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與細菌的初次邂逅,在媽媽的肚子里

寶寶與細菌的初次邂逅,在媽媽的肚子里

我們不僅僅是一個人,還是一堆移動的微生物。這是因為在體內和體表與人一起生活的微生物(最主要是細菌)種類和數量十分驚人。目前流傳比較廣泛的說法是,一個人僅腸道細菌的數量就能夠達到十萬億以上,這個數量是人本身細胞數量的十倍。即使最近的研究經過保守估計,人身上寄生的細菌數也與人本身的細胞數相當。如果從生命構成的角度來說,所謂人體其實更應該被看成是人類與細菌的一個集合體。

我們都很清楚人的生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那麼這樣多的細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在人體的?又是從什麼地方獲得的?這一直是一個迷。

圖1 人體微生物的主要生活環境

(圖片修改自已發表學術論文)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生命科學和醫學界都覺得正常的子宮裡不可能有細菌存在,認為人類新生兒一定也是在出生以後才第一次接觸並獲得了細菌(圖2A)。

然而,No!No!No!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方慶研究團隊通過最新的研究,從剛出生幾秒鐘(此時後天的細菌還來不及沾染和繁殖)的新生兒體內檢測到了細菌遺傳物質,所以現在看來,「人類宮腔內就有細菌、人體細菌是與生俱來的」這種觀點比較可信(圖2B)。

圖2 關於人體最初的細菌來源的猜想

(圖片修改自已發表學術論文)

目前認為可能有兩種途徑導致宮腔內出現了細菌:一是孕婦陰道中的細菌向上行走,進入子宮;二是孕婦牙齦發炎破潰,使口腔里的細菌進入了血液,並經血流傳播到子宮內。不管是哪種途徑都毫無疑問,新生兒最初的細菌來自他們的母親。

還沒出生前,我們就和細菌相遇了,會不會感到擔心?日常生活里,一提起細菌不少人都會談虎色變,大家會不自覺地把它們和各種疾病聯繫到一起。這種發自內心的恐懼並非毫無道理,一些被認定為病原菌的細菌的確能夠直接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導致感染和發炎甚至死亡。

在這裡我可以給大家列出一長串熟悉或陌生的名單,比如:肺炎鏈球菌是細菌性肺炎最常見的病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引起毛囊炎和皮膚感染等;艱難梭菌能夠造成非常嚴重且難以治癒的腹瀉而危及生命;還有臭名昭著的幽門螺桿菌,它是誘發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罪魁禍首,也是胃癌的風險因素。

但您或許還不了解,病原菌只是人體內眾多細菌中的少數派,在正常情況下,絕大多數的細菌與人體共生並和平相處,甚至有利於我們的健康。

這些共生細菌淬鍊著新生兒的免疫力,尤其是呼吸和消化系統。很多時候共生細菌通過佔領人體內空間防止病原菌的侵入和過量繁殖,起到屏障保護的作用;也能夠幫助新生兒消化母乳、提供一些營養物質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維生素等。如果在特定時期沒有或很少接受細菌的刺激,免疫系統的功能就會減弱,不能產生相應的抗體來對付病原菌,這也是剖腹產的新生兒與順產嬰兒相比,免疫力低下、易患過敏和哮喘的一個原因。

圖3 母親的菌群會對後代造成的影響(圖片修改自已發表學術論文)

另外,懷孕期間產婦也可能把異常的菌群傳遞給新生兒,導致他們消化和代謝能力減弱或者病原菌的數量增加,所以肥胖的孕婦可能會把不正常的菌群遺傳給了她們的孩子而引起後代肥胖(圖3)。還有一些細菌屬於「條件致病菌」,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引起疾病,但有外界條件改變或一些因素誘導時,就會使整個菌群的組成發生改變,導致疾病爆發。

所以,新生兒從母體那裡有沒有獲得細菌,獲得了什麼樣的細菌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就提醒我們要關注母嬰健康,在重視孕婦本身的營養和健康的同時,關心孕期菌群變化也同樣十分必要。

來源: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前列腺癌新致癌基因的研究取得進展
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有機污染土壤的作用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