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現中醫|黃波:規範化辨證論治,做一名現代中醫

發現中醫|黃波:規範化辨證論治,做一名現代中醫

採訪嘉賓

發現中醫|黃波:規範化辨證論治,做一名現代中醫

黃波,男,江西南昌縣人。2003至2008年於廣州中醫藥大學攻讀本科,獲得中醫學和針灸推拿學雙學位,2008年以第一志願報考江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拜入劉英鋒老師門下,跟師閱讀整理了大量有關姚荷生學術思想文獻,真正步入中醫辨證論治之門。2011年畢業後至今工作於江西省中醫院急診科,為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適應學科發展,2016年報考江西中醫藥大學攻讀劉英鋒教授博士學位。

臨床經歷:2011年畢業至今一直工作於急診科,有大量機會接觸急性外感熱病及危急重症,積極運用中醫經典辨治臨床所見疾病,並主張中西匯通,針葯結合,對急性內科疾病具有一定的實戰經驗。諸如針葯並用治療外感發熱、泌尿結石急性發作、腸癰、膿毒症等。

教學經歷:2011年開始同時成為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教師,主講《傷寒論》、《溫病學》,每年授課課時約100節課時。

研究方向:稟承姚荷生、劉英鋒學術思想,研究中醫經典辨證規範化研究,重視疾病證候分類,不斷挖掘整理基於臨床事實的診斷與鑒別診斷素材。

引 言

高考前針灸退熱,埋下求學中醫緣;急診科針葯並用,辨證辨病相結合;從臨床到教學,身份自由切換;本科雙學位、考研、讀博,學霸之路步步升級……今日中醫家對話青年中醫黃波,一起看既沒有家學背景,也沒有從小勵志學醫的一位普通中醫學子是如何成長為謹守規範化辨證論治的青年中醫!

-- 對 話 --


高考前針灸退熱,冥冥中命運安排

中醫家記者:

您是因何結緣於中醫的,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黃波老師:

在我剛接觸中醫的時候,沒有那麼偉大的理想抱負。沒有家學背景,也沒有從小勵志去學中醫。但是有一個小小的誘因。我在高考前夕有一次感冒發燒,去當地醫院去輸液,但是沒有治好,於是,我媽媽讓外公給我扎針,外公給我扎完針以後,我的燒就退下來了。但是當時我並沒有立志去學中醫,只覺得中醫針灸是一門可以治病的技術。

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首先是考慮將來做一個老師。以前填報志願可以選擇提前批次,我的提前批次選擇的是師範類大學,遺憾的是錄取分數線比較高,沒有順利錄取。我的第一志願填報了廣州中醫藥大學,恰好分數線夠了,就這樣被錄取了,後面的第二志願填報的是和中醫沒有關係的專業。命運就是這樣神奇,我進入了廣州中醫藥大學學習中醫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是非常不錯的。在大一的時候,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當時任課老師要求我們撰寫論文,那個時候純粹就是找幾本相關書,選擇幾段相關內容,拼湊成一篇文章,就是抄襲,對中醫也並不是非常感興趣,純粹是一種為了完成考試而去記憶所謂的考試重點內容,後來讓我喜歡中醫的,是上了劉敏老師講授的《傷寒學》這門課,劉敏老師是從我們江西這邊過去的老師,中醫家之前也採訪過他(《發現中醫 | 劉敏:恩師家人成就我的中醫路》)。劉敏老師講課時摻雜感情色彩較少,比較客觀,溫文爾雅。不照本宣科,會結合自己的臨床體會探討《傷寒論》的相關證治內容,我開始覺得中醫是一門比較有意思的學問,可以解決實際問題。

從那時起,我才開始積極主動花心思學中醫,開始會主動去思考中醫的各種問題,也開始查閱許多教材之外的文獻內容。也會嘗試去使用中藥治病,記得第一次開方是給我媽媽開,當時的癥狀是發燒伴倦怠,開了三仁湯原方。當時是電話遠程問診,脈都沒把,還好運氣比較好,被我蒙對了,我媽媽吃完葯當天晚上就出汗然後燒就退了。當時很受鼓舞,開始更努力地學習中醫學。

針葯結合互補充,急症針刺有優勢

中醫家記者:

您在大學本科時非常優秀,獲得了中醫學和針灸推拿學的雙學位,在工作以後也主張針葯結合。在急診科就常常使用針刺的方法處理急症?

黃波老師:

中醫學跟針灸推拿學是兩個不同的專業。當時我們班有十多個人想輔修針灸推拿學,達到了學校開設輔修的條件,於是學校專門成立一個針灸推拿的輔修班。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時間學習針灸推拿學的專業課程。機會來之不易,所以我學得也相當認真,有時候感覺針灸推拿學學得比我的中醫學還要好。後來我也一直沒有放棄用針灸治療,因為開中藥有時候很不方便,但是針灸相對方便。

特別是當我畢業以後留在急診科工作時,深有體會,針灸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治療手段。你想像一下,在急診科那樣的場景,除了那種非常危重,生命體征都不平穩的病人,可以直接用搶救室的葯。一般急診病人來了之後,還是有一個繳費、檢查、取葯的過程,這個時候,針刺就派上用場了。在急診室運用針刺的機會比較多,經常能夠迅速緩解患者癥狀。

舉一個常見的例子,感冒發燒頭痛,對於風寒表證,或者有風的,你針刺一下風池、風府,可能一分鐘不到,患者的這種頭痛頭昏的癥狀就可以得到迅速緩解。另外,上感出現咽喉疼痛,點刺少商也比較有用,針灸給病人帶來了舒適的治療體驗,也緩解了醫生對於診療的緊張感。

還記得有一次我值夜班,有一個落枕的病人去急診科看病,她的癥狀是頭項僵痛,轉不了頭。剛開始她先去骨科看病,建議外塗扶他林軟膏,然後告訴她回家休息,自行痊癒。當時病人非常痛苦,她在家裡已經等了整整兩天,但是沒有痊癒的跡象,頭一直轉不了。患者問有沒有現在能夠減輕疼痛的方法,當時骨科醫生叫我給他針灸,然後我問她,怕不怕針灸?她說不怕,可以試一下。於是我辨證後給她針刺了重子、重仙,還有十二正經的至陰穴。留針一到兩分鐘以後,患者說她的頭痛已經減輕了五分,頭頸已經可以轉了,今晚上可以比較舒適地睡覺。然後我也開了幾包中藥給患者。兩天之後患者來複診,基本上就痊癒了。

舉一個病情比較急的例子,比如說泌尿系統的結石,這種結石疼痛其實是很痛的,一般都要打止痛針。根據目前的從醫經歷來看,對於腎絞痛,我還沒有完全的把握一針下去可以使疼痛緩解,但是對於結石在輸尿管下段或者是中下段時,針刺還是有一定作用的。有一次,一位中年婦女小腹疼痛,後來檢查發現是輸尿管下段結石,她的小便不通。在《黃帝內經》的指導思想下,針刺了手太陰肺經的魚際穴,針下去之後,患者感覺腹痛的癥狀明顯改善,然後我就留針去處理其他病人去了。等到我轉身過來看時,她說她已經去廁所解了一次小便出來了。

再嚴重一點,像哮喘的病人,包括慢阻肺伴呼吸衰竭喘氣來的病人,這種病情比較緊急,在治療的過程中要一邊輸液、一邊給氧。在患者家屬去交費、取葯的過程,大概二三十分鐘,在這段時間裡可以同時給病人針刺相關的穴位,很多時候對癥狀有所緩解。當然不是說針刺能夠把這個病治好,這不符合客觀事實,但是針刺對癥狀的緩解確實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以我在急診時經常針葯並用,針葯是相互補充的。

規範化辨證論治,急診科運用注意

中醫家記者:

您在研究生期間跟隨江西中醫藥大學劉英鋒老師學習規範化辨證論治體系,能否結合在急診科的工作經歷,跟我們分享一下在急診中如何做好規範化辨證論治?

黃波老師:

規範化辨證論治結合臨床上的急症來講,我覺得主要從以下兩個角度去談一談。

首先,要注意區分舊疾與新感。患者來急診科就醫時一般都是急性發作的疾病,但是他們可能平常具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然後伴隨著發燒、肚子痛、頭暈等癥狀,也就是說舊疾加上新疾,或者即病人同時具有內傷和新感癥狀。在治療這種疾病的時候,我們就要想想,辨證論治需要注意什麼。

舉一個例子,患者平素體內有比較重的濕氣,舌苔偏厚膩,但是突然外感風寒,出現發燒、怕冷、肢體酸痛等癥狀,來醫院急診科就診時,看到舌苔厚膩,如果單純根據這些癥狀來判斷的話,你可能會理解患者感冒時受了濕邪,但是這樣就容易做出一些誤判。醫生必須要分清楚,患者是外感濕邪,還是素體存在濕氣,在這裡涉及到很多鑒別病證的方法,即辨證論治。規範化辨證論治後,醫生會開一些辛溫的葯,來發散外面的風寒,甚至都不需要用到羌活、獨活等祛風除濕的葯。有的時候,醫生會開九味羌活湯、敗毒散,風寒濕一起祛除,當然,這種治法也可能會有效果,但是九味羌活湯發汗的力量比較強,發汗太過容易造成表虛,甚則入里。所以急診科治療急症時,要特別注意規範化辨證論治。

另外,醫生給患者開藥時不能一下子開五包七包,一般最好一兩包,中病即止。患者服藥的方法也不必拘泥一天吃一包,有的時候根據病情,一天吃兩三包也是可以的。按照《傷寒論》的方法,如果患者的疾病沒有完全緩解,可以再進一劑,甚至可以再進兩三劑,這與治療內傷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不是說一包葯開下去,然後就分早晚兩次吃,在服藥劑量上也是不一樣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另外一點,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有的時候患者給你的描述就是腹痛,你可以按照常規的方法判斷到底是受了寒還是氣滯血瘀,但是在辨證之前需要分析清楚病症,我現在講的病症更多的是現代醫學的病症。在急診科,我遇到過因上腹部疼痛來就醫的病人,他的腹痛不是特別嚴重,但是通過檢查發現是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瘤是很危重的疾病,這個病是很危急的,還有一些老年人因為肚子痛、牙痛等問題前來就醫,經查體後可能都是一些不典型的心絞痛。所以說,急診科的辨證論治需要和辨病相結合,正確診斷病種,有助於了解該疾病的危重程度和預後轉歸。如果在急診中誤判了病情,很容易出醫療事故。


醫患關係須共建,相互支持與理解

中醫家記者:

談到醫療糾紛,您在急診科工作覺得醫患關係怎麼樣?

黃波老師:

我是2011年到急診科工作,到現在已經七年了。雖說還沒有遇到過行為暴力,但是語言暴力我接受過很多。比如說,喝醉酒的患者,可能因為喝得比較大,稀里糊塗的,失去理性,對醫護人員是很不友好的態度,指責、訓斥等。比如,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有的時候醫生儘力了,但是沒搶救回來,有些家屬一時間難以接受,會出現一些語言暴力。但是絕大多數患者還是比較友好的。

在急診科工作有時候挺累,但是在搶救病人的過程中,比如心肺復甦,我和身邊的同事一致認為體力上的累不是最累的,真正感覺到累的地方,是怕患者的不理解和誤解,甚至醫療糾紛。身邊也有同事在工作中產生醫療糾紛,需要承擔一部分責任,這種事情對醫生來說,心理壓力是蠻大的。


臨床教學互切換,理論實踐相結合

中醫家記者:

您在研究生畢業後,工作的同時也成為了中醫臨床基礎調研室的老師,主講《傷寒論》《溫病學》等。您覺得在臨床工作和給學生講課的時候,側重點有什麼不一樣?怎麼樣才可以在教學和臨床中自由的切換?

黃波老師:

對於這兩者的切換,我覺得很輕鬆。我很榮幸自己既是一名醫生又是一名老師。《傷寒論》、《溫病學》這兩門課主要是專門針對外感、急性病的課程,多年來的臨床經歷給我理解這兩門課提供了紮實的實踐基礎。有時候我能從臨床中得出與教材不一樣的見解。比如說,教材中說「熱入營分」的一個指標是「身熱夜甚」。從臨床來看,很多「身熱夜甚」的病例其實都不入營分的。經過查閱相關入營分的古籍,發現在葉天士的《溫熱論》中沒有提及「身熱夜甚」,而記載的是「心神不安、夜甚不寐」,主要講患者在晚上的時候心煩、煩躁不安,甚至失眠。我以為這樣來判斷營分會更符合臨床事實。

在課堂上,我也經常和同學分享臨床與教材相結合的案例,讓教材以客觀事實的形式呈現出來,讓他們知道在臨床中應該怎樣運用,而不是單一地按照教材的觀點來講課。讀經典一定要結合臨床實踐去理解,這也是我們老師,一直強調的理論結合實踐。因此我認為教學和臨床是相互補充的,臨床工作是我上好這兩門課的基礎,只有把臨床案例結合教材解讀,這樣講課才會更加生動。如果單從書本去解讀的話,其實挺乏味的。


繼續深造攻讀博,學術臨床互提升

中醫家記者:

您在研究生畢業去醫院急診科工作多年後,又回到校園攻讀博士。出於什麼契機,讓您選擇繼續深造?您覺得是臨床實踐重要,還是知識和學術思想積累比較重要?可以分享一下您的觀點嗎?

黃波老師:

其實兩者都很重要,相互補充。學術思想來源於臨床實踐,臨床實踐需要學術思想去指導。臨證七年,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多發病,但是也有很多治療效果不滿意的疾病。我博士報考的還是碩士導師——劉英鋒教授。希望繼續跟師學習,紮實中醫理論,深化學術思想,提高臨床水平。

很多人讀完碩士繼續讀博士,可能是為了更好地就業。但是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在讀博士之前最好有一段豐富的臨床閱歷和實戰經驗。因為博士更注重培養的是一種思維,比如說現代醫學倡導的科研思維,不管是哪種思維,其實都是培養一種思考的能力。我認為思考不是說憑空坐在那裡就能思考出來,它一定要建立在你的臨床閱歷和臨床經驗基礎上,這樣思考出來的方法和看問題的角度會更符合臨床實際。如果只運用書本的理論知識去臨床實踐,我感覺還是比較困難的。


寄語中醫家家人

中醫家記者:

您是中醫界的後起之秀,對於同樣年輕的中醫家,或者剛剛出走校門的杏林學子,有什麼話可以和我們分享嗎?

黃波老師:

劉英鋒老師之前做過關於名老中醫成才經驗的總結,包括在世醫家的採訪和古代醫家的文獻總結,他得出了六個要素。第一信中醫,第二讀經典,第三重臨床,第四拜名師,第五多總結,第六講悟性。我覺得大家可以去落實這六個方面,堅持下去應該就能做出成績。我現在也還在學習階段,一直不斷地讀書、臨證和總結。

中醫家記者:

感謝您的分享,同時也非常感謝您接受中醫家的採訪。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