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封神演義》不如《西遊記》地位高,魯迅先生一語道破真相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是《紅樓夢》、《西遊記》、《三個演義》、《水滸傳》,這是毫無爭議的。
不過,看過《封神榜》的朋友就會有疑問,為什麼系統梳理了我國神仙系統,記述了武王伐紂這段正義之戰的《封神演義》,為什麼總是被遺忘?
那麼,為什麼《封神演義》沒有被列入一流的「四大名著」序列,甚至連次一等的《聊齋志異》、《儒林外史》都差了點意思呢?
究其原因,還是出在這本書身上,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封神演義》裡面太強調「天數」,整本書都瀰漫著解不開的「宿命」。
破十絕陣時,闡教眾人先派出十個人,明知道破不了會送命,但還是派出去送死,原因是:這是他們命中注定的。
姜子牙被金靈聖母打死,廣成子過來給他一顆仙丹,姜子牙就復活了,原因被解釋說:不妨,子牙該有此厄。
看過原著的都知道,哪吒小時候簡直就是混世魔王,到河裡洗澡攪得龍宮八級地震,夜叉來說兩句就被殺,龍王三太子罵兩句就被抽了龍筋,一箭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弟,太乙真人不但不責罰,還護短傳了哪吒更多寶貝,打得龍王不敢上訪,燒得石磯娘娘現出原型。
憑什麼主角被打死就可以復活,而配角死了就是死了,靈魂飛往封神台報名,以後好做神?
除了這些,最大的bug在於整個故事的起因,女媧娘娘因為紂王輕薄兩句,就下決心顛覆政權,於是派出軒轅墳三妖,等到妲己他們敗壞朝綱幫助武王推翻殷紂,又來怪罪妲己殺人太多,不夠人道主義。
總之在《封神演義》中,好人就是好人,殺了人也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沒辦壞事我也能算出你將來會做壞事,所以你現在就得受懲罰。
除了情節的模式化之外,《封神》在塑造人物上也顯得功力不夠,我們能夠記住的大多是法寶,姜子牙的杏黃旗打神鞭、雷震子的風雷雙翅、楊戩的三尖兩刃刀、土行孫的捆仙繩、趙公明的黑虎和山海珠,燃燈道人的寶葫蘆——問題在於,我們記住的總是法寶,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徵卻沒有交待清楚。
更嚴重的是,成熟晚於《西遊記》的《封神演義》,還經常抄襲前作,比如《西遊記》第四回孫悟空第一次上天時看到的景象,跟《封神演義》十二回里哪吒上天堵龍王時看到的一模一樣。
所以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這本書時說道:
「封國以報功臣,封神以妥功鬼,而人神之死,則委之於劫數。」「似志在演史,而侈談神怪,什九虛造,實不過假商周之急,自寫幻想,較《水滸》固失之架空,方《西遊》又遜其雄肆,故迄今未有鼎足視之者也。」
魯迅先生說,作者看似寫鬼神,不過是假借商周的故事,來寫自己的幻想,一部只寫幻想而沒有現實意義的小說,其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金瓶梅》里的經典語錄,平凡話語背後是人生的大智慧,不可不看
TAG:烏果寫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