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上最燒錢世界盃來了!對抗西方,俄羅斯要用「體育興邦」

史上最燒錢世界盃來了!對抗西方,俄羅斯要用「體育興邦」

2018俄羅斯世界盃將於北京時間6月14日拉開戰幕。10日新增售的12萬張俄羅斯世界盃球票,短短几個小時就又被搶購一空,據國際足聯消息,自2017年9月開售至今,已經有超過2500萬張球票分配給了世界各地的球迷。

正當世界盃票務銷售如火如荼,烏克蘭政府與澳大利亞政府卻先後對世界盃潑起冷水,似乎是要把抵制俄羅斯世界盃的聲音延續到最後時刻。

俄塔社當地時間6月7日的報道稱,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第一副議長格拉先科呼籲烏克蘭球迷不要前往俄羅斯看比賽,烏克蘭外交部也在官網上表示,赴俄烏克蘭公民的人身安全可能會受到嚴重威脅。

同時,不止一次圍繞人權和國際法與俄羅斯展開交鋒的澳大利亞也亮出態度。根據澳大利亞聯合通訊社報道,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曉普確認,儘管不會幹涉澳大利亞足協關於世界盃的決定,但澳大利亞不會派出官方代表團前往俄羅斯。

不過,在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看來,俄羅斯已經100%準備好接受世界檢閱,「從揭幕戰在盧日尼基體育場開球的那一刻開始,全世界都會明白這點。」

在看台上布置反歧視監測系統、在賽場內把因歧視行為終止比賽的權利交給裁判——在反歧視和追求多元化方面,俄羅斯將給出世界盃史上最嚴謹的答卷。

因凡蒂諾還強調,「在世界盃球場還在建造的時候,我們去現場考察過,當地球場建設工人們的食宿條件都很好,因此也不存在人權問題。」

甚至外界對俄羅斯安保問題的擔心,因凡蒂諾也予以回應,「俄羅斯當局很重視這次大賽的安保工作,如果誰覺得來俄羅斯可能會出事,那他最好別來。」

葉卡捷琳堡體育場的工作人員正在修整草坪。新華社 圖

俄羅斯體育缺乏「話語權」

澳大利亞的消極態度從今年3月多國抵制俄羅斯風波時就已顯現。而因此前陷於興奮劑泥沼,俄羅斯的世界盃舉辦權已遭到挑戰。

《麥克拉倫報告》的陰雲從里約奧運會便開始籠罩俄羅斯體育界,俄羅斯體育不僅在里約奧運會及平昌冬奧會上遭到「屏蔽」,「戰火」也燒到了俄羅斯足球身上。

莫斯科反興奮劑實驗室前主任格里戈里·羅德琴科夫曾向國際反興奮劑組織透露,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備戰期,俄羅斯男足35名球員存在服用興奮劑行為,被涉及的球員中有23人入選當年國家隊。

而與之並存的另一個說法是,俄羅斯足協正計劃給正在備戰今年世界盃的俄羅斯球員集體「服藥」,直到5月底,由於證據不足,國際足聯終於表示對「參加2018年世界盃俄羅斯國家隊球員涉嫌服用禁藥」案作出銷案決定。

「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並不符合西方列強的利益。」國際體育專家郭宣對記者表示,在烏克蘭衝突和敘利亞戰爭問題上,俄羅斯的強硬態度振奮了民心,因此西方列強希望借體育這種方式進行「報復」,這也是西方列強與俄羅斯非接觸戰爭的最好方式。

「俄羅斯當前經濟狀況確實不佳,國內的一些社會民生問題比較嚴重,比如腐敗、營商環境等等,這些國家希望通過打擊俄羅斯體育,破壞俄羅斯民族的自信心及凝聚力,從而造成俄羅斯社會階層的分裂。」

無論是世界盃抵制風波還是此前的興奮劑制裁,俄羅斯體育都成了被政治因素裹挾的對象。

「俄羅斯體育被裹挾,與其自身存在問題有很大關係。」郭宣表示,俄羅斯最初繼承的是蘇聯時期舉國體育體制,「體育和國家面子問題息息相關,這種體制本身就將政治和體育混在一起,容易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因此,前有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被抵制,現有俄羅斯在夏冬兩屆奧運會上的被動處境。

其次,興奮劑問題是國際體育面臨的共同問題,「雖然不僅僅是俄羅斯存在,但俄羅斯確實存在問題。」郭宣強調,俄羅斯對犯禁者的寬容度比較高,比如,平昌冬奧會那麼嚴酷的體育生態環境,頂風作案的俄羅斯運動員並沒有接受「損害國家榮譽」而應該受到的處罰。

「俄羅斯的一些體育官員和運動員的行為確實為西方列強的攻擊提供了素材。」

此外,俄羅斯體育的被動也與其正處於從蘇聯時代的舉國體育體制向真正的市場體育轉型期有關。

留俄學者、首都體育學院教授、期刊部主任王子朴對記者表示,在舉國體制的影響下,蘇聯競技體育一度繁盛,從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到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共10屆奧運會,蘇聯代表隊7次獲得金牌總數第1名(蘇美冷戰,前蘇聯未參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92年雖然蘇聯已經解體,但仍以聯隊身份參賽);而在冬奧會歷史上,蘇聯同樣佔據了7次獎牌榜第一。

遺憾的是,自1991年蘇聯解體,轉型期的「休克療法」使得原有人才儲備流失嚴重,「尤其是教練儲備」。

王子朴以游泳項目為例表示,澳大利亞游泳崛起正與上世紀90年代大批湧入的俄羅斯教練有關,比如名將波波夫的教練圖列茲基就於1993年加入澳大利亞國家體育學院,為澳大利亞培養了克里姆等一批優秀選手,而教練儲備匱乏,直接導致了俄羅斯競技體育人才青黃不接的狀況。

「不過俄羅斯的競技體育方法、理念不可小覷,他們很少有可被視作『短板』的項目。」即便本屆世界盃不被外界看好的俄羅斯男足,實際也算得上歐洲知名勁旅,自1958年首次參賽至今都是世界盃常客,今年也是俄羅斯隊第11次參賽。

但俄羅斯足球實力不足以改變俄羅斯在世界足壇中不夠強硬的處境,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缺乏體育產業支撐,沒有能撐起門面的本土體育賽事也是其受制於人的原因之一。

王子朴表示,「足球這樣在全球具有極大影響力的項目,在這個領域中有沒有話語權可能比競技成績更關鍵。」

「讓世界看見俄羅斯」

「誰會贏得世界盃?」5月舉行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面對這樣的問題,普京很快給出答案「獲勝的將是世界盃的組織者」。

「對俄羅斯而言,足球地位不同於冰球,競技成績並不是最重要的。」 俄羅斯《體育快報》舉行的一項在線投票印證了王子朴的觀點,5萬多投票的俄羅斯球迷中有63%的人認為「俄羅斯隊無法小組出線」,還有近7%的球迷認為「本屆世界盃俄羅斯隊重在參與」。

「2014年冬奧會之後,俄羅斯的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得到了極大提升,因此,民眾普遍對世界盃這種大型國際賽事持支持態度。」

在郭宣看來,俄羅斯足球現在處於低谷,對主隊期待值不高並不影響大部分民眾對世界盃的態度,「這是俄羅斯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個機會,讓世界了解俄羅斯渴望融入的決心。」

「消極的聲音則主要集中在場館建設中的腐敗問題:多位高官因聖彼得堡體育場建設過程中的受賄問題被問責。此外,賽後一些場館的使用,也是民眾關心的問題,比如,加里寧格勒的場館使用問題等等。」

郭宣表示,民眾對球隊期望值不高,賽事本身反而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這是非常利於組織者的一件事情。」

「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眼中,世界盃能幫助他向全世界、尤其是俄羅斯民眾傳遞出一個信息:儘管西方國家不斷設置障礙,但是俄羅斯依然獲得成功。」路透社的評論表示,普京不希望俄羅斯民眾認為自己的國家被孤立。

為了讓世界看到俄羅斯的努力,除了莫斯科、聖彼得堡、伏爾加格勒、喀山、索契等知名城市外,小城薩蘭斯克這樣的宜居城市也成為了舉辦世界盃賽事的11座城市之一。

莫爾多瓦競技場周邊設施施工建設中

為讓球迷觀賽更加便利,俄羅斯在城市基礎建設上更是做足文章,俄羅斯駐中國大使館新聞官李善德表示,賽期將對世界盃賽觀眾啟動免費乘車系統,包括在各主辦城市間可免費搭乘增補專列。

「計劃屆時增設700輛專列,可運送旅客超過40萬名」,在比賽日當天持票觀眾可免費搭乘公交(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有軌電車、地鐵、城際電氣火車及機場特快列車)。

李善德透露,「為了妥善組織比賽,俄羅斯建立了大規模的法律法規框架,2013年就通過了關於籌備和舉辦世界盃足球賽的專項聯邦法律,還批准了相關的世界盃籌備計劃,共有261項內容,包括體育設施、公共領域設施、健康能源提供設施的建設與改造。」

以交通設施籌備為框架,相關部門還進行了公路、橋樑、立交工程、火車站、停車場的建設與重建,公共交通設施也接受了現代化改造。

比如,聖彼得堡和下諾夫哥羅德市新建了地鐵站;各個主辦城市機場基礎設施也進行了現代化改建,聖彼得堡、伏爾加格勒、葉卡捷琳堡、下諾夫哥羅德、薩馬拉等城市都建立了新的航站樓,頓河畔羅斯托夫還建立了新的機場。

俄羅斯世界盃組委會主席阿列克謝·索羅金此前表示,本屆世界盃基礎設施建設開支達1.2萬億盧布,主要就集中在交通設施和場館設施上。

而據媒體披露,為舉辦一屆令人矚目的世界盃,截至2017年年底,俄羅斯政府已經投入了6340億盧布,2018年計劃再投入440億盧布,舉辦成本按2013年到2017年的平均匯率計算達132億美元,超過了2010年南非承辦世界盃的60億美元,和2014年巴西世界盃的110億美元,成為史上最燒錢的世界盃。

不過阿列克謝·索羅金指出,世界盃為俄羅斯帶來的收益將超過巴西的140億美元、德國的120億美元和南非的70億美元,預計達到150億美元——70萬俄羅斯球迷和57萬外國球迷正是組委會對世界盃促進旅遊、消費、就業等板塊的信心來源。

其實俄羅斯對世界盃還有更多期待,「要向世界展示俄羅斯文化的另一面。」郭宣表示,在烏克蘭衝突、敘利亞戰爭中,突出的都是俄羅斯作為軍事強國的作用,然而,一個民族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存在那麼久,除了「戰鬥」的一面,必然有其文化影響力的存在。

「當更多人理解了俄羅斯文化中的救世情結之後,相信對於俄羅斯真正融入世界並恢復經濟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體育興邦」的信心顯現

2010年冬天,時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打開信封念出「俄羅斯」的名字時,成千上萬的俄羅斯球迷縱情歡呼,慶祝成功獲得2018年世界盃主辦權。

當時莫斯科氣溫已經接近零下16攝氏度,但俄羅斯民眾的熱情卻空前高漲,2013年喀山大運會、2014年索契冬奧會都在等待成為彰顯大國形象的時機。

包括未能申辦成功的2012夏季奧運會,在王子朴看來,都是俄羅斯想要藉助體育興邦的跡象。而普京執政後對政府機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給體育事業釋放了更多空間,可以看出體育凝聚民族向心力的作用已經顯現。

正如一場盛大的婚禮,除了給親友觀禮外,儀式也將帶給新人以精神和物質的收穫。「索契冬奧會滿足了人們的期望,所獲得的獎牌數量打破了俄羅斯參加冬奧會的歷史,同時,也留下了令人滿意的奧運遺產。」

俄羅斯中央奧林匹克科學院院長梅利尼科娃·娜塔莉亞·尤里耶夫娜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國際奧林匹克大學正是因冬奧會而創辦,在奧林匹克工程基礎上建立的青少年體育中心。

「在舉行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的城市裡,基礎設施的發展尤其明顯。」同時,她還表示,俄羅斯也積極借鑒了中國在充分利用空閑區域發展群眾體育的經驗。

開放,正是郭宣希望世界盃帶給俄羅斯的「禮物」,「大賽的意義不僅是向世人展示完整的俄羅斯,還有一個意義是藉機讓所有的俄羅斯民眾了解外面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世人又是如何看待俄羅斯的。」

「重結果不重過程,為了偉大目標捨得奉獻、能吃苦。」郭宣表示,一旦了解了俄羅斯人的性格特質,「打造出最貴的世界盃就很容易理解了」。

在他看來,蘇聯解體之後,基礎工業和農業發展緩慢,俄羅斯似乎是花了30年去調整分配方式,「好像是每個人都得到了點利益,但整體看卻是浪費了整體經濟發展的機會。」

而世界盃的建設性工作,為俄羅斯經濟注入了活力,「其政治訴求僅僅是改變『分錢』的方式,並不創造切實的社會效益,但通過建設性的經濟活動,達到的目標更具長遠的發展潛力。」

在郭宣看來,俄羅斯似乎錯過了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不少福利,因此,「必須陽光、必須按套路來玩」的世界盃如果真能讓他們看清外面的世界,新一代的俄羅斯年輕人就會帶給世界很多的驚喜,回饋將不僅局限在體育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商報 的精彩文章:

因感情糾紛 男子殺害一在校女生後自殺未果被抓獲
華誼兄弟回應質押股權:不影響正常經營

TAG: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