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周迅帶著大家分享業務能力,這更像是在說職場的敬畏之心

周迅帶著大家分享業務能力,這更像是在說職場的敬畏之心

終於等到《今日影評·表演者言》的第二季開播。

這檔專門說表演的節目,其實更像情緒管理的分享:如何觀察生活,如何把自己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如何讓自己的思緒在冷靜和波動中平衡好……

周迅是節目的發起人,去年第一季口碑炸裂,這種深挖表演業務能力的節目,比把表演當秀場的綜藝來得更純粹。

周迅身上最大的標籤就是「靈氣」,從她演小太平的時候,很多人被她的這股子機靈勁感染了。

看完《表演者演》後,我必須驚嘆:周迅的靈氣,是靠她對表演的敬畏打底的。

#演員的遠見,不僅是信念,還要肯熬#

第二季《表演者言》是用核心詩句來引入。

第一期是「風物長宜放眼量」,講的是人的眼光要放長遠。

任何職業都需要有長遠的眼光,周迅說「心胸要大」,「不能固步自封」。

舒淇作為嘉賓也分享「做演員就是不斷地在糾結之中找更糾結的地方」。

比如拍動作戲,動作要有力,但表情不能太用力。

每走一步,都要落地紮實,這樣的量變才能引發質變,路才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有遠見,更聚焦的是眼下的這一步如何走,前面的路走踏實了,自己才能有「看遠」的潛能。

不少人都知道要有遠見這個事情,但總是空想那個遠,在行動力上卻不肯看這個近。

周迅的靈氣從小就有:她在電影院泡大,對光影世界耳濡目染,沒有專門學過表演課程,劇組就是她最生動的課堂……

即便天賦好,她還是承認直到拍《橘子紅了》,她才算真正悟出了表演的真諦。

周迅在節目里也多次提到李少紅導演當年對她的嚴苛要求,才讓她養成了一種專業素養。

演員不是一個吃老本的職業,哪怕你已經收穫了獎項和口碑。

舒淇拍《刺客聶隱娘》的時候,她就常常被吊在空中,長時間感受當下的環境,借著對環境的敏感與吸收,加深對角色的融入。

周迅當年拍李米的時候,曹保平對她很嚴格,要求不能交行活。

行活其實就是吃老本,各行各業,每天都會產生很多「行活」。

行活,是一種不出錯的態度,按照以往的經驗,不求變數地執行,保證完成度,但不會有任何驚喜。

做行活的人,可能對自己不夠狠,樂享其成,路可能就是走到哪兒算哪兒。

也不能說不好,但對創意行業而言,行活確實不容易出彩。

表演,如果每次呈現的都是行活,久而久之,自己也就套路化了,觀眾也會失去新鮮感。

任何工作做久了,如果不敢革新自己,上班真的就是一個過場,心跳的感覺都不會有。

有遠見的人,會珍惜自己當下的每一次蛻變,哪怕很難受,也是為了長遠的芬芳。

有遠見的人,也會積極適應新環境和新周期,演員要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和故事。回看演員的歷史,他們塑造的角色都是一個一個的年輪。

#察言觀色,是所有服務行業的基本功#

的確。

演員需要大量地接觸生活,人和事,這樣才能激活自己的情緒,融合到另一個人物世界裡。

這有點像紀錄片的味道,給自己製造一個紀錄片的環境。

時刻觀察著人和事,鏡頭前,你要展現另一個未知的自己,而鏡頭外,你要時刻給自己補給生活的素材。

周迅演過好幾次狐狸精。她的第一部電影《古墓荒齋》里,有一組眼神的表演,就是源於她觀察一隻狗的表情。再後來演《畫皮》,小唯走路的姿勢和常人不一樣,她特意給角色增強「妖性」動作,這也是生活的沉澱。

舒淇說,她會常常觀察人群,去猜這個人是做什麼。

這真是好的職業習慣。

演員屬於藝術類工種,而藝術屬於創作,創作又屬於服務業。

講真,對於所有服務行業的從業者而言,學會觀察生活能激發職業本能。

工作的高級境界就是把技能變成本能,就說演員吧,很多時候觀眾眼尖了,覺得這人表演痕迹過重,演員在炫技了,表演僅僅是他的技能。

當表演變成本能的時候,你就覺得他就是這個人。

演員需要大量的生活積累,結合他以往的表演經驗和技巧,他才能融入到各種角色里。

王菲在《歲月》里唱著:生活是一個複雜的劇本,不改變我們生命的單純。

演員其實不停地感觸生活的複雜,再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去融化每一個角色。

我們普通人也一樣,我記得有一位讀者分享過她每天搭地鐵的歷程:

她會去看周圍的人穿什麼牌子的衣服,用什麼手機,背什麼包,穿什麼鞋,來猜這個人是做什麼的。

她很享受觀察路人的這種感覺,然後會把多年的這種生活素材放到自己工作里,去研究消費者的喜好度,去提升品牌的服務意識,畢竟每天撲捉了這麼多路人的「on the way」狀態。

服務行業里,察言觀色其實就是多看人,看多了,自然就知道如何和不同的人溝通。

#找到自己的瘋魔狀態#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定要high到底。

這種high更多是一種折磨,但甘之如飴。

演員很多時候都要把自己逼到這種瘋魔狀態,因為要不斷地碰撞出新的自己。

就像我朋友圈裡的很多廣告人,他們通宵拍片子的時候,都是一幀一幀死磕,把自己逼到崩潰的時候,誒,這時候可能有了新的靈光,整組人又high了。

周迅在拍《李米的猜想》的時候,就感受過這種痛並快樂。

那段經典的「李米大橋下面追著方文念信」場景,一共拍了三次,第一次周迅的情緒非常飽滿,各方面都很到位,但拍攝技術出了問題,前面的情緒白費了。

這對演員來說是崩潰的,如何不斷激活演員的最佳狀態,而且一次比一次好,首先自己的那股勁得在,任何痛苦的前提都是靠信念撐著。這樣演員的情緒爆發力都在,整個角色邏輯不會潰散,才能把角色磨好。

工作到一定的封魔狀態,這時候就會忘我,個人的干擾項首先極大降低,你就能把自己投身到全新的自我中。

這一點,我們和演員是類似的。

#表演不要有太多設計感#

這是表演的最出彩,也最難的點。

演員都習慣做案頭工作,上一季蔣雯麗那期節目的時候,她說拍《牽手》之前,自己寫了人物小傳,把角色的前世今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寫了出來,這樣有利於自己更融入角色。

每個專業演員都會做大量這類工作,自己要梳理角色,理解角色。

但也要平衡好這個量,如果提前把準備量做得太足,每場戲的演法,甚至是多種演法都構思好,現場的表演壓力確實會小很多。

可這會讓演員缺失一種給自己的驚喜。

演員需要充沛的想像力,結合當下拍攝的環境,鏡頭下的心境,再融合前期的準備,盡量讓每一次新的表演有全新的感覺,而不是那種設計感。

設計太多,還是容易露出表演痕迹。

合格的演員,會勤勤懇懇地把提前量打到最大,現場完全不會再調整靈感。

出色的演員,準備功夫不會懈怠,但現場還有極大的表演上升空間。

《表演者言》講的是表演,也是說的敬畏之心。

所有工作都這樣,有信仰,才會堅持走下去,磨鍊是苦的,但心其實很痛快。

希望我們都能一直這麼痛快地工作。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風風微博:@一直風和日麗的風和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和日麗 的精彩文章:

把所有反套路都玩夠,才是「鍾馗」的正確打開方式吧!

TAG:風和日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