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下名陵」唐昭陵氣勢君臨天下,陪葬墓在歷史上數量最多?

「天下名陵」唐昭陵氣勢君臨天下,陪葬墓在歷史上數量最多?

原標題:「天下名陵」唐昭陵氣勢君臨天下,陪葬墓在歷史上數量最多?


如果你有幸坐上飛機,從空中俯瞰昭陵,你將會發現,在昭陵的四周,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墓葬猶如眾星捧月般拱衛著昭陵,向南輻射形成了一個扇形,恰為君臣生前一樣,帝王面南背北,朝臣侍列殿,在這個扇形中心的昭陵則愈發顯出王者氣概,君臨天下。


據統計,昭陵四周,有諸王的墓葬7座,嬪妃墓葬8座,公主墓22座,三品以上丞郎墓53座,功臣、大將軍墓葬64座,此外還有許多尚未考證出墓主身份的,總計180多座墓葬(其中還有許多少數民族首領的陵墓)。這些墓被稱為「陪葬墓」,如此龐大的陪葬墓群,不要說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因而昭陵被譽為「天下名陵」。而在關中唐代18陵中,其他的皇帝陵墓的陪葬數量並沒有這麼多,最典型的就是開創「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泰陵只有太監高力士一人陪葬,唐肅宗的建陵也只有郭子儀將軍一人陪伴。那麼,陪葬墓的多少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昭陵龐大的陪葬墓群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唐陵陪葬制度是沿襲了漢代以來形成的制度,在皇陵周圍,如有大量空閑地帶,可以賜給親屬、功臣等,唐太宗在貞觀18年時曾下詔:「自今以後,功臣密戚及德業佐時者,如有薨亡,宜賜塋地一所」。後來,他又准許功臣自請陪葬,而且這些大臣的子孫也可以隨祖輩一起葬於昭陵周圍。


在昭陵的陪葬墓中,我們會發現許多熟悉的人物陵寢,如依山而建的魏徵墓和新城公主墓,還有李靖墓、長樂公主墓等。許多墓前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碑,還有一些造型特別的墓葬,其封土堆的形狀竟是依照一座名山來構建的,據說這是對有特殊功勛的大臣的特殊獎賞。


當然,這麼多的墓葬不是隨意布置的,它們依照著嚴格的陪陵制度,根據死者的身份、政治地位及其與皇帝的親疏關係而排列。由於唐太宗時期政治風氣開明,國力強盛,許多功臣、將相都居功至偉,非後世能相比,所以,他們中的很多人,包括不少少數民族領袖,都能夠擁有在昭陵周圍安葬的地位,到了唐代中後期,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唐太宗一代,幫助他創立基業,締造貞觀之治的功臣,史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他們是趙公長孫無忌、趙郡王李孝恭、萊公杜如晦、鄭公魏徵、梁公房玄齡、申公高士廉、鄂公尉遲敬德、衛公李靖、宋公蕭禹、褒公段志玄、夔公劉弘基、蔣公屈突通、勛公殷嶠、譙公柴紹、邳公長孫順德、鄖公張亮、潞國公侯君集、、郯公張公謹、盧公程知節、永興公虞世南、渝公劉政會、莒公唐儉、英公李績、胡公秦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古觀今 的精彩文章:

TAG:縱古觀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