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智能貨櫃背後的陰謀

智能貨櫃背後的陰謀

品途解讀:無人貨架沉寂已久,智能貨櫃這支「強心劑」到底強不強,似乎還有待商榷。

作者/任思

編輯/吳春輝

6月11日,猩便利對外宣布,獲得螞蟻金服數億元戰略投資。這則消息在昨日刷屏,也讓猩便利再次成為熱點。去年,猩便利火爆,「即時便利消費平台」戰略讓其成為新零售中一個現象級企業。

毫無疑問,作為最早涉及無人貨架業務的猩便利捲土重來,著眼點就是將推出新一代無人零售智能設備「猩+」。目前,「猩+」 已完成投點測試,未來將會陸續投放市場。

終於,猩便利為辦公室無人零售打了一針「強心劑」!但無人貨架沉寂已久,想要憑藉轉型智能貨櫃來「起死回生」,怕是有些想多了。

那為什麼還做智能貨櫃?醉翁之意不在酒。

智能貨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像是在辦公室場景下,做樓宇廣告的事情。數字化力讓寫字樓商業場景中的價值被不斷記錄,品途商業評論認為,零售數據比商品盈虧數字更吸引資本方的注意,智能貨櫃的引入是不是一個好模式,會不會改變原來的商業結構?還是說,技術的加持將會衍生出新的場景和玩法,這一切值得思考。

在互聯網邏輯中,門口的野蠻人永遠存在,跨界打劫永遠是守恆定律。

智能貨櫃是無人貨架轉型的終極形態?

截至目前,京東、魔盒CityBox、每日優鮮便利購、便利蜂、七隻考拉等辦公室無人貨架玩家均已推出智能貨櫃,其中,便利蜂率先一步,已將原有貨架全部替換為智能貨櫃。

無人貨架圍繞點位量競爭的粗放型運營時代已經結束,整個市場的競爭重點已經轉向運營效率。在便利蜂看來,智能貨櫃是運營效率提升的前提條件,傳統簡易貨架不轉型升級必死無疑。另外,從實踐情況看,智能貨櫃能夠解決90%以上的貨損

只是,想要達到無人貨架一樣的擴張速度和體驗效果,智能貨櫃的瓶頸尤為明顯。

首先頭疼的就是成本問題。眾所周知,要想達到控制貨損目的,RFID、重力感應、視覺識別等都是必備技術和功能,這些又恰恰決定了智能貨櫃造價不菲,少則幾千,多則幾萬,而無人貨架的成本則能夠控制在幾百元。正是由於成本問題,企業在投放智能貨櫃時,對點位質量要求更高,選擇範圍則會遠遠小於開放式貨架。

其次,產能不足也是大問題。此前,一些頭部企業在三四線城市集中撤站,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智能貨櫃的產能並不足以支持其繼續擴張與運維,因而選擇優先布局一線城市。

最後,智能貨櫃所能容納的SKU數目有很大局限,即容量不如開放式貨櫃。除此之外,由於技術尚未成熟,在智能貨櫃使用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錯誤識別率,影響用戶體驗。

基於此,國內無人零售行業專家沈哲明談到:「現在談轉型的終極形態為時過早。因為無人貨架目前可選擇的替代方案很多除智能貨櫃外,近階段,輕型自動售貨機發展也非常迅速,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新型終端逐步誕生,因此要得到最終的結果,還需更多時間進行驗證。」

知名新零售專家鮑躍忠與上述觀點不謀而合,他認為智能貨櫃將是無人貨架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除了能夠有效解決貨損之外,智能貨櫃也能有效幫助無人企業與消費者建立鏈接

採訪過程中,鮑躍忠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他提到,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無人貨架企業如果能夠解決好人情問題,貨損也會隨之得到解決。例如經銷商可以通過讓辦公室保安或者前台和貨架的布設產生關聯,一定程度上也能解決部分貨損。值得肯定的是,解決貨損問題不只智能貨櫃這一種方式。

智能貨櫃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貨損

當局者迷,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在智能貨櫃的布局上,小e微店創始人榮光算是業內難得的「清醒之人」,這種清醒更多體現在他的理性。縱然業內僅剩的幾個頭部玩家都已開始行動,但小e微店目前只是內部測試,智能貨櫃尚未商用。至於何時鋪設,榮光告訴零售前沿社:「智能貨櫃是為場景延伸做準備。」

不同的解決方案,一定要跟場景結合起來,不能單純判定無人貨架與智能貨櫃孰優孰劣。小e微店的場景十分明確:封閉場景+固定人群,在這種特徵下,開放貨架更為適用。「未來場景延伸,變成開放場景+流動人群,這個時候智能貨櫃就是最佳解決方案。」榮光一直在強調,「場景和解決方案無法割裂,解決方案一定要跟場景結合。」

榮光直言,無人貨架放在流動區域貨損必然會高,這是場景不對,不能怪在無人貨架身上。無人貨架的場景價值挖掘的不夠,運營做的不好,替換為智能貨櫃也無意義。

也就是說,智能貨櫃也好,無人貨架也罷,都必須與場景和用戶情況緊密結合,要有高效的運營和紮實的供應鏈,並不是說無人貨架換成智能櫃就萬事大吉

對於貨損問題,小e微店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那就是精細化運營。榮光強調,小e微店是行業里唯一一家嚴格控制場景,只有符合其運營模型的網點才會進駐,而不只是單純地關注網點數量和密度,更為在意網點質量和訂單密度。這樣,運營就會高效很多。

不可否認,相對於此前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開放式貨架,智能貨櫃肯定能夠改善貨損,但成本相應也上升很多,是否能完全抵消開放式貨架的貨損成本,取決於後續平均貨損率的變化情況。

沈哲明透露,目前不同智能貨櫃運營公司由於部署場景和配套體系建設的情況不同,貨損率千差萬別,好的可能很好,差的可能很差,因此還是需要時間進一步了解和觀察。

因為時間可以檢驗各種類型終端的性能情況,同時也可發現不同場景下,不同形態終端的適配性,未來市場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依據場景分層和類型來選擇最佳方案。

同早期的無人貨架一樣,最好的答案來源於市場。

技術賦能數字化運營

5月末,每日優鮮便利購與騰訊雲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智能貨櫃解決方案、圖像識別、雲服務三個層面展開深入合作。每日優鮮便利購CEO李漾將其解讀為,無人零售2.0時代到來,人工智慧的賦能成為無人零售行業發展的核心引擎。

無人零售解決方案提供商YI Tunnel創始人吳一黎也表示,計算機視覺、智能規劃決策等多種技術,能為零售產業鏈各個環節提升效率、增加收益:

1. 銷售環節:無人支付結算、貨架分析、陳列優化、門店/終端監督和選址、消費者行為分析;

2. 供應鏈環節:銷售及庫存預測、選品優化、倉儲調撥及物流優化等;

3.生產製造環節:智能設計輔助、自動檢測、產量優化、機器參數調整、維護預測等。

據吳一黎介紹,截至目前,YI Tunnel 智能貨櫃已經部署到包括超市發、碧桂園、海航等企業當中。

技術賦能在無人零售行業已經起了頭,給了企業實現數字化層面指導線下零售的基礎。後續如何真正實現技術賦能,只是一個過程問題,一方面取決於行業市場發展狀況,一方面取決於技術進步水平,最重要的還是取決於消費者。

沈哲明認為,消費者的要求越高、需求越強、變化越快,技術賦能對於市場和企業的價值就越得以體現,實現的速度也就越快。

值得警惕的是,這種情況下,一定不能無限放大人工智慧和演算法對無人零售所帶來的影響,因為零售的核心還是要靠人的洞察。「人洞察人,才最為準確,但是人在洞察人的過程當中,需要藉助大數據、智能技術和演算法來提供幫助,這才會產生價值。」鮑躍忠如是說。

目前來看,智能貨櫃通用技術有三:RFID、重力感應和視覺識別,每個玩家各有側重,但視覺識別呼聲最高。深蘭科技創始人陳海波在2018中國便利店大會上發表演講認為,零售要往自動化、自販化方式轉變,人工智慧必將擔當重任,未來商品一定能夠被遠距離非接觸識別,機器視覺才是正確方向。

但是,不論哪種技術,如果消費者刻意去挑戰規則,不按規範拿取商品,即便是智能貨櫃也無法進行高效運營。現實情況來看,技術對於線下實際運營還遠未達到完美狀態,技術的不成熟,也是無人零售企業沒有大規模鋪設智能貨櫃的一個主要原因。

所以,初期野蠻搶佔市場,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精細化運營,採集用戶數據,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遠遠大於技術領先。

另一種想像

場景、資本和技術的結合,是否會產生另外的化學反應,這值得大膽想像。

朗然資本潘育新提到:「對於資本而言,技術固然重要,但是資本不會過於追究技術的領先性,某種程度來看,技術領先也代表無法落地和商業化運作,這樣一來,依舊不是好模式。另外,技術的更新迭代是持續性過程,很容易被新技術超越。」

按照這個邏輯,智能貨櫃對於貨損和虧損改善有限,並且投入成本較高。目前來看,似乎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那麼,著眼點真正在哪裡?來看一組數據:

2017年,分眾傳媒營收達到120.21億元。截至2018年一季度,分眾傳媒自營電梯電視媒體約為31.3萬台,覆蓋全國約93個城市和地區以及韓國的15個主要城市。而市場對手華商智匯、華語傳媒、城市縱橫、億家晶視樓宇公司利潤規模與分眾傳媒相差較大。

分眾是國內老牌樓宇廣告服務商,曾經風光無二,但是智能手機的興起,無可爭議地改變了消費的習慣。顯然,這個市場還在被打破。

智能貨櫃與電梯廣告相比,很可能是一塊屏幕的差別(部分廠商已實現屏幕化),而相對於樓宇廣告,智能貨櫃能夠獲取高頻消費者的數據資產,這是品牌商極為看重的。

可以想像,智能貨櫃載入屏幕廣告是不是刺激廣告商的神經,答案是肯定的,跨界永遠是互聯網邏輯的守恆定律,變現廣告不僅可以進行有效傳播,更可以幫助快消品企業做高頻的新品測。

在談了這麼多零售的本質,很可能,跨界才是無人貨架企業和資本方的真實意圖,這個場景足夠真實有效,足夠改變原有的遊戲規則。

凱文·凱利曾說,人們的關注在哪,金錢就在哪。

品途聊天室

智能貨櫃似要成為新的趨勢,

留言說說,

你體驗過嗎?感覺如何?

【轉載須知】

1.文章為品途商業評論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文章轉自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標註原文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螞蟻金服領投猩便利,智能貨櫃精細化運營鳴鑼開戰!
專訪雲知聲創始人兼CEO黃偉:晶元之上,雲端之外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