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一個真實的海外倉生存現狀
第1568期
隨著海外倉數量的不斷增多和境外稅務體系的完善以及電商平台規則的變化,海外倉業態的生存環境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來源 | 跨境物流百曉生
作者 | 王永強
編輯 | 舒鈁
海外倉作為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基礎物流配套設施,目前在歐美以及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都出現了一批由中國企業建造的海外倉。
據不完全統計,僅美國市場的海外倉就達到了兩三百家。這其中主要分為賣家自建的海外倉和物流公司建立的第三方海外倉。
整個海外倉的快速發展也就是最近這五年左右的時間。隨著海外倉數量的不斷增多和境外稅務體系的完善以及電商平台規則的變化,海外倉業態的生存環境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1.不確定的稅務風險
從2017年開始,歐洲對於跨境電商的稅務漏洞盯得越來越緊。在英國、德國、法國等主要的跨境電商目標市場國家,許多當地的海外倉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稅務風波的衝擊。
英國政府從2018年4月份已經開始,要求所有的海外倉企業必須在稅局備案登記。海外倉企業須對客戶存放在自己倉庫內的貨物是否如實繳稅問題負有監督義務和連帶責任。
德國的部分海外倉企業,由於電商賣家稅務問題的牽連,則直接被當地稅務部門查封。這對於跨境物流企業或者跨境電商賣家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損失,部分企業的損失以千萬計。
稅務風險是綁在大部分海外倉企業身上的一顆不定時炸彈。由於跨境電商賣家在境外稅務的不合規,導致了境外的清關和倉儲物流企業也不得不去承擔整個產業鏈條的稅務風險。
和以遠程銷售為主的跨境直發類小包專線物流模式相比,海外倉發貨模式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在境外實名登記註冊的公司主體,稅務合規以及本土化運作的需求更為迫切。
2.重資產投入模式
目前能夠自建海外倉的電商賣家,基本上都是以大賣家為主,而且都有一些資本的注入。許多電商大賣融資商業計劃中的一部分很大的支出就包括了海外倉的布局建設。
對於自建海外倉的電商大賣來說,海外倉其實只是整個生意鏈條中的一個配套設施,至於海外倉本身是否能夠盈利並非其首要的考慮因素。
而對於所有的物流企業建立的第三方海外倉來說,盈利能力非常關鍵。只有有了持續的盈利能力和良性的現金流,才可以支撐整個商業模式繼續走下去。
物流倉儲作為一個在規模、成本、效率之間的尋求最優配置的商業模式。只有適當的規模才可以降低單位操作成本,只有通過不斷對於軟硬體設施的投入和改善,才能提高效率。
目前市面上90%以上的海外倉企業還是處於一個持續投入的階段,並沒看到多少盈利。許多的第三方海外倉還處於貨量不足的吃不飽階段。
3.本土化運作的難點
大部分的海外倉企業目前在本土化運作方面,面臨的一個最直接的瓶頸就是用工難。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隨便一個倉庫人員的薪水基本上都要2000-3000美金/月不等。
國外的勞動法規以及生活觀念和國內差異較大。很多本土員工基本上都沒有加班的意識和習慣。不少的海外倉企業其實招聘的人員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華人或者外勞。
由於語言文化和用工環境的差異,用工難的問題尤為突出。能去到國外的華人,大部分家庭背景和經濟實力都不會太差,年輕人誰會願意天天去倉庫搬貨打包。
現階段市面上的海外倉企業中,很大一部分比例其實是由一些海外華人建立的。由於不少人是出於移民或者拿綠卡的需求去進行的商業投資,其本身並非有從事物流倉儲的經驗。
海外倉之間的發展差距懸殊巨大,不少的海外倉在系統軟體和倉儲自動化方面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作坊式發展階段,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作業。成本高,效率低。
4.海外倉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市面上個別有盈利能力的海外倉,其贏利點往往來自於貼標、換標、中轉、退貨、維修等一系列增值服務,單純的依靠收取倉儲費用是非常有限的。
海外倉企業通過整合頭程的空海運幹線運輸、目的港清關、尾程派送資源等,以倉庫為節點,將更多的資源和服務串聯,以延伸其服務範圍。一些企業通過分包模式所建立的倉中倉的概念,也可提高倉庫使用率。
中國電商產業的發展在很多方面都是領先於世界的。以京東的倉配一體化B2C物流網路為例,其極致的物流體驗和運營效率,連電商巨頭亞馬遜目前都還未達到。
中國企業在海外倉商業模式上的核心競爭力,應當是輸出國內優秀的電商倉儲管理模式、軟硬體設施以及運營經驗,來對境外的傳統B2B模式的倉儲資源進行賦能和改造升級。
這是一個資源互補和合作共贏的時代。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僅是產品和資本的輸出,更是模式、經驗、能力、管理和文化軟實力的輸出。
未來的競爭是建立在適度的規模之上,成本、運營和效率的比拼,精細化的管控能力尤為關鍵。稅務合規化、運營本土化是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礎。
立足本土、放眼未來,路且漫長!
*本文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出處
TAG:運聯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