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DE你能告訴我該附哪些圖嗎?

CDE你能告訴我該附哪些圖嗎?

隨著國內藥品註冊申請形勢的緊張化,我們在提供資料時唯恐不全面。最近接觸一個品種,所附色譜圖有5000-6000張之多,個人感覺浪費人力物力,還予審評人員造成一定「負擔」。

本人之前從事多年ANDA項目研發註冊,一個方法學驗證所附色譜圖僅有20張左右,僅附代表性圖譜,所註冊項目從沒有因色譜圖不全而發補。因此,想與諸位一起探討一下國內原料葯或製劑的質量控制需要附哪些圖譜?

下面以製劑的質量控制為例進行討論:

3.2.P.5.1 質量標準—無需附圖

3.2.P.5.2 分析方法—無需附圖

3.2.P.5.3 分析方法的驗證

對於有關物質、含量、含量均勻度、溶出度、異構體、殘留溶劑等逐項需提供詳細的方法學驗證資料,並提供相關驗證數據和圖譜。這一部分是申報資料重點,本文以「有關物質」和「含量」方法學驗證為例討論如何做到申報資料中附圖「恰到好處」,異構體可參考有關物質方法學附圖,溶出度(HPLC)和含量均勻度參考含量方法學附圖。

3.2.P.5.3.1 有關物質

3.2.P.5.3.1.1 有關物質分析方法概述

詳述有關物質分析方法的發展過程,概述最終採用的分析方法,並對分析方法進行全面方法學驗證。

3.2.P.5.3.1.1.1 有關物質分析方法選擇

應提供有關物質分析方法優化過程中(方法1、方法2等)混合溶液(包括原料、起始物料、中間體、副產物、降解雜質等)圖譜,從以下幾個方法說明方法選擇的依據:從分離的角度說明優化過程的合理性;若為梯度洗脫,空白溶劑峰是否存在干擾等;如果上述方法均可有效分離及無空白溶劑干擾,需兩種方法同時測定粗品或產品,對檢測雜質的量和雜質個數進行比較。

3.2.P.5.3.1.2 分析方法的驗證

3.2.P.5.3.1.2.1 有關物質測定方法學驗總結

3.2.P.5.3.1.2.2專屬性

(1)各雜質與主成分的分離度試驗

應附空白溶劑圖譜、單個雜質溶液圖譜(包括色譜圖和UV圖)和混合溶液圖譜(色譜圖和主峰純度圖)。

(2)空白輔料無干擾

應附空白溶劑圖譜、空白輔料圖譜和混合溶液色譜圖,即不干擾各已知雜質和主成分峰的測定。

(3)強降解試驗

溶液強降解試驗—應附強降解空白(正常條件、酸、鹼、氧化、加熱、光照)圖譜,及各降解條件下供試品溶液的色譜圖和主峰純度圖。

固體強降解試驗—應附空白圖譜、高溫(60°C-10days)和光照1.2*106Lux供試品溶液的色譜圖和主峰純度圖。

(4)波長的確定

在強降解實驗條件下,對原溶液及各強降解試驗條件下產生的主要雜質的UV最大吸收情況進行了統計,並結合雜質分離試驗時起始物料、中間體等UV最大吸收情況,說明波長選擇的合理性。

應附各強降解試驗產生的主要降解雜質的UV圖譜。

專屬性這塊的圖譜建議全部附上,這是方法確立的主要依據,包含了各雜質峰之間及與主成分峰之間是否能有效分離;波長的選擇依據;方法是否具有穩定性指示能力的衡量。

3.2.P.5.3.1.2.3定量限和檢測限

應附各雜質和主峰的定量限溶液和檢測限溶液的色譜圖(應包括信噪比等信息)。一般情況下,檢測限溶液測定1次,定量限溶液測定6次,計算6次重複進樣峰面積的RSD,因此,建議檢測限溶液和定量限溶液各附一張色譜圖即可,但應看出明顯色譜峰(建議峰約為滿量程的10%)。

3.2.P.5.3.1.2.4線性

應分別以各雜質和主成分峰峰面積為縱坐標,相應雜質的濃度為橫坐標繪製線性圖,並附上100%線性色譜圖。一般情況下,線性至少為5個點,有的公司習慣每份樣品溶液進2針或3針,如果都附上實在費時費力。且定量限溶液所附色譜圖即可代表線性第一個點。因此,建議僅附100%線性。

3.2.P.5.3.1.2.5精密度(重複性)

最近看見一個品種的缺陷信回復,CDE對於有關物質項下採用相對保留時間定位提出異議,因此,採用含有峰定位溶液已成為趨勢。精密度考察時,應在一個完整的序列里,包含空白、峰定位溶液、對照品溶液(5針或6針)和供試品溶液(同一批號樣品,平行製備6份)。因此,建議應附空白圖譜、系統適用性圖譜(峰定位溶液)、對照品溶液(僅附第一針)和精密度樣品溶液(僅附第一份樣品)

3.2.P.5.3.1.2.6準確度

應附空白圖譜、系統適用性圖譜、對照品溶液(僅附第一針)和準確度溶液(僅附50%或報告閾值水平、100%水平和150%水平各自第一份溶液)。對於準確度要求三個水平(50%、100%、150%)各平行3各樣品進行回收率測定,但ICH規定原料葯第一個點應該從報告閾值即0.05%(日劑量小於2g)或0.03%(日劑量大於2g),製劑第一個點應該報告閾值即0.1%(日劑量小於1g)或0.05%(日劑量大於1g)進行準確度試驗。

3.2.P.5.3.1.2.7中間精密度

應附空白圖譜、系統適用性圖譜、對照品溶液(僅附第一針)和中間精密度樣品溶液(僅附第一份樣品)。同精密度項下試驗和附圖。

3.2.P.5.3.1.2.8過濾研究

過濾研究試驗無論是ICH、FDA還是CFDA均對此沒有明確要求,但本人認為應該進行此試驗,因為有時我們在質量標準或標準操作規程中規定棄取初濾液多少,是通過此試驗得出濾膜是否有吸附或溶出。

應附離心樣品溶液、系統適用性圖譜、對照品溶液(僅附第一針)和過濾樣品溶液第1ml、第2ml、第3ml、第4ml和第5ml的色譜圖。

3.2.P.5.3.1.2.9溶液穩定性

應附溶液於室溫或冷藏下放置的不同時間點(如0h、12h、24h、48h)檢測的色譜圖,通過查看色譜圖,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各雜質和主峰峰面積的變化。

3.2.P.5.3.1.2.10耐用性

耐用性試驗一般考察柱溫(±5°C)、pH(±0.2)、有機相比例(±2%)不同品牌或相同品牌不同編號的色譜柱,應考察系統適用性溶液(即峰定位溶液)各雜質之間的分離情況,同時測定樣品中各雜質的含量與正常條件進行比較。因此,建議附空白溶劑、系統適用性溶液和供試品溶液。

3.2.P.5.3.2 含量

3.2.P.5.3.2.1 含量分析方法概述

簡述含量分析方法的開發依據,概述最終採用的分析方法,並對分析方法進行全面方法學驗證。

含量方法的難度在於小規格樣品溶液的製備,即選擇合適的溶劑完全提取活性成分,使含量測定接近與真實值;接觸過兩個小規格膠囊,膠囊殼對活性成分有吸附;接觸小規格的緩釋片,樣品粉末黏在容量瓶底部。所以,選擇合適的方法製備供試品溶液更為重要。

3.2.P.5.3.2.2 分析方法的驗證

3.2.P.5.3.2.2.1 含量測定方法學驗總結

3.2.P.5.3.2.2.2專屬性

(1)各雜質與主成分的分離度試驗

應附空白圖譜、各雜質混合溶液色譜圖和對照品溶液圖譜(色譜圖、主峰純度圖和UV圖)。

(2)空白輔料無干擾

應附空白圖譜、空白輔料圖譜和對照品溶液色譜圖,即不干擾主成分測定。

(3)強降解試驗

溶液強降解試驗—應附強降解空白(正常條件、酸、鹼、氧化、加熱、光照)圖譜、對照品溶液圖譜、各降解條件下供試品溶液色譜圖和主峰純度圖。如果製備平行供試品溶液,建議僅附第一份即可。

固體強降解試驗—應附空白圖譜、高溫(60°C-10days)和光照1.2*106Lux的色譜圖和主峰純度圖。

3.2.P.5.3.2.2.3線性

應以主成分峰面積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製線性圖,建議配製至少包含5個點50%,80%,100%,120%和150%的線性關係。個人認為這部分可以不附圖譜。

3.2.P.5.3.2.2.4精密度(重複性)

精密度考察時,應在一個完整的序列里,包含空白、對照品溶液1(5針或6針)、對照品溶液2(2針或3針)、供試品溶液(同一批號樣品,平行製備6份)。因此,建議應附空白圖譜、對照品溶液1(僅附第一針)、對照品溶液2(僅附第一針)和精密度樣品溶液(僅附第一份樣品)

3.2.P.5.3.1.2.5準確度

準確度試驗要求三個水平(50%、100%、150%)各平行3各樣品進行回收率測定。個人認為這部分可以不附圖譜。

3.2.P.5.3.2.2.6中間精密度

同精密度項下試驗和附圖。

3.2.P.5.3.2.2.7過濾研究

應附離心樣品溶液、對照品溶液(僅附第一針)和過濾樣品溶液第1ml、第2ml、第3ml、第4ml和第5ml的色譜圖。

3.2.P.5.3.2.2.8溶液穩定性

應附溶液於室溫或冷藏下放置的不同時間點(如0h、12h、24h、48h)檢測的色譜圖,通過查看色譜圖,可以很直觀的看到主峰峰面積的變化。

3.2.P.5.3.2.2.9耐用性

耐用性試驗一般考察柱溫(±5°C)、pH(±0.2)、有機相比例(±2%)不同品牌或相同品牌不同編號的色譜柱,考察對照品溶液理論板數、拖尾因子等。個人認為這部分可以不附圖譜。

個人認為除含量方法驗證項下專屬性附圖應全面,其他只附代表性圖譜即可。

藥品註冊申報中,我們如何做到滿足審評專家的需求,又省時省力。其實也沒有哪個文件規定,我們應該把每一張色譜圖都附上。所以,很多公司都秉承「寧可多附,不可少附」,那麼我想說含量方法學驗證,每一張色譜圖都附上的話,意義何在?有人說「是證明你做了這些試驗」!!!

以上為本人在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同時也詢問了幾個多年做研發的前輩。本文僅代表個人意見,歡迎大家討論和指正!

排版:梅希

廣而告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葯事縱橫 的精彩文章:

TAG:葯事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