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微波爐是如何加熱的,其物理原理是什麼?

微波爐是如何加熱的,其物理原理是什麼?

微波的產生

微波爐由電源,磁控管,控制電路和烹調腔等部分組成。電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約4000伏高壓,磁控管在電源激勵下,連續產生微波,再經過波導系統,耦合到烹調腔內。在烹調腔的進口處附近,有一個可旋轉的攪拌器,因為攪拌器是風扇狀的金屬,旋轉起來以後對微波具有各個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夠把微波能量均勻地分布在烹調腔內,從而加熱食物。微波爐的功率範圍一般為500~1000瓦。

從電子光學和物理學的觀點看,它有如下重要特點:

1、似光性和似聲性

微波的波長很短,尺寸相對很小,這使微波的特點與幾何光學相似,即所謂似光性。由於微波的波長與物體如實驗室中的無線電設備的尺寸具有相同的量級,使得微波的特點又與聲波相近,即所謂似聲性。

2、穿透性

微波照射於物體介質體時,能深入物質內部微波能穿透電離層,由於它的穿透性才用於加熱食物。

3、非電離性

微波的量子能量還不夠大,不足以改變物質分子的內部結構或破壞分子間的鍵。

4、信息性

由於微波的頻率很高,所以在不太大的相對帶寬下,其可用的頻帶很寬,可達數百甚至上千兆赫。

兩個效應

1、波熱效應。微波爐爐腔內電磁場的變化速度高達每秒24.5億次(微波頻率為2450MHz)從而達到加熱的目的。

2、生物效應。由於微生物細胞液吸收微波的能力優於周圍的其它介質,因此在微波電磁場中的細胞將迅速破裂而導致菌體細胞死亡。

三個特性

1、反射性。所以一般不要用金屬直接放進微波爐加熱。

2、穿透性。微波對一般的陶瓷器、玻璃、耐熱塑膠、木器、竹器等具有穿透作用,故為微波烹調用的最佳器皿。

3、吸收性。各類食物可吸收微波,致使食物內的分子經過振蕩,摩擦而產生熱能。

所以它的物理原理就是微波被食物吸收,發生作用,最後加熱食物,根據能量守恆定律的話,食物吸收微波,產生熱量,加熱食物。除了物理原理,它還有微觀方面的化學原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物理 的精彩文章:

神奇的物理原理動圖解釋,不得不感嘆設計者的聰明才智!
科學證明,乒乓球是最好的運動!

TAG:環球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