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說話晚是不是智商有問題,寶寶應該多大學會說話?如何營造語言發育的環境

孩子說話晚是不是智商有問題,寶寶應該多大學會說話?如何營造語言發育的環境

孩子出生了,初為父母的很開心也很幸福,這個時候許多父母就開始盼望孩子成長,比如快一些長大,快一些走路,快一些說話,快一些上學等等,不知道在看這篇文章的您是否有這樣的想法呢,今天齊麗娟老師與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孩子的成長曆程,有些事是急不來,讓一切自然化,過於著急孩子也不會提前的,所以孩子的發育是有規律的,發育的早晚也和智商沒有太大關係。


  成長關注點一、孩子多大開口講話

從出生算起,孩子成長到第3個月就開始扭頭看著父母咿呀發聲了。

5個月左右的時候會對父母起的乳名有反映,1歲左右基本能叫爸爸媽媽奶奶爺爺等簡單的片語,並且用手勢可以做出表達。2歲時候可以明白父母的指令的一些意思,會使用片語說話,到了3歲性格養成,可以辨別自己的姓名,年齡,性別以及簡單的稱呼包括與人交流。因此,1歲的孩子一般都可以說出爸爸媽媽,一般被認知為會說話啦。不過,由於一些個例也有一些孩子先學會走路,然後才學會說話各種因素的影響,有4~6個月的誤差是正常的,一般女寶寶會比男寶寶更早說話,在看這篇文章的您的寶寶有沒覺得很有道理呢?


  成長關注點二、說話晚的孩子不聰明是錯誤的認知

  1、 智商高的孩子說話早

孩子語言發育主要的影響因素或在以下幾個環節,成長的環境語言的氛圍影響,遺傳因素,教育引導,最後才是智商因素。所以遇到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呢,個別的差異化所以不能作為參考的依據。


  2、 說話晚,語言發育緩慢

孩子的語言發育的確主要的因素在於環境,環境的營造和引導,這與媽媽們的日常細節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也能理解為能夠儘早的說話需要父母經常手口引導讓孩子跟隨媽媽的行為學習,不是簡單的說。


  成長關注點三、如何營造說話的環境

  1、 媽媽們今天與孩子交流了嗎?

孩子從小到大最常用的一種技能就是模仿,模仿身邊人的一切言語和行為表達,所以父母應該經常給予孩子一些模仿的機會,並且給予正確的模仿。當孩子積累一定的內容的時候自然就開始有表達欲,如果無法表達,通常會發怒,或者做一些動作,聲音等。準備一些玩具讓孩子很自然的接觸到一切事物。


  2、 每一個孩子說的話初期或許只有媽媽能聽得懂

當孩子在表達語言的時候,開始用嗯,啊,呀,咿等詞語表達,或者用著很不清晰的話在講,這時候也只有媽媽能聽得懂,孩子在成長中,伴隨著言語的進步,也會配合一些動作,比如看到了奶瓶會伸出雙手,並帶有言語「凌亂」組合,媽媽可以用一些言語配合著說出來,讓孩子認知這些語言和行動的結果,讓模仿更便捷,讓孩子的語言發育更加強化到有意義,更容易。


  3、 注意孩子的舌系帶,以及聲線,口腔肌肉的鍛煉

有一些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舌系帶較短,舌頭伸不出來,這時候會影響到孩子語言的發展,孩子很著急想表達出來卻說不清楚,這時候應該及時就醫,有必要的話在兩歲左右做一個小手術,一般的醫院口腔科都可以做,孩子如果說話較晚,言語不清或許和孩子的口腔肌肉也有一定的關係,要加以鍛煉,一般無大礙。


  4、 鼓勵孩子與人交流

要經常到小區里與其它小朋友一起玩,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們語言互動。要多鼓勵孩子與人打招呼,並且組織稱謂以及禮貌用語等。

齊麗娟老師建議:不刻意糾正孩子說話的發音,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身高胖瘦,說話,走路等過於關注,但要記得糾正孩子的對與錯,如髒話,和錯誤的行為,以及日常的安全等,耐心溝通。爸爸媽媽的耐心陪伴、以及用心呵護是對愛孩子最好的詮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麗娟 的精彩文章:

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本能誤認為多動症!很多家長都錯了!
超前教育變成了超速超載教育,最後都發生車禍了!

TAG:齊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