這些坎兒反而比當初變得更大了。最後我越來越認識到他作為王羲之七世孫的血脈中還是有勤勉無法逾越的東西。

比你優秀的人都如此努力,你努力還有什麼用?

十多年後我再去拜訪當年書法老師,她還在帶徒弟,她特意推薦了一個9歲小姑娘的作品給我看,小丫頭習字只有兩年多,但把王羲之的《蘭亭序》竟寫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形神兼具。我不信,後來在課堂上見到這個孩子臨帖的過程,我覺得,她應該就是我們常說的「超常兒童」吧。

有研究表明,超常兒童在人群中比例大約在1%-3%之間。他們很早就知道自己的興趣,並能專註於此,在10歲前後就可以達到成人的思辨水平。但普通孩子要花更多的精力,有人終其一生,不知道自己能幹點啥。

對於前者要因材施教,才不會浪費他們的才華。對於後者,父母則要放輕鬆,每個孩子都在某個領域內有發展潛力,但這種潛力是有「天花板」的。換句話說,沒有人能通過後天的教育和訓練把一個普通孩子變為超常兒童。明白這一點,你也許會預計到,絕大多數人為孩子付出的超前教育和特長培訓,最終只是證明了自己的寶貝不是超童。

我的書法老師這些年帶了不下數百名學生,但像那個小姑娘的徒弟屈指可數。在我看來,其他幾百人也就是個興趣愛好,自娛自樂,只有這幾個天才才是老師真正給書法留下的遺產。

好像有人說過天才是1%的天賦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可以激勵出一代代高附加值的勞動力,但卻無法改變一個現實,這些勞動者不過是在他們原本所屬的職業和技術層面瞭然一生。再努力,只是在某一領域達到自己的最佳狀態,距離卓越還有質的差別。但對那1%-3%的超童,學習和創造並非是靠汗水的堆砌,而是靈感和智力的遊戲和挑戰。

承認這種差距也許我們再看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時,會釋然很多。先天還是後天(natureornurture),這一話題最早是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Galton,1822—1911)提出的,他是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的表兄。今人估計他的智商應接近200。此君開創了統計分析、問卷調查、符合肖像、指紋調查等在那個時代全新的研究和調查方法和範式,但最終被歸為氣象學家。在他的著作《遺傳的天才》中,他用統計學方法對英國400名傑出人物進行了詳實的家族分析,最後的結論是:天才是基因遺傳決定的。

天才即便是在不利的環境下也會取得讓環境相形見絀的成績,但普通人一旦離開他們脆弱的自信和超常的時間精力付出,在不利的環境中大都會淪為環境的結構性基石。

大學時有位福建來的同學給北方的同學訂正,「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最初是他們老家的諺語,更準確的說法是「金子總會花光」。沒想到以訛傳訛就變成了一句普通人聊以自慰的金句。

無論學習知識還是進入藝術,對普通兒童和超常兒童來說都應當是由好奇心、求知慾引領的一個愉悅的過程,只不過我們和他們不在同一個層面進行各自的智力和心理探索。比如國際象棋,有人3000小時的可以訓練就能達到相當的水平,但很多人花了2萬小時依然無法跨越平台期。平台就是終點。

在普通兒童身上過度投入期待和精力造成的焦慮和浪費,與把超常兒童的才能和創造力浪費掉一樣讓人扼腕。從經濟學意義上來說,都是國家和家庭的損失。

新加坡政府在孩子三年級時會邀請他們參加一項類似智商測試的測驗,成績排在前1%的學生會被選拔出來,推薦參加由政府單獨為他們開辦的培訓課程。其他絕大部分孩子走上的則是一條中規中矩的或技術教育或大學教育開啟的人生之路。類似的選拔機制在以色列、美國、日本、德國、北歐等職業技術教育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也有存在。早早地讓超常兒童接受國家有針對性的培養,有很多好處。尤其可以保證那些出身寒門的天才不會因為物質條件所限而被荒廢,同時讓大多數孩子從容地選擇自己的喜好,確定合理的人生預期。其實勞動者與創造者只是各自基因差別與制度安排交叉帶來的多維選擇的結果。社會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之分。

聯繫到當下,目前賺得盆滿缽滿的教輔機構牟利的爆點就在於給中國父母製造落後焦慮。普通兒童經過他們的試聽試講測試後大都會被冠以不足、差距、落後等指向性結論,而他們所能提供的歸根到底是超前教育,讓一年級學三年級,六年級學初中,初中學高中。

古語云:「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祖宗這句話到道出了教育的要義,超前給孩子灌輸知識,是最笨、副作用最大、對孩子最不信任的教育方式。要讓孩子能自我修行,就要千方百計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鼓勵他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現象,用自己的手腳參與世界,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家庭所需要做的是為他們提供寬鬆的接觸自然、信息與協作體驗的機會,提供關愛、陪伴有擔當的成長氛圍。

「人遺子,金滿贏;我教子,唯一經。」千年啟蒙經典《三字經》這最後幾句,並不是自我抬高,而是告訴後人,給孩子一本好書,就好比給他們一把打開未知世界大門的鑰匙。古人尚且如此,今人還要繼續填鴨嗎?

本要讓孩子探索夢想的深度,卻讓他們看到了夢想的淺薄。我們真的甘願如此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努力享受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努力享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