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鑰匙,助你打開太極拳的養生之門
世界最具影響力太極微信公眾號
近日有太極拳拳師來電詰曰:現實中大多數練習太極拳的人,是奔著養生來學太極拳,而不是奔著技擊來學太極拳,但是你卻很少從養生角度談太極拳如何研修,你能否也從養生角度談談研修太極拳的要點?
答:若只求養生,則研習太極拳就簡單了很多,研習太極拳時只需注意三點即可得養生之效,即平衡、舒展、松凈。
這是打開養生之門的三把鑰匙。
但是鑰匙有了還要會用,不懂得如何操作也不行。
先說平衡,太極拳的平衡有三個層次,三種狀態。
三個層次:
身體的力學平衡→心態平衡→氣血平衡。
三種狀態:
靜態平衡→運動平衡→自主平衡。
(童旭東先生在孫式太極研討會上)
對於一般以養生為目的的練習者,練習太極拳可以先從平衡入手,因此就有必要了解平衡的三個層次和三種狀態。如此,練習時才能有的放矢,效果則顯著。
開始練習時,先從身體的力學平衡入手,從靜態平衡練起。具體的方式就是無極式,如何站無極式?已講過多次。
很遺憾,很多人自以為自己懂得如何站無極式了,可實際上,他們並不懂,一站即錯。這個看上去簡單的類似立正一樣的動作,怎麼很多人掌握不了呢?
關鍵就是很多人不理解我多次強調的,站無極式時要身體內外全無著落。
從身體平衡的力學角度,你的身體如同浮在水中,身體哪一處都不要作為支點,哪一處都不能有著落。尋求身體的平衡,身上不能較著一絲勁,而是要順其自然,即使身體出現不由自主的搖晃也要順其勢而不加不減。
從心意的角度,心中不能著落任何意想,包括「不能著落」這個意思也不能有。心意如何做到沒有著落?即來者不拒,駐者不留,去者不追。通過這「三不」法門,逐漸使心意進入到虛無的狀態。
通過無極式進入上述這種身體內外全無著落的狀態,則身心內外產生靜態平衡的狀態才能逐步建立起來,漸臻靜中生動。
因此,身體靜態平衡狀態的獲得就是一個從身體的力學平衡→心態平衡→氣血的平衡的過程。由此產生養生之效。
若要使養生的效果更顯著,只通過站無極式獲取平衡是不夠的,還需通過行拳走架子進入到運動平衡的狀態,使平衡態深化。
身體內外進入運動平衡的狀態,就開始觸及動中求靜的次第,同樣要經過一個身體的力學平衡→心態平衡→氣血平衡的過程。
在行拳中如何產生動中求靜?首先要使身體進入運動的力學平衡,要點有三:順逆互寓、重心平動、動靜自然——合之為中正平穩。
其次是要在行拳中心態平衡,這個平衡有一個從有意到無意的過程。有意是有意於行拳的規矩,如64字訣。通過練習,逐漸使行拳的規矩成為本能,於是進入到內心虛無的狀態,行拳不用意亦合乎規矩。以後進一步將這種平衡的心態轉化為智慧,逐步啟迪人的認知和格局。心態的轉變是養生之徑。
為了使平衡更進一步深化,還需要將運動平衡狀態發展為自主平衡能力。
所謂自主平衡能力,請參見《孫氏武學研究》第20章,作為淺顯的理解,就是使身體自動調節平衡的這種能力不斷提高,從身體力學平衡的自動調節能力,逐漸拓展到身體氣血的平衡能力,進而提高免疫力,這不僅是技擊能力的基礎之一,更直接作用於養生,此外,對於老年人,一旦遇到一些突發事件,就不容易跌倒。
以上粗淺地對太極拳的平衡做了一個簡介。
煙灰了天際,往事不回頭,回憶就這樣。煙淡了,雲散了,一切終將曲離歡散。再好的人,再好的事,總會從你身邊掠走。
下面談談舒展。
練太極拳使身體獲得平衡能力後,在行拳中就要在舒展上做文章。
從哪裡入手做這篇文章呢?
兩個十字——脊椎及肩、胯。
每個動作都要在合乎行拳規矩的前提下極盡拉伸之能事,所謂極盡拉伸,不是硬拉,而是使做這個動作時周身相關的關節均勻地節節鬆開。
所謂行拳規矩,即三害、九要、六合及64字訣等。
練習太極拳不能有任何周身不舒展的狀態出現,這也是檢驗自己拳架子是否正確的一個參照。
舒展是有關竅的,關竅是行拳時要使兩個十字的走勁、動作的開合、氣息的起落三者相合。
如果不懂如何通過兩個十字走勁、不懂動作的開合為何即是同時存在又有承接轉換、不懂調息以及調息與開合的關係,則在行拳時舒展就做不到位。舒展不能做到位,行拳時氣血貫通全身的效果就差。此外,舒展與對應是一體,否則開合不能同在,即不能成拳。養生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所以舒展是有學問的。當代一些太極拳名家,練拳幾十年,伸展仍做不到位,甚至不知道拳中的舒展是種什麼狀態,故雖名為「太極拳大師」,實則不知太極拳之味。
最後談一下松凈。
松凈有三個層次:
身體、身勁、身心。
對應有三修:
修形、修勁、修心。
身體松凈的關注點有三:重心的落位、鬆開的狀態、動作運行的模式。
泛而言之:
第一先體感到自己身體的中,從站立中體感到身體的中軸,再過渡到行拳時體感到自己身體的中軸,重心落位要準確,這個很有講究。體感身體中軸是進入松凈的最初狀態的基礎。
第二是體感到自己身體的順,利用站立時身體受重力的影響,身體有自然順遂的體感,從呼吸到軀幹到四肢。行拳時也是一樣,不僅順遂,而且在起落伸縮運轉時,身體及兩臂要有懸吊垂沉的關竅和體感。
第三是體證到自己身體的和,無論是靜止站立還是在行拳時,周身內外融合一氣,即以身體的中軸為樞,周身和順一體。
以上三者在行拳時同時做到,身體才算進入到松凈入門狀態。
這三點都需要結合具體的拳式來講,以文字闡釋,難免掛一漏萬。
身勁的松凈,其要點是樁式、拳架的架構要真,在這個基礎上動力定型,在這個動力定型的過程中要全身鬆開、松透,身勁通過對拳式中勁路、勁意、勁勢的掌握化為虛無的氣勢,如此才算身勁達到松凈,身勁不能存一絲乖力。
至於如何動力定型?又回到行拳規矩上,把後天之規矩化入先天之本能,對此前面已談。
心的松凈——修心,對於養生,這個最關鍵。
何以修心?
恬淡虛無。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恬淡虛無這四個字說說容易,但要真正做到並非易事,尤其對於兩種人,一種是飢不果腹的人,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你叫他如何恬淡?對這類人確實難。但這類人在當今社會練太極拳者中幾乎見不到。另一種是在名利面前慾望不斷膨脹的人,這種人在太極拳界,尤其是在一些所謂的名家中並不少見。金錢、名利、美女,當年還有大煙,很多太極拳師就倒在這上面。
看當代一些所謂的太極拳名家行拳,其拳中無物——毫無真氣流行那種虛無的氣勢,其原因之一大概是在恬淡虛無上做不到,或根本沒想這樣做,因此,談何真氣從之?行拳時沒有真氣從之,打太極拳就失去了內在依據,更出不來太極拳的真功夫。即使曾經有過恬淡虛無,練出來過太極拳的真功夫,但一旦失去了恬淡虛無的心態,到時候老天爺還會把這功夫收回去,如肖玉昆先生以及其他一些門派中某些拳家的故事。
(孫劍雲老師)
孫劍雲老師說:練太極拳要恬淡虛無,靜修漸悟。這是真正進入太極拳修心的門徑。換言之,安於恬淡,才能逐步消解種種慾念,才能逐漸體悟到虛無空靜的作用,如此行拳時才可能真氣從之,入得門徑。所以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對於練習太極拳者而言,這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人生修養,是一種自覺。所以,修為孫氏拳有真實造詣者多是一些隱修之人。他們不是為隱修而隱修,而是他們的心性修到此境,隱修是他們本心的選擇,故能安於恬淡。當其心境進入空靜的狀態,就形成一種虛無的氣勢,由此造就的風骨、高藝超脫凡俗,近乎神,非世俗拳師所能及,更是當代人望塵莫及。
當然,對於今天練習太極拳的大眾,不可能都做這種要求,而且這也是要求不來的,但需了解什麼才是修為太極拳正確的方向。至少要知道以下5點:
1、心要定,若心不定,練太極拳不會有效果。
2、理要明,練太極拳,未必都要成為拳理專家,但練習太極拳如果沒有一個追求其理的心思,就練不好太極拳。太極拳的特色之一就是這是一個非常講道理的拳。
3、氣度宏闊,一個氣度小的人是練不好太極拳的。太極拳練對了的標誌就是越練越想得開、放得下,體現在氣度大。
4、謙和,練太極拳練出功夫的另一個標誌就是謙和。為人低調,這是練習太極拳有造詣的一個特徵,一個喜歡自我吹噓的人在太極拳上是不會有真實造詣的。
5、性情純真,練習太極拳達到一定的造詣,性情如清水一般純凈,太極拳功臻上乘的表徵,就是使一個人的氣質越來越純粹,誠中形外。
練太極拳之所以能夠養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太極拳有助於培養上述五個方面的氣質。
以上講的是正確練習太極拳在心境上應該注意的要點,也是判別一個人在太極拳上是否有真實造詣的五條標準。
最後,心的松凈在行拳中呈現出來的是:
身鬆開,體中正,勢虛無,意渾圓,氣穩靜。
這五點,每一點又是一門學問,入手不難,深入難。在拳中將此五點合為一體。
能夠在走架子中做到上面這五點,加上前面講的修心五條,即入太極拳修心之門。養生之道遂入佳境。
須知,在太極拳修為上有真實造詣者,謙和、從容,而傲骨錚錚,師伯周仲英先生技高一時,與孫門外的人切磋,無論散手、推手,兩個手指一搭對方手臂,對方身體就不能自主,完全受周仲英師伯控制,全無抵抗之機。而周師伯待人一向謙和如無所能者。這是當今那些故作大師狀的銅臭之輩們根本無法企及的境界和風骨。
TAG:太極 |