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在千年漫長的黑夜中,他是第一個醒來的藝術復興者!

在千年漫長的黑夜中,他是第一個醒來的藝術復興者!

14世紀的佛羅倫薩,整座城市中瀰漫著天才出沒的氣息,這裡的人天生就長著一副傲嬌臉。

1266年,一位開天闢地的藝術大師出生在佛羅倫薩,他就是被稱作西方繪畫之父的喬托·迪·邦多內(Giotto di Bondone,約1267年-1337年1月8日),喬托的父親是一名鐵匠,技藝十分精湛,在業內享有一定的威望。

而喬托的愛好比他爸要來得文藝一些,他小時候經常出去放羊,每次羊一放出去,他就找塊石頭在上面畫畫。

有一天,享譽佛羅倫薩的畫家奇馬布埃碰巧路過,發現這個孩子骨骼精奇,是個學畫的好材料,就收他作學生。

有一回奇馬布埃不在家的時候,喬托來到老師的一幅沒完成的畫前,很仔細地在上面畫了一隻生動無比、精美絕倫的——蒼蠅。

老師回來看見有隻蒼蠅落在畫上,過去手舞足蹈了半天也趕不走,才發現竟然是畫上去的。

奇馬布埃的《寶座上的聖母》中的聖母僵硬地坐在中央,天使們嚴格對稱地分列兩側,所有人物像小學生一樣呆萌地歪著腦袋,直視著畫面外的觀眾。

二十幾年之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喬托,創作了一幅同樣題材的作品。在那件作品中,他沿著導師指明的方向,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寶座上的聖母

聖母坐在一個精美的哥特式寶座上,她那前所未有的強大氣場來自雕塑般堅實而厚重的身軀。一道久違的現實世界中的光傾瀉下來,陰影凸顯出了她臉部的輪廓。

聖徒和天使們擺脫了呆萌的造型,側過身仰望著威嚴的聖母。他們自然地圍攏在一起,彼此遮擋,形成了一個有深度的空間。

在這個可以被感知到的空間里,人物重新獲得了體積感和重量感,並用心地扮演起自己的角色。

從此,繪畫不再是一種符號堆砌成的裝飾品,抵達幻想世界的大門重新在人們眼前打開。

大概在1290年的時候,老師奇馬布埃在小鎮阿西西的聖方濟各教堂製作壁畫,24歲的喬托隨老師一起參與了作品委託,從那時起便牢牢掌握了濕壁畫的創作要領,練就了一手下筆精確如神的本領。

不久之後,逐漸小有名氣的喬托吸引了教皇本篤十一世的注意,他派了一位侍者前往佛羅倫薩尋訪繪畫高手,順便帶一幅喬托的畫回來審閱一下。

喬托聽侍者說明來意之後鬼魅一笑,轉身在紙上隨手畫了一個圓圈,然後表示「畫完了,你拿走吧」。

侍者滿心以為這小子是個水貨,可是後來教皇看到這個徒手畫的精確無比的圓圈之後,立馬意識到這是一位罕見的奇才,急忙派人去把喬托請到羅馬來。

1303年,已經聲名鵲起的喬托遇到了帕多瓦的一位高利貸商人恩里克·斯克洛文尼。他決定僱傭喬托為自己家族的禮拜堂繪製濕壁畫,以求攫取暴利的罪過得到赦免。

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是畫家為義大利帕多瓦的斯克羅維克禮拜堂所作的大型裝飾壁畫之一。斯克羅維克禮拜堂,位於義大利北部。

這幅畫的內容表現了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後,遺體從上面被放下時的情景。

畫面以左下角的基督與聖母為中心展開,基督四肢僵硬、蒼白,聖母悲痛地把他摟在懷裡,母親痛苦欲絕的表情和基督冰冷僵硬的屍體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讓人禁不住潸然淚下。

位於構圖中心的聖約翰,在絕望和憤怒中向後伸展著雙臂,動作誇張而極富張力。兩個神情哀傷的女聖徒用手輕輕地握著基督帶著釘痕的手和腳,巨大的悲痛在靜默中永恆。

周邊的聖徒都神情凝重地注視著基督,有的掩面哭泣,有的舉手致哀,有的默默無語...愈加襯托出了整個場面氣氛的悲凄。

背景中的山崖,從上而下像一支利箭般,直指畫面中央,也就是基督的屍體。山巔上的一顆枯樹,其枯枝殘葉把天空和地面聯結在一起。

在千年漫長的黑夜中,喬托第一個醒來。他睜開雙眼,看見了現實世界的每一個角度里,都蘊藏著自然而樸素的美。

從趴在草地上畫羊的那一刻起,這個生性不羈的少年已經開始打破規則的束縛,在自然界的光影之間,捕捉那稍縱即逝的美的真理。

然而這位無與倫比的美學大師,並沒有一副美麗的面孔。同為文藝復興巨匠的損友薄伽丘,對他的評價:「他是佛羅倫薩長得最丑的人,沒有之一。」

更加不幸的是,他的醜陋被他的八個孩子繼續發揚光大了。據說有一次但丁來拜訪喬托的時候,被他那一群奇醜無比的孩子嚇了一個跟頭。

但丁頓時就不淡定了,忍不住問到,「大師,你把世界裝點得這麼美,怎麼會把自己的孩子搞得這麼丑?」

喬托微微一笑,回答道:「我創造他們的時候屋子裡比較黑。」

這就是喬托,天生驕傲的鬼魅之才,命中注定的時代巨匠。在他身後,整個西方世界已經慢慢醒來。

人們好奇而真摯的目光交相輝映,點亮了中世紀最後的一抹黑暗。喬托留下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來自義大利半島的世紀吶喊:

「去告訴這個世界,我來過了,我看到了!」

逃亡埃及

《聖經》中說,東方三博士得知人類未來的救世主耶穌誕生,即前往耶路撒冷朝拜,以色列希律王得知後甚為恐懼,立即下令將耶穌誕生地的伯利恆地區所有男嬰全部殺死,藉以滅掉耶穌根除後患。

上帝託夢於耶穌義父約瑟,趕快將聖母瑪利亞和剛出生的耶穌帶往鄰國埃及避難,喬托描繪的正是這一情節。

在這幅畫中喬托完全拋棄了中世紀的清規戒律,畫中人物有著健壯而結實的身體,充滿世俗的人情意味。

我們所見的情景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抱著孩子騎在驢背上,在丈夫引導下和同路人在鄉間山道上行進,畫家把神請到了人間,將神變成人。

金門相會

整幅畫,畫家只用了很少幾個景物,就把情節交代得很清楚。畫家充分賦予了這些不加矯飾的人物一種真實感,用這種真實感傳遞給整個畫面肅穆的氣氛和神聖之感,表達了信徒對宗教的虔誠以及上帝對教徒的溫情關懷。

畫面是從左側被畫框截斷的牧羊人開始的。這個牧羊人似乎在畫面以外。當兩位聖者相互擁吻時,兩人頭上的光環說明他們在畫中的地位。

一群穿著簡樸的,橘、黃、綠長袍的女信徒,則在一旁觀望著。畫家充分賦予了這些不加矯飾的人物一種真實感,用這種真實感傳遞給整個畫面肅穆的氣氛和神聖之感,表達了信徒對宗教的虔誠以及上帝對教徒的溫情關懷。

猶大之吻

畫面上表現的是猶大帶領了一隊兵馬,還有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差役,直奔耶穌,要與他親吻。畫面上耶穌雙目盯緊猶大,滿眼怒火;猶大則十分緊張。四周則充滿著騷動,氣氛極其悲壯。

這幅畫雖然是聖經故事,但從生活的光明和黑暗兩個方面表現了一個真實的人的形象,表現了正義與邪惡的搏鬥。畫家用畫筆讚頌了光明、正義的化身——耶穌。鞭撻、揭露了黑暗、邪惡和丑的化身——猶大。

人文主義思想在喬托所生活的年代已經萌生,但還未形成一種思想運動,其特點即是與封建正統的神學思想相對立。人們開始從信仰神轉變為信仰自己、尊重人性和人生的價值。

雖然喬托一生的努力都在力求革新,加強形象的個性化,但還未臻於理想;儘管如此,他的努力是受到偉大詩人但丁的好評的。

詩人在他的《神曲》里曾寫道:「契馬布埃強逞能,自負藝壇最英雄。而今喬託名揚遠,竟將先生變後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陰難追 的精彩文章:

Giovanni Marradi·《And I You》
「眾獸之王」亨利·馬蒂斯:被野獸召喚,被野獸主宰!

TAG:光陰難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