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詩·古曲·新詞:湖山風雨星依稀,春江花月夜賞析

名詩·古曲·新詞:湖山風雨星依稀,春江花月夜賞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初著名詩人張若虛的代表作,它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來,它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聞一多先生曾盛譽它為「詩中之詩,頂峰上的頂峰」。

當下,廣大詩友對唐詩《春江花月夜》耳熟能詳,交口稱譽;但是,對古曲《春江花月夜》可能偶爾聆聽過,故不甚了解;而對當代詞作家根據唐詩和古曲改寫的新詞《春江花月夜》可能知之更少。為此,本文試就《春江花月夜》由名詩到古曲、再到新詞的演變過程以及詩詞曲的完美結合作以賞析,與廣大詩友共享。

名詩——意境空靈 典雅絕美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在張若虛之前,南朝陳後主和隋煬帝都曾以《春江花月夜》為題寫過古體詩。陳後主的詩已失傳,隋煬帝的二首五言古詩尚存。其一為:「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如將張詩與這首詩比較,可清楚地看出張若虛在創作時是受到這首詩啟示的。張之《春江花月夜》全詩如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往景物詩、哲理詩、愛情詩的表達方式和創作理念。它將詩情、畫意、哲理融為一體,通過對「春江花月夜」的生動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了人間純潔的愛情。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來寫,又以月為主體,展現出一幅美輪美奐的生動畫卷。全詩由情入景,最後以景結情,形成了一個情、景、理有機統一的完整境界。在這個境界中,情是升華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全詩以月、水為經緯,以春為質地,以花為圖案,以夜為底色,織就了一幅光彩斑斕的春江月照圖。賞讀全詩,細品其味,我們的心立刻被帶入那個靜謐、甜美、幽雅的天地,我們的心靈也會得到凈化和慰藉。它會使我們忘情地陶醉於春江之干、花林之中、月光之下。

當我極盡才情盛讚該詩時,不禁為它未被入選世人皆知的《唐詩三百首》而倍感遺憾。愚以為,象《古從軍行》(李頎)、《洛陽女兒行》(王維》等樂府詩在藝術造詣方面皆遜色於此篇,但卻入選了三百首。真不知當年蘅塘退士(三百首的編撰者)據何為取捨!但即便如此,《春江花月夜》仍膾炙人口,為後世稱道不已。

古曲——氣韻優雅 餘音繞梁

一首好詩問世,必然不脛而走,為世人傳誦吟詠。《春江花月夜》傳世後,當然受到歷代文人雅士的青睞和樂壇知音善才的推崇。據考,樂曲《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大麴,名為《夕陽簫鼓》。後人感於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潯陽江頭夜送客」一句詩,將其改為《潯陽夜月》。樂譜最早見於清中期鞠士林(1736—1820)的傳抄琵琶譜以及光緒年間吳畹卿的手抄本。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將其改編為民族管弦樂,更名為《春江花月夜》。建國後,又經多次整理改編,使其日臻完善。特別是中央樂團著名指揮家彭修文將其改編為管弦樂曲後,其詩情畫意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並經常在國際樂壇上發出奪目的光彩。此曲作為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作之一,還出現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毫無疑問,它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這個樂曲分為十段,即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和尾聲。全曲宛如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它把春天迷人的夜晚,東山升起的明月,江面盪起的小舟以及兩岸輕輕搖曳的花影等大自然的瑰麗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整個樂曲借用原詩的意境進行演繹,一唱三嘆。溫柔的弦音撩撥起寧靜的空氣,暮鼓送走夕陽,人們架起輕舟,在平靜的春江上漫遊;兩岸青山滴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蕩月,槳櫓添聲。江南的秀美與詩句的雋永,柔柔地融入委婉質樸的旋律和流暢多變的節奏之中。音樂悠揚溢美,節奏行雲流水,配器晶瑩剔透,演奏絲絲入扣,使人聽後無不如醉如痴,回味無窮。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目前,《春江花月夜》這一古曲已得到廣泛傳播。在中華大地,在有華人生活的五大洲,它的旋律都時常回蕩在人們的耳邊。其演奏方式,也由當初的琵琶曲,改編成由多種器樂演奏:如民樂合奏、管弦樂合奏、江南絲竹合奏、廣東音樂合奏、古箏獨奏、二胡獨奏等。建議詩友們閑暇時多聆聽這支堪稱民族音樂之魂的絕妙樂曲,它一定會激發你的創作靈感,從而寫出精緻華美的詩篇來。

新詞——師古翻新 珠聯璧合

近現代以來,一首歌曲往往由歌詞和樂曲組成,有詞無曲或有曲無詞不稱其為歌。但在古代,確實存在詞(詩)曲不同時產生的現象。有的是前人成詩,後人譜曲;有的是先有樂曲,後人填詞。如中國十大古琴曲之一的《陽關三疊》,是根據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譜寫而成的。這首樂曲雖產生於唐代,但曲譜到宋代失傳,現在所見到的古曲《陽關三疊》是由一首琴曲改編而成,最早載於明代的曲譜中。新中國成立後,被改編為混聲合唱,分三大段。每段歌詞都對原詩加以修改,增加了引句和副歌。李白的《關山月》(明月出天山)也為後人譜曲傳唱。最早的曲譜見於1768年的《魏氏譜》中。20世紀五十年代初,作曲家夏一峰、楊蔭瀏將其重新配曲,並得以流傳。

《春江花月夜》樂曲雖傳之彌久,但是否與原詩相匹,今人不得而知。到了20世紀末前後,伴隨國學的復興和傳統詩詞、古典音樂的回歸與傳承,有些詞作家和音樂家開始注重傳統詩詞與民族音樂的結合與創新,有的為傳統詩詞譜曲,有的為古典樂曲填詞。《春江花月夜》新詞由此應運而生。

為名曲《春江花月夜》填詞的詞作家是王健。她生於1928年,是當代著名的女詞作家,其代表作有《綠葉對根的情意》《小小的我》《讓世界充滿愛》《歌聲與微笑》《歷史的天空》等。她與另一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女作曲家谷建芬是「黃金搭檔」。她們合作了十五年之久,其中歌曲《綠葉對根的情意》和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插曲《歷史的天空》(毛阿敏演唱)被廣為傳唱。

《春江花月夜》的新詞是:江樓上獨憑欄,聽鐘鼓聲傳,裊裊娜娜散入那落霞斑斕。一江春水緩緩流,四野悄無人,惟有淡淡襲來薄霧輕煙。看,月上東山,天宇雲開霧散,光輝照山川。千點萬點,灑在江面,恰似銀鱗閃閃。驚起了江灘一隻宿雁,朴愣愣飛過了對面的楊柳岸。聽,清風吹來竹枝搖,搖得花影零亂,幽香飄散。何人吹弄笛聲、簫聲,簫聲、笛聲,和著漁歌,自在悠然。欸乃韻遠,飄向水雲深處,蘆花岸邊,唯有漁火點點,伴著人兒安眠。春江花月夜,怎不叫人留連!

由於《春江花月夜》先有名詩,後有麗曲,故為之填詞必須兼顧詩的內容和樂曲的旋律。總的看,新詞涵蓋了原詩的主要內容,詮釋了古曲的絕美韻律。全詞分為四段,不僅完全表現了春、江、花、月、夜的壯美景色,而且將原詩中所描寫的清風、鐘鼓、落霞、春水、煙霧、樹影、離人、飛雁等都一一展現出來,其中有綜合、有取捨、有創意。為適宜演唱,作者在配詞時,充分凸顯了樂曲抒情、唯美、靈動的基調。「看,月上東山……」和「聽,清風吹來……」兩大段最能體現樂曲的優雅氣韻和舒緩意境。總而言之,新詞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緣詩得句,依曲填詞;詞曲相宜,珠聯璧合。新詞配古曲,再由著名歌唱家彭麗媛等演唱,聽起來確有心曠神怡,如臨其境之感。詞曲相得益彰,歌聲珠圓玉潤,每聆聽一次,都會使你置身於良辰美景之中,彷彿在享受一席難得的精神盛筵。

通過對《春江花月夜》名詩、古曲和新詞的賞析,我們應該得到以下幾點啟示:第一、詩詞與音樂密不可分。詩可長吟,詞可高唱,詩人可在吟唱中悟出詩詞的深意和眞趣。第二、詩人應與音樂結緣。詩人可以不精通音樂,但必須懂得音樂,進而走入音樂。第三、古人云「功夫在詩外」。我想,「詩外」最近的或許就是音樂。讓我們為繁榮詩詞創作而走進充滿無窮魅力的音樂聖殿吧!

作者簡介:任紹德,字夢軒,1944年12月生,遼寧新民人,早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退休前長期從事宣傳工作和高等師範教育工作,致力於文學、新聞、歷史等方面研究,公開發表有關論著40餘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學習創作舊體詩詞和楹聯,研究詩詞創作理論,現已創作詩詞曲1300餘首、楹聯300多副,並撰寫詩詞論文、評論20多篇近12萬字。作者著述有:2006年,《夢軒詩文選》出版;2012年,詩詞聯選集《世路漫吟》面世;2015年,選編了《當代遼詩三百首》;2016年,參與了詩詞集《三友吟聲》的出版。作者現為:中華詩詞學會、遼寧省詩詞學會會員,《遼海詩詞》執行主編,撫順市作家協會主席聯絡員,撫順市詩詞楹聯學會顧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丐丏讀札 的精彩文章:

TAG:丐丏讀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