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國有油氣公司推進管道資產合併 這意味著什麼?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經過多年醞釀,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有望從設想變為現實。
彭博社11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監管機構計劃在今冬前宣布,將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擁有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資產合併,價值高達5000億元人民幣(780億美元)。
報道截圖
據介紹,新組建的管道公司被臨時命名為中國管網公司(China Pipelines Corp.),改革方案將分三步進行:
首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海油將其所屬管道資產和員工剝離並轉移至這家新公司。各自管道資產的估值確定在新公司的股權比例估值在3000-5000億元。
隨後,國有投資基金和私募基金將為其注資,將三大石油公司持有的合併股份降至約50%;
之後,公司可能會謀求上市。不過,「由於這份提案未被最終確定,因而可能會出現變化。」
目前,國家發改委、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及三家國有能源公司均沒有作出回應。
巨型渠道公司或將問世
去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文件(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幹線管道獨立,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實現油氣幹線管道、省內和省際管網均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公平開放。
之後有關組建「國家天然氣管道公司」消息便不時傳來:根據《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截至2020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3137億立方米,複合增長率為9.7%。為提高我國天然氣使用量以及讓國有能源企業更有效率,組建天然氣管道公司已成了「必選項」。
而此次彭博社報道稱,「三桶油」推進管道資產合併,涉及石油和天然氣管道。
對於單獨設立油氣管網公司,可以追溯到2010年,國家發改委提出「管道獨立」的設想。《經濟觀察報》報道,在2013年8月中石油腐敗窩案爆發後,國家發改委召集石油公司的代表開會,討論油氣管網獨立的可能性。「管道獨立」開始逐漸被企業重視。
2013年10月,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與國家能源局、商務部就有關石油天然氣領域放開等問題進行座談,民間資本進入石油領域的訴求得到了國家能源局的響應。
一旦「管網公司」成功組建,在我國油氣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將形成類似「國家電網」、「中國鐵塔」的巨型渠道公司。屆時,我國油氣行業的「三足鼎立」格局將被打破。
管道資產價值將被重估 油氣市場化改革加快
華爾街見聞援引光大石化化工裘孝鋒團隊的話稱,管道資產剝離和引資上市,首先將帶來中石油和中石化旗下管道資產的價值重估。
以最近一期的中國石化川氣東送管道引入戰略投資者為例,2016年中國石化川氣東送管道總資產為196億元,凈資產為18.35億元,凈利潤為24億元,整體估值是456億元,相當於19倍PE。
對中國的石油行業來說,也會迎來大重估。截止2017年,中國石油天然氣與管道板塊的總資產是5192億元,板塊凈資產是3992億元,息稅前利潤是500億元(進口氣的虧損不承擔),光大裘孝鋒團隊認為,重估以後的價值至少是4000-6000億元。
此外,裘孝鋒認為還將使油氣領域市場化改革加快。油氣管網資產的合併獨立,意味著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加快,有利於解決進口氣的虧損問題,也意味著包括中石化銷售公司的上市加快。
《21世紀經濟報道》稱,有業內專家指出,通過不斷的股權稀釋,中石油對全國管網的控制權將越來越弱。國家管網公司並不是管道的具體運營者,但是它可以通過股權的力量達到打破壟斷的目的。
此前,山西煤層氣民企曾向國家能源局反映,他們採集的煤層氣資源因沒有管道輸送,只能在山西當地消化。「我們曾向中石油提出申請,期望能夠借陝京管道供應北京燃氣市場,」有不願具名的民企負責人稱,「但是幾經波折,中石油以管道運能有限為由拒絕了。」
中國現有的天然氣長輸管網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三家擁有。中石油在國內油氣管道中的佔比最大,占油氣總管道的68%,占天然氣管道的76%、原油管道的69%、成品油管道的43%;其次是中石化,約佔10-15%;再者是中海油,主要是天然氣管道。
對於合併的受益順序,裘孝鋒認為依次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美國超級計算機奪回世界第一 速度超「神威」60%
※「不限量」套餐藏貓膩,這家運營商先認錯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