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講者簡介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馬新童,男,中醫全科副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特聘教授,馬新童中醫傳承工作室、馬新童中醫研究院創建人。對歷代各家中醫經典著作進行了廣泛研究,熟諳《傷寒雜病論》現存各版本和歷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潛心研究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深得其精詣,主要研究方向:中醫經典的系統研究與臨床應用。在二十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參,神氣形同調,病脈證並治」的獨特學術思想體系,強調「臨證觀象」、「中觀正見」,擅長結合現代疾病特點靈活運用古方,尤其通澀和三法治療心腦疾病、體質狀態調整方、調神開心湯、腫瘤系列方等有獨特之處。

世界中醫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特聘教授,北京市中醫藥文史研究會學術一部主任,中醫協會皮科分會理事,深圳頤仁中醫基金會首席顧問,深圳經方協會名譽會長,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首席中醫健康顧問。特邀在博愛堂、葆德堂、孔醫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區限號出診。


中醫家推薦

在《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上)》中,馬新童老師以畫圖解方的獨特方式解構經方組成,在本文中將一以貫之以「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思維,解析經方劑量相關問題,毫無保留地將學習方法和研究心得傾囊相授,並以數個診治的真實案例,印證經方的臨證魅力。如何掌握中醫思想?馬老師告訴我們,要情通聖賢、意通聖賢、心通聖賢。與同道諸君共勉!


■ 溫馨提示:本文約11353字,閱讀大概需20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講稿實錄 ▽

七、經方劑量相關問題

1經方之「量」——五苓散與茯苓術散

好多人說醫經家和經方家沒有關係,我個人認為是不確切的。有人說讀了《傷寒》,不用讀《千金》、《外台》,我覺得太狹隘了。經方它的理論體系來源於《內經》、《難經》,用藥和《神農本草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那麼我們用五苓散和《外台》里的茯苓術散來進行對比,大家看一看。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五苓散,通五方之令。好多人說五苓散就是中醫的利尿劑。我說你是把五苓散說小了,我告訴你,不論小便利與不利,五苓散都可以用。不利可以用,利呢得看是什麼病。我們用茯苓甘淡的葯來淡滲。澤瀉,瀉西方。西方叫什麼?兌為澤,《易經》里講的,對吧?瀉澤。豬苓,我們大家熟悉《內經》都知道,北方水畜就是豬,豬苓,外面黑色的,入腎。桂枝紫赤,通心陽,我們用到南方的火的位置。那麼就剩一味葯——白朮。白朮怎麼在東方呢?古人用的是生白朮,生髮之氣。白朮是溫的,溫的請問是哪個方向?溫葯就是木的氣,西方金氣是涼,南方是熱,北方是寒,那麼中央就是平性,所以叫四氣五味嘛。大家都知道,澤瀉的量在這裡邊是最大的,西方肺是通調水道的,就讓利水作用很好。我給大家講,五苓散可以通導大便,大家相信嗎?有些人因為水郁而導致的便秘,用五苓散為主方,因為啥?肺主治節的呢,就可以了。

好多人說,「馬老師,我老師告訴我五苓散還能治脫髮呢」。我說「恭喜你,你老師說的不是五苓散,你老師說的是茯苓術散,它的原文來源於《外台秘要》」。大家看看比例一樣嗎?五苓散里最重的是一兩六銖的澤瀉,茯苓術散中白朮的量是一斤,在這裡最大。意味著什麼?這裡的白朮和桂心量最大,他把木和火的量增加了,而五苓散是西方的金的量(澤瀉)最大。給我們一個提示,同樣一個方組成,如果說比例劑量不一樣,它治的範圍就發生變化了。不知道大家注意這個細節沒有?而我們學經方的時候,往往沒把劑量給背下來,這太危險了。大家要寫小柴胡湯,柴胡九克、黃芩九克、半夏九克……全部九克了,對不起,這是你們家的小柴胡湯,張仲景的小柴胡湯是「小柴八兩少陽憑,棗十二枚夏半升,三兩姜參芩與草,去渣重煎樞機能」,不是8:3的比例,你就不能叫小柴胡湯。大家理解我說話的意思嗎?因為柴胡這個葯《神農本草經》怎麼講?《神農本草經》沒有柴胡這個概念,叫茈胡。茈胡是什麼東西?我們後面才說是柴胡。後來好多人還考證了一下,其實好像不是柴胡,好像是前胡,就算是柴胡吧。「茈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神農本草經》是不是這樣寫的?同樣的一個方,藥物比例劑量不一樣,它的功效就會發生變化,我在這裡把它拿出來特殊地講。

2重疊經典——澤瀉湯與澤瀉飲

我們現在現存的經方,始於張仲景,實際上始於《湯液經法》,也許在《湯液經法》之前,還有更早的,我們不知道。我們一般來說,經方始自現在的《傷寒雜病論》,成熟於《千金》、《外台》。所以把張仲景先生稱為「醫聖張仲景」,而把孫思邈先生稱作「藥王孫思邈」。張仲景用的葯很少,他把六經的方法和經方結合在一塊,這兩個都用。就像打仗,戰略上六經,戰術上呢?經方啊,你不用經方怎麼打?沒法打。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說經方和醫經家沒有關係,我說大錯特錯,我們就拿事實來說話。張仲景有一個澤瀉湯,在《內經》里有一個澤瀉飲,一個叫湯,一個叫飲,這個飲又加了麋銜五分。我在百度裡面搜了一下,麋銜解釋成了鹿銜,大錯特錯。鹿和麋是兩類,鹿是屬陽性的,麋是屬陰性的,按照陰陽來分的話。半夏秫米湯,大家知道吧?有解釋說秫米是高粱,不對,錯了。我考證發現高粱米的頭是往上扎的,而秫米是朝下的、低的,一個朝著太陽走,一個是背著太陽,陰陽取向是完全相反的。而半夏秫米湯治啥呢?胃不和則卧不安導致的失眠。那麼澤瀉、白朮加了麋銜,它是治的什麼?白朮和澤瀉等分、各十分,麋銜用五分的時候,它治的是什麼呢?酒風。喝了酒受風以後出現的情況。最早的解酒藥在這兒呢!後面我們有葛花解酲湯,是李東垣先生的方。請問一下,它是不是由五苓散變化的?再往前說,它的祖方在哪裡,不是澤瀉、白朮嗎?所以我把圖按照不同的方法給大家排列,陰陽術數的關係,它的作用在哪裡?你看,(澤瀉湯)升木氣,降金氣,降的多,升的少。白朮從這裡升起來,變成火,木生火,白朮健脾的,火生土,看見沒有?澤瀉呢?金可以生水,你看見沒有,把水瀉掉,而且生水了。哦,水生木了,木生火了,火生土了,土生金了,金生水了,水又生木。兩味葯就一氣周流了,太神奇了!它講的是氣化。

3經方姊妹——芍藥甘草湯與甘草乾薑湯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在《傷寒雜病論》裡面有很多的姊妹方,芍藥甘草湯和甘草乾薑湯。芍藥和甘草各四兩的時候,叫芍藥甘草湯。我們現在開藥沒規矩了,芍藥九克、甘草六克,不是等分,這不是張仲景講的,應該是各四兩,四兩是金的數,斂降的數。甘草乾薑湯不一樣,甘草是四兩,乾薑是二兩。張仲景的方子當中4:2的比例,還有哪些呢?比如說桂枝甘草湯——「桂枝炙草取甘溫,四桂二甘葯不煩,叉手冒心虛已極,汗多亡液究根源」。剛才吳老師講了,桂枝、甘草,來把眼睛打開。不光這個,耳聾的人,桂枝、甘草一打,一兩味葯耳朵就通了。為什麼?因為關於耳朵《內經》的理論有兩個,一個是腎開竅於耳,還有一個是心開竅於耳,桂枝甘草兩味葯就能夠達到這個作用。如果在木的位置呢?甘草麻黃湯、桂枝甘草湯、芍藥甘草湯、甘草乾薑湯,都有。我把圖給大家畫出來,什麼意思?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回去畫畫圖,自己畫一畫,畫著畫著你就若有所悟,古人咋想的,他怎麼組方,他開的是東南西北中啊。

4經方姊妹——麻黃附子細辛湯與麻黃附子甘草湯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三味葯的麻黃附子甘草湯,剛才吳老師怎麼解釋的?魂在這裡呀,是木,木藏魂啊。還魂湯、還魂湯,沒有麻黃怎麼還魂啊?沒法還魂。麻黃附子細辛湯在這兒呢,治肺的陳寒,中宮空了、中脈空了,加點甘草,不夠了再加點人蔘,土生金,全部都能解釋。你隨便找幾個真正漂亮的方子,拿來若合符節,就知道哪味葯是廢葯,有必要沒有必要,我們都能猜出來。我記得當年恆偉老師他把大溫脾丸給我發來的時候,我用了不到三分鐘時間就給回過去了,因為當時正看著病人,剛把病人看完,只看了一眼,我就給他寫了。我說這肯定是古方,但是中間有那麼幾味葯,我就划了那麼兩三味葯,這個葯似乎是多出來的葯。他當時就發了一個很驚訝的感嘆號,說:「這三個是我加的葯,你咋知道的?」我就畫了個圖,我說這三味葯,好聽的話就錦上添花,也可以加,但是加不加都可以了。他說:「哇,你怎麼知道的!」我把圖一畫,每味葯各往哪兒放。最多再加個升降,一個桔梗,一個枳殼。再加方子盛不下了,多餘的。

方子開到什麼程度叫做好方子?加一味葯就加不進去了,去一味葯也不行。最後跟那個潘安一樣,「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這樣的方子叫好方子。所以對經方不斷理解,越來越深刻的時候,一般來說你不會輕易地加減,因為符合它。有變化的時候,再去說加減的事。所以經方叫什麼什麼「主之」,你說經方有沒有加減法?有。幾個方子有加減:小青龍湯有加減法、小柴胡湯有加減法、真武湯有加減法、理中湯有加減法。啥有?水有,水變動不居,所以真武湯有好多變化;還有呢?風有,變動也是很大的,所以柴胡類的方子進行變化;還有呢?中央戊己土,土運四方它要轉各個方面,會發生一些變化。還有別的方子有變化嗎?沒有變化了,它是治急性病的。不知道大家到病房去過沒有,我是門診、病房都看,我在門診看的病人很多,我看過20多萬人次病;病房也看了不少,三甲醫院的人請我去會診。我去完以後幾乎都是經方,或者經方加一些時方,很少加減。原因為啥?他的病由不得你加減,加不了一味葯、兩味葯,超不過兩味葯,就這個方,要麼你選錯了,要麼這個效果非常好。後面我會給大家舉例子。你理解越深刻,如同己出,這個方就如同你自己擬出來的一樣,你用起來很有體系,就這麼看,肯定是這個方法,張仲景來了可能也會這麼開,說明經方真正學到家了,否則你這個還是沒學到家。

所以麻黃附子甘草湯和麻黃附子細辛湯,實際上麻黃附子細辛湯是開的,麻黃附子甘草湯可以緩一下,加點土啊,土不夠了,所以說「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就用這個。我把圖一畫出,大家一看,原來這個不通暢,這兒氣不周流了,我讓氣周流起來。另外一個呢?也是氣不周流,但是它中間是空的,加點土。張仲景補陰怎麼補?先加點甘草,不行了再加點人蔘,完了,在他的天元式法當中沒有加熟地的。熟地是治雜病的時候才用,如崔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也不是張仲景的,是姓崔的一個人的方子,張仲景拿來用。剛才的當歸芍藥散,它原名叫六氣經緯丸,是古方流傳下來的。麻黃湯也不叫麻黃湯,古方的名字叫做小青龍湯,再往前叫還魂湯。

張仲景為什麼變化名稱?好多人說張仲景是把藥物的功效說出來了,這是一大進步,我個人不這麼認為,張仲景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大家知道當時是什麼時代?當時黃巾軍起義,道家的許多人出來以後,拿著替天行道的形勢,要去推翻政府,所以政府一看到道家的東西就頭疼,又造反來了。所以你給別人行醫,你想幹啥?又想收買人心,想和我作對呀?不行!我打壓你、壓制你。張仲景怎麼辦?變通一下,我不說青龍、白虎。但是他又留下青龍的概念,他意思是說,我的根源還在那裡,若隱若現,若即若離,是這樣的狀態。

5經方之「數」——百合地黃湯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剛才我們的吳老師講了百合地黃湯,所以你回歸的時候發現,如果用數字來說,百合七枚,為什麼七這個數呢?在河圖裡面,七是火的數,在洛書裡面是金的數,「左三右七」,降肺氣,降氣就是降火,肺氣一降,心火自然就降了。剛才我記得吳老師方子當中有百合、地黃、竹葉、石膏,竹葉放到心火這裡,石膏放在西方金那裡去,因為生石膏也可以放到金裡面的木當中去,它是這四個葯。吳老師方當中,如果大家仔細看,他還加一個丹皮,丹皮放在木的位置上去。他還用了一個啥葯?用了一個煅牡蠣。牡蠣放在哪裡?我們可以放到金這裡,收魄的。所以說不管是誰,你把方子擬出來,我立刻給你拆出來,你的方子好不好,好在哪裡,是幹啥用的,我們立刻就知道了,不用你多講,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是你的術數關係,如果你是按照「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來搞的,你的術數關係我們一看就清楚了。百合地黃湯,非常好的方子,它能不能治溫病?我告訴大家,請看看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能治溫病。治啥?用在「肺液傷」的時候,用的百合地黃加牡蠣湯,有!我們吳老師非常聰明,天縱奇才,是吧?他把加減法搞出來了,裡面有牡蠣。如果說吳老師是跟老師學的,很可能這個老師學過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大家理解我說這話的意思嗎?當然,我是猜的,從這裡我都能猜出來。

6經方之「數」——黃芪、當歸的術數關係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大家再看黃芪當歸湯(當歸半兩 黃芪三兩)和當歸補血湯。當歸補血湯是誰的?是我們李東垣先生的方子,它的劑量是「當歸二錢酒洗、黃芪一兩」,1:5的比例。現在做實驗怎麼做?把1:1的比例、1:2的比例、跟1:5的比例對比,最後發現1:5的比例更好。我就問了一下他們做實驗的人,「請問一下,你做了1:6的比例嗎?」他說為啥我要做1:6呢?我說張仲景先生在他的黃芪當歸湯當中的比例是6:1。為什麼?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當歸補血湯,血,水也,這才是實質,補血就是補水的。所以說我們看一看它的術數關係就知道,李東垣和張仲景先生都懂陰陽術數,李東垣先生用的水和火的數(當歸二錢,二為火之數,黃芪一兩,一為水之數),張仲景先生用的土和木的數(當歸半兩是五錢,五為土之數,黃芪三兩,三為木之數)。我個人認為,1:6的比例更接近古人的制方的思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且術數關係完全吻合。這個方子在哪裡?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裡面,治產後血虛崩漏的人用黃芪當歸湯。《傅青主女科》裡面有一個加減當歸補血湯,用了黃芪、當歸、桑葉和三七這四味葯,我相信他的來源在於這個地方。因為只有我們學古人的東西,不可能古人學後人的東西,或者說和古人重合了,最多是這樣。所以說學習經典重不重要?太重要了。你佔有資料太少了,把《傷寒》《金匱》學好,把《內經》也學好的時候,建立正確的觀念之後,要看大量的醫籍,還要有大量的臨證。光說不練假把式,光說不練,說一套做一套,對不起,你這個臨床過不去,不過硬。

7經方之變化——麻黃湯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經方的變化,剛才我們吳老師講的非常得好。麻黃三兩、桂枝二兩、杏仁七十枚、甘草一兩,我把它擺了個圖。「麻黃湯治太陽寒,七十杏仁二桂參,三麻一草只溫覆,用時先把八症觀」,麻黃湯有八個症,何止八個症呢?那是太陽病以後出現了八個癥狀,其他的呢?人昏迷能不能治?剛才講的陽痿能不能治?同性戀能不能治?剛才吳雄志老師講了很多,他是引申。

要知道它的真實義,我們看看:麻黃三兩,桂枝二兩,杏仁去皮尖,看見沒有,去皮尖,不要它的皮。皮去掉以後是白色的,可以入肺。如果用河圖來解的話,是這個意思(麻黃東方,桂枝、杏仁南方,炙甘草北方)。如果說用洛書來解的話,它就剛好一氣周流了(麻黃東方,桂枝南方,杏仁西方,炙甘草北方)。杏仁在《傷寒雜病論》當中有七十枚的,有五十枚的,有四十枚的等等,不是隨便寫的。它代表的是啥?是降氣,肺主治節,主一身之氣。你降哪個氣?降心氣用七,七十枚;降肺氣可以用四十枚;降脾胃之氣用五十枚。大家理解嗎?全是陰陽術數關係。有人問:「誒,老師,他咳嗽呢?」張仲景治喘用的杏仁,治咳不用杏仁。我們現在搞錯了,把杏仁和桃仁搞反了,西方的果子——桃,桃仁我們說活血為主,它的副作用(此處副作用指次要功效,非不良反應)是止咳;杏仁的主要作用是止咳,它的副作用(即次要功效)是活血,常常好多老師跟我們這樣講。其實按照古人的意思來說,不是這樣的。杏仁是南方火的果的籽兒,桃仁是西方金的果的籽兒。大家理解了嗎?所以我們回歸經典,就知道誰說的對,誰說的錯。但是你要想止咳怎麼辦?杏仁加四十枚。七十枚大概多重?十枚大概三四克,把皮尖一去,大概二十克左右。杏仁吃多了會怎麼樣?如果不去皮尖,會中毒,杏仁尖有氫氰酸,我請問一下古人知道氫氰酸嗎?不知道。他去尖的意思是啥呢?尖象徵心的火的象,心往上搏動的時候。火行是空的,他把尖去掉了,象徵這個意思,全是取象比類啊!

8「數」說經方——桂枝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及其加減法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桂枝湯,剛才給大家已經講了。通過桂枝湯,我再往下研究的時候,我發現一個事兒。小建中湯,我們說是桂枝湯倍芍藥加了飴糖,我們是這樣背誦的。但是我發現版本當中的甘草是二兩或者三兩,在桂林古本那邊是三兩,在《金匱要略》裡面也是三兩(《傷寒論》中是二兩)。我一想,張仲景是非常嚴格的,如果說他加一味葯、去一味葯,如果劑量發生變化,他都會說,為什麼單單這裡就沒說呢?那麼甘草會不會就是三兩呢?如果假設炙甘草三兩,若合符節,你看桂枝、生薑、甘草、芍藥都是三兩、十二枚棗。這一擺,(四隅位)三枚、三枚、三枚、三枚,剛好就是三和五的數,剛好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三和五的格局。中醫講方向、講格局、講境界。一倍芍藥了,它的作用馬上就會發生變化。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黃芪建中湯,黃芪再一加。它的加減法當中,「氣短胸滿者,加生薑一兩;腹滿者,去大棗,加茯苓一兩半;大便秘結者,去大棗,加枳實一兩半;及肺氣虛損者,加半夏三兩」。好多人問我:「馬老師,肺氣虛損為什麼加半夏?」我說怎麼著了?古人講恢復臟器本身的功能叫做補,所以半夏降肺氣,氣一降的時候,肺臟本身的功能就會恢復,恢復它本身的肅降功能就是補!所以我們後世和漢唐時候的醫家的想法完全不一樣。為什麼發生變化?因為後世和漢唐以前的時空觀念不一樣。「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這個話是在明朝明確提出來的,古中醫裡面沒有這概念,講的是氣化。後世的補瀉和漢唐以前古人講的補瀉,完全就是兩個層面的東西,除了補味、瀉味,更注重一個化味,出神入化的「化」字。

9仲景與「二旦」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在看《輔行訣》的時候,使我感覺到了一點,就是仲景的黃芪建中湯與《輔行訣》裡面的大陽旦湯幾乎完全一樣,它就是把黃芪的量變成了五兩,加了人蔘三兩。這個方子可以認為是桂枝湯倍了芍藥加飴糖,一變變成了小建中湯,二變變成黃芪建中湯,三變就變成了大陽旦湯。大陽旦湯是升舉陽氣的,「昇陽之方,黃芪為主」。黃芪和人蔘根本就是兩碼事,都說補氣,不對等的,我們用後世的方法解古人的方子,大錯特錯,許多東西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而黃芪這味葯你看它治哪些?它用外科疾病很多,什麼痂、癩、小兒百疾、治諸虛的。黃芪建中湯是調動水液代謝的一個方子,「虛勞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諸不足怎麼理解?氣血津液都不夠的時候,一個黃芪就夠了,它可以把桂枝湯產生的氣血津液,重新輸布一下。用的啥?黃芪,而且只用了一兩半。因為啥?少火生氣。不要給那麼大劑量。大劑量的話,大陽旦湯一下把氣血拿起來了,用了五兩黃芪。能一樣嗎?輕重緩急不一樣,藥物比例不一樣,煎煮方法不一樣,服用方法不一樣,療效千差萬別。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小柴胡湯你看,上下對稱,左右不對稱,多孤單呀。《輔行訣》裡面的大陰旦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芍藥往這裡一放,哎呀,太平衡了。我們通過這種方法,似乎慢慢靠近了古人的思想,似乎慢慢地和古人進行了一個溝通。

10天人地合參思想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東方青龍,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西方白虎,中央勾陳、騰蛇。對應五星,東方太歲,南方熒惑星,中央是鎮星,西方是長庚星,北方是辰星。最早五行是這麼來的,看天以後對應的這個。完了以後日月,對應陽旦、陰旦。這就是四神二旦說,或者叫六神二旦說呀!勾陳、騰蛇在中央。那麼還有二十八星宿在哪?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北方斗、牛、女、虛、危、室、壁。剛好每個地方有七個星宿,七個星宿對應著下面的七個葯。古人是天人地合參的,你看我們的古聖人,中間是伏羲,旁邊的是神農、黃帝,伏羲是青帝,炎帝是火帝,黃帝是人帝。還有金帝金天氏,還有水帝顓頊。古人的東西留到現在為止,都說《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其實是一個各家學說,好多東西丟失掉了,好多前後的觀念不一樣,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大家有感受嗎?讀得如墜雲霧,不知道說的哪一段。你說哪一段呀?都叫太陽、少陽、陽明是吧?名詞都一樣。一會兒講天道的東西,一會兒講地道的東西,一會兒講人道的東西,你要分清楚。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現在的藥理研究發現,芍藥與甘草的劑量比例越接近1:1,那麼它的藥效越好,說明一個什麼問題?還有白虎湯、白虎加人蔘湯,只有按照它的比例,「知六膏斤甘二兩,米加六合服之安」,人蔘三兩這樣的比例,降糖效果是最好的。怎麼調來調去,有些葯沒有降糖作用,一旦加到裡面去,降糖作用就非常好。古人可不知道它降糖不降糖啊,他全部是取象類比,天地之氣全部化為一體,這種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天人地合參的思想。


八、經方病案舉例

光說不練假把式,我給大家舉五個病例,我幾乎全部用的是經方的原方。有人說,馬老師,你不加減嗎?我們看病例,你怎麼加、怎麼減?

1病案一——薏苡附子散治療胸痹案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一個病人叫我去會診,三個月前的舌頭是這樣的情況(舌質紫暗,瘀斑,苔少,薄黃膩,有裂紋),是4月21號去會診的。這個病人反覆胸悶胸痛,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她是腎功能衰竭的尿毒症患者,腎性貧血,代謝性酸中毒,多發腔隙性腦梗死的既往病史。她就晚上發作,發作頻繁,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剛才我們的吳老師給大家講了一個方——戊己丸,戊己丸不一定絕對就能拿下。我今天再給大家講一個方,張仲景就有一個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現成的方子,是什麼?「胸痹,時緩時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桂林古本)。我向很多的研究《金匱》的人請教,我說老師請問一下,「胸痹,時緩時急」是什麼病?他說這是古代的一種病,我說現代人有沒有這種病?他不回答。我說這個病是古代就有的,現在沒有了,還是說古人就有,現在人也有,只是我們沒對應上?他說有可能。我說有可能是哪種疾病呢?又不說話了。我說,老師我冒昧地說下,我不懂西醫啊,我是個中醫,我怎麼看著像不穩定型心絞痛啊?突然間就發作了,而且夜間發作,夜間發作是陽氣不夠的一個表現。怎麼能夠除她這個痹呢?薏米這個葯。所以說胸悶的時候,張仲景不加哪味葯?芍藥。芍藥沒有效。芍藥是把靜脈血拉回來的,桂枝是把動脈的血推出去的。加芍藥幹什麼?沒有用。而要用薏米這味葯,薏米是除痹的。我們一般用來治什麼病?大劑量的薏米可以治療膝關節疼痛。如果少劑量的薏米呢?它可以治療冠狀動脈出現的痙攣。這就是痹呀,這就是古人講的「痹舍於心」嘛。我當時一看,我說我找見了,不穩定型心絞痛,其中一種由風濕而來的,風濕病可以引起這類疾病,或者說和它有關係,能不能用這個方子?這個病人有腎臟病,慢性心力衰竭,我用附子來點她的火,用薏米治她的疼。那麼薏米能幹什麼呢?能除痹。附子呢?《神農本草經》上說能破血瘕。我的理解,破血瘕就是治血栓,大家理解我說話的意思了嗎?

所以大家知道了嗎?大小續命湯這裡有沒有附子?麻黃打開他的玄府,桂枝溫通他心陽的,後面要加附子進去。完了還不夠,還加當歸、川芎這類葯。要防止它從少陽傳變,用黃芩把它截斷;往陽明去的話,就用石膏截斷;如果說它往厥陰方向在走的時候,用川芎來進行截斷。中氣不夠的時候,五臟六腑之陰不夠的時候,用人蔘來進行治療。麻黃量大的時候,會出現的心慌,還有一個症大家知道嗎?尿不下來尿。趕快加一個葯,防己。你看小續命湯不就這麼構成的嗎?所以你就明白了,它其實是六經通治,他沒有往這個方向去,你也可以用的,這個人來了,你如果不懂了,你把這個葯給他就行了。

吳老師考慮有人對麻黃敏感,你用啥?九味羌活湯啊。不用麻黃湯,用九味羌活湯可以治療。我曾經對比麻黃湯和九味羌活湯,法式是完全一樣的法式,只是兩個人說的不一樣,各自解釋的不一樣,你把它們匯通了,或者說你要把中醫內部的東西,至少像剛才吳老師提的匯通。我是一個純中醫,我經常在揣摩,至少中醫內部裡面好多學說是怎麼回事。所以你站在那個角度可以看到什麼?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風景,所以你要盡量站得更高一點,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天天在那不停地背《傷寒雜病論》,正背、倒背,比賽背書,然後獲一等獎、二等獎,獲完獎之後,見到麻黃湯不會用,見到桂枝湯不會用,書獃子氣十足,不可取。我們只要把古人東西化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化成自己的,如同己出,效果才好呢。

大家看我怎麼用的?我也不會創造發明,只會「胸痹,時緩時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當時他們請我去會診。我去幫他們查房的時候,他們給我講一大堆病史。我說不用講,她想幹啥?她就是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以後不能出院,她在我們醫院已經待了幾個月了,只要出院兩天,保准第三天要回來,乾脆就在醫院住著。我說這麼嚴重啊?他說「別的病我們控制得很好,就這個病我們沒有辦法處理」。我說「胸痹時緩時急者」,哪個方子?沒有人知道。我說我們老百姓知道,「薏米附子散主之」。怎麼辦?剛好有顆粒劑,把薏米和附子一倒,就這麼喝,隔三差五。老太太喝完以後怎麼樣?三副葯以後明顯好轉,可以下地開始走走路了,而且睡眠非常好。到今天我來的時候,昨天還回訪了下,再沒有進醫院。說「你的那兩包沖劑太好了,到現在也沒犯」。到頭來驗證了「胸痹,時緩時急」,這個方子至少可以治這個病。

2病案二——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發作性睡病案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我們再看看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發作性睡病。剛才有老師講治嗜睡病。發作性睡病是睡眠病裡面最難治的,這人可以到什麼程度?你要說話稍微慢一點,他就會睡著;開著車會睡著,多可怕;走著走著也會睡著。這個病人來了,他是什麼原因出現的問題?我們如果按照條文來看,完了,病一個都沒有符合的,「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他根本就沒有一條符合。他是啥問題?少陰樞機,他這是水火升降的這個樞機出現了問題。我們用了麻黃附子細辛湯,後面我用了麻黃30克、附子30克、細辛30克。他說,「馬大夫,用這麼大的量」?我說,病在這擺著。你煎的時候要久煎,把蓋子打開,要煎一小時,然後才敢喝,分三次喝。後來病人明顯好轉,下午就不瞌睡了,上午還是有想睡眠的感覺。大家看這個病人,我們用的不是條文,用的是它裡面的病機呀。

3病案三——理中湯治療遺尿案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理中湯治遺尿的病。我們先用炮姜甘草湯,甘草和炮姜4:2的比例。等遺尿好了以後,用湯劑後怎麼鞏固?理中丸吃去。這孩子流口水。經常尿床的小孩有個特點,愛流哈喇子,大家可以去觀察。我一看她流哈喇子,就問她媽媽這孩子是不是晚上愛尿床。她說「對,對,對」。為啥?這就是脾不固攝的問題。實際上核心的葯就是乾薑、甘草。

4病案四——五苓散治療腎衰、癲癇案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五苓散的病人,我去查她的房,這是一個病房的病人。那病人看見大夫來了,開始不理大夫,忽然就要倒了,大夫趕快一下把她托起來,一下就抽起來了,然後她嘴巴、面部肌肉不由自主地跳動、抽動。他說這是面肌痙攣,講一大堆。剛好那天我去會診,會診以後,他說用了利尿劑這些東西了,她身體還抽著呢,這病就沒好。我說,這是啥病?他說癲癇。我說這是中醫的啥病?面面相覷。我告訴大家,這是中醫講的水癇,就是癲癇,因水而成的癇。我說水癇,我剛說完他就說,「馬老師,我們用過利尿劑了」。我說你用的啥?速尿什麼的給我講了一大堆。我說五苓散是利尿劑對嗎?他說對。我說你把五苓散看小了,它不只是利尿劑。用五苓散,因為臉上有點浮紅,而且你用大量利尿劑了,小便還是有問題,加一個葯——知母,來補肺、胃、腎之陰,同時還有消腫利水的作用。你看,五苓散加了知母,你看我的比例都在這,我不會創造,我只會繼承古人的東西。你看,我們後面又加了一味葯——黃芪。因為她越來越好,問我怎麼治?吃了兩三副葯以後,開始說話就正常了,嘴巴、眼也不跳。病人說:「太好了,這個療效。」怎麼鞏固?依然用五苓散,因為啥?她癥狀消除了,病沒好。我們加了黃芪18克。為什麼加黃芪?黃芪昇陽,她的體型是個黃芪體型,然後靠陽氣調動水液的代謝輸布,所以加了黃芪。五苓散講的「病人臍下悸,吐涎沫而頭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

5病案五——烏梅丸治療厥陰病案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最後一個烏梅丸證的患者。病人來了,她是宮外孕的病人,她說輸卵管不通,給我講了一大堆,舌質有裂紋,有舌下絡脈迂曲等等。我們怎麼去治呢?她說輸卵管不通,我就治輸卵管不通嗎?那請問和西醫有啥區別?沒有。我一看這個人,她是一個厥陰病,她出現了不寐,胃不舒服,有癥瘕、帶下,從六經的角度來說,是厥陰病的範圍。我把烏梅丸改成湯,看看比例劑量,就是按照原方比例劑量。病人服藥以後睡眠好了,大便也成形了,白帶量也少了。請問書上寫烏梅丸治白帶了嗎?沒有。你可以解釋,「厥陰絡陰器」什麼的,怎麼解釋都行。關鍵你知道厥陰是闔嗎?闔了以後,她的陰陽二氣自和了,陰陽二氣自和了,人體自然就把不通的地方疏通了。就是說,調氣化在方證之前,辨證的尖端是方證。疾病要從氣化的角度去考慮,病的整個過程要看清楚,證只是它的一個橫斷面,脈是當下的狀態,所以脈在病後面,在證之前,有些通過脈就能夠體察。還有,這個脈不要跟我講只是摸幾個脈,還有天人地的關係這個脈絡叫脈。


小 結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我們看看古代的醫生,真不容易,得會哲學、陰陽五行、周易八卦、黃老之學、儒家五常,還有釋家、道家的東西,九宮象數、八字飛星、河圖洛書易經、干支甲子、五運六氣、天文地理、曆法氣象。既懂醫理,還懂術數。醫術裡面,你得懂藏象、疾病、診法、治法一大堆。「天人地合參,神氣形同調,病脈證並治。」還得懂得大醫情懷,要眾生平等,要普救含靈之苦,整個就是一個聖人的境界啊,不是一般人所能學。你看古代的學醫的流程,師父帶進門,三年抓藥,三年讀書,三年侍診,加起來就九年,很容易就十年以上了,十年才能獨立行醫呢。我們現在搞完馬上就要教別人怎麼成為博士,博士之後馬上就要去晉職稱,晉完職稱以後才開始行醫,差遠了去了。

所以中醫的思想,我總結了三句話:天人地合參,神氣形同調,病脈證並治。我們怎麼去做到呢?「情通聖賢、意通聖賢、心通聖賢。」

謝謝大家!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整理校對:采采 陳劍城 溫昊天

審核:馬新童中醫傳承工作室

編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來源於馬新童老師2018年5月在「全國《神農本草經》與經方臨床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的學術報告整理,由「中醫家」協助整理編校。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 歡迎投稿:bianjibu@zhongyijia.com.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